佛教-佛学典故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学典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学典故
红炉片雪
片雪投入烧得通红的火炉之中,立刻融化,无影无踪。佛教用以比喻般若空慧能够当下消除一切执着之见和虚妄之情。
所谓空慧,就是观察一切事物缘起性空的智慧。“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五)。从现象上说,万象森然,即是“假观”。从本质上说,荡然无物,即是“空观”。幻象与空性、现象与本质的统一,即是“中观”。
“红炉片雪”是侧重于“性空”而言的。《方聚成禅师语录·参禅》谓:“一法不立,红炉片雪,离见超情,从者里入。”宋师远《十牛图颂·人牛俱忘颂》谓:“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寥廓信难通。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又学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紫陵微禅师答:“红炉焰上碧波流”(《五灯会元》卷十四)。意谓一法不立,真性自见。释迦牟尼佛自谓“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架,于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四卷本《楞伽经》卷三)。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余年而不曾说得一字,可谓“终日言而未尝言”,因为文字性空,佛法不能从执见、妄情中得到。
《楞严经》说“纯情则沉,纯想则飞”,“飞沉”,即是生死轮回。执见、妄情在佛教看来都是生死之根。贪、嗔之类属于“情”,是、非之类属于“见”。主要的执见包括有、无、断、常等。《大智度论》卷六谓,在般若智中,要否定一切肯定的见解,所谓:“四边叵捉,如大火聚”。明袁宏道《西方合论·理谛门》谓:“梦中佛国,咸愿往生;泡影圣贤,誓同瞻仰。说真说相,似完肤之加疮;道有道无,类红炉之点雪。”也是否定执见的意思。
相传佛菩萨在地狱中开示缘生性空的道理,无数地狱众生听到偈语,地狱之相立即化为乌有,如片雪入红炉中,由此得到解脱。清湛愚老人《心灯录》卷四说:“即在受报之时,明明在三途之内,一念能见此我,即时三途之拘集如一点雪入红炉中,皆了不可得。”“此我”犹无人我诸相的“大我&r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8128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学典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学典故;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8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