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戒律-或许有启发的两个故事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2-07 01:1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戒律-或许有启发的两个故事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戒律-或许有启发的两个故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或许有启发的两个故事

佛教戒律-或许有启发的两个故事
佛教戒律-或许有启发的两个故事

假如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一个佛教徒,必需遵守各种戒律,比如他不被允许登陆成人网站,不被允许随意踩死蚂蚁,或者骗别人说自己是处男(事实并非如此)。这个时候他发现一个孩子正在挨饿并处于弥留状态,假如他不马上为他提供一些食物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就有性命之忧。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附近找不到麦

佛教吃面的故事

当劳,即使是找到麦当劳,他也没有钱付账,他唯一的办法是采取非常规手段来获取一些食物,比如偷盗。 我们都知道,在多数情况下,佛教徒是不被允许偷盗的。这意味着他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假如他救了孩子,就必须舍弃自己的戒律,假如他为了保全自己的戒律,就必须舍弃孩子。 他是舍弃孩子还是舍弃戒律,就是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区别。我不确定一个小乘行者在这种时候会怎么做(虽然小乘认为戒律更重要),但是对于一个大乘的菩萨来说,这个时候他应该做的就是舍弃戒律保全孩子,假如他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的话。假如他选择保全戒律的话,那就意味着他认为自己更加重要。显然一个菩萨持有这样的想法是不可接受的。
我记得两个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佛陀的,在悉达多太子的前生,他曾经是一个船长,他发现他的船上有人意图对其他五百位乘客下手,那个人叫短矛黑人。他知道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他毫不犹豫的杀掉了那位意图不轨的短矛黑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那位意图不轨的短矛黑人因杀业堕入地狱,二是保全了五百乘客的人身安全。 但是对他自己却非常不妙,我们都知道,在所有的恶业之中,杀业是排在最前面的。船长这么做等于自己跑去替短矛黑人承受地狱之苦。不过船长并没有因为他毫不犹豫的干掉短矛黑人而受到惩罚,正好相反的是,他因为这不可思议的大悲心而净除了很多世的业障,没过多久,

蜘蛛和露水的佛教故事配图

他就转世成了佛。
还有一个故事。我记得是在中国古代,一个战乱的年代,那时候有个酷爱杀人的屠夫,叫张献忠,他的军队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无所不为。那时候有个和尚站出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并要求他们立即停止这种非人道的行为。 这是一位戒律非常清净的高僧,并且从小到大都没沾过荤腥,张献忠听到了和尚的建议,并且进行了认真考虑,然后答复说:我听说你是个非常清净的高僧,从小到大都没吃过一口肉,假如你把我煮的这

佛教故事杀人的暴君

碗肉吃掉,我就答应你的要求。立即停止这种非人道的行为。 这位和尚听了之后说:老僧为天下苍生,何惜如来一戒。然后就把那碗肉吃掉了。张献忠不能不兑现他的诺言。我想这两个故事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周围总是找的到麦当劳(至少找的到煎饼摊),我们也不会穷到买不起一个馒头,我们救护众生也

佛教故事优波离出家

无需吞下一碗肉,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把大乘的戒律和小乘的戒律一起守护好。偷盗和吃肉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使用。 我见过有人因为不舍得花钱买花,而去偷别人的花供佛,我想他不至于买不起一朵花,因为他身上的外套至少可以换100朵玫瑰花。当我对他的行为提出质疑的时候,他告诉我,他是为了供佛,因此偷盗就成了可以谅解的行为。我不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理由。 假如他象我一样穷,我还可以理解他的行为。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我们会用这样的故事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但是我们无法欺骗自己,假如你的动机并非你所描述的那么纯洁,那么即使你为自己找一个很好的借口,也无法欺骗因果。你一样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8151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戒律-或许有启发的两个故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戒律-或许有启发的两个故事;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8512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