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一念行者-至心一念,即得往生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2-05 07:0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一念行者-至心一念,即得往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一念行者-至心一念,即得往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至心一念,即得往生

「又何为至心?《无量寿经宗要》引什公之喻」,什公是鸠摩罗什大师,他说的这个譬喻。「譬如有人,值遇恶贼,直来欲杀。其人勤走,渡河求免。尔时但念渡河方便。但有此念,更无他念。当念渡河,即是一念。此等十念,不杂余念」。这也可能是有人向罗什大师请教,什么是至心?什么是一念?罗什大师就举了这个比喻,譬如有人遇到强盗,旅行的时候遇到强盗,这个强盗非常凶恶,一定要杀人。这就逃命逃到一个河边,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念头,怎么过河?除这一念之外没有别的念头,这个一念就叫一念。为什么?不杂余念。我们念佛也要用这个方法,什么叫至心?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杂念夹在其中,这个时候就叫一心、一念、至心,这意思都相同。

比丘尼佛教故事

「行者亦尔」,行者就是念佛的人、修行的人,也是这样的。「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等」,都可以,念佛名是持名念佛,念佛相好那是观想念佛,都可以要紧的是「无间念佛」,这个念头不能停,为什么?一停就有夹杂进来,有念是妄念,无念是无明,都不能成就。妄想不能夹杂,无明也不能夹杂,无明是愚痴,妄想是贪瞋痴慢,都是障碍自性,都是破坏你一心不乱,这是念佛人不能不知道的。「无间念佛,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为十念」。一念到十念,这是讲临命终时他决定得生。「是谓行人念佛,如彼喻中人之欲渡河,只是欲渡之念,更无他念,是名至心。如是之念,相续至十,即为十念。临终能行,决定往生。」这个句子十分肯定,一丝毫疑虑都没有,真

与佛教的故事素材积累

正是如善导大师所说万修万人去。「乃至一念」,临终的时候十念时间来不及,他马上就断气了,他最后这一念是阿弥陀佛都能往生。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往生这一剎那他肯定见佛。如果最后这一念见佛,一念相应一念佛,他来不及了,就是没有时间告诉大家:佛来接引我了,我跟佛去了。说这句话的时间都没有,如果是十念他有时间,有时间告诉大家佛来接引。最后只有这一念,他来不及,他真看到佛来接引,那就真往生了。
这个意思,《念佛三昧宝王论》里面有说到,「念心纯固」,纯是不杂,固是坚固,这个信心非常纯、非常坚定,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亦得往生。盖以暗合道妙,巧入无生」。这两句话说得太好,这是说什么?临终那一念是真心不是妄心,不夹杂怀疑、不夹杂妄念就是真心。大乘教里佛常说「真心离念」,真心里头没有

关于佛教的竞技礼仪故事

妄念,你真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这就暗合

佛教动画佛典故事

道妙。道是什么?道是自性。妙是什么?妙是妙用,它起作用太妙了。临命终时最后这一念跟性德的体用相应,这还得了吗?这个品位可高了。巧入无生,这个巧是形容缘分太殊胜,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一辈子用妄心,临终一念是真心,太难得、太难得了。入无生就是入常寂光,就是契入自性,自性不生不灭,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他说了五句,第二句就讲「何期自性本无生灭」,讲得真好。
「是故五逆十恶,临终念佛,乃至一念,亦得往生」。五逆十恶临终地狱相现前,他要是真有畏惧之心,这个时候把他的妄念都吓跑掉,只有一念,要是提醒他「阿弥陀佛」,他就接受这一念,这一念里头没有怀疑,这一念里面没有夹杂,那他是什么品位?岂不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临终遇到这样殊胜的缘,肯定上辈往生。真诚到极处是上品上生,真诚里面差一等,上中品、上下品,上辈往生。我们知道,上辈往生是生实报庄严土,中辈生方便有余土,下辈生凡圣同居土,果报太殊胜。世出世间一切法,只有这一法是真实的,其它都是假的。佛在《般若经》上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有这桩真实。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O集)2011/5/19 档名:02-039-0420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82089.html

以上是关于一念行者-至心一念,即得往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一念行者-至心一念,即得往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8455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