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癡珠变念珠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1-29 11:2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癡珠变念珠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癡珠变念珠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癡珠变念珠

佛教故事:三岁

证严上人


很早以前,厦门有一位比丘尼,当他还很年幼时,有一位比丘尼到他家化缘,这位小女孩很可爱,但还不会讲话,两、三岁了,却连爸爸也还不会叫。这孩子看到比丘尼就一见如故,好像看到很熟识的人,于是跟着、缠着这位比丘尼不肯离开。
孩子的父亲看了很奇怪,心想:为何孩子跟这位出家人这么有缘呢?他开个玩笑说:「我这个孩子若要跟着你,就让你带去吧!」结果,孩子真的拉着出家人的手不放,要跟他走!父亲说尽好话,他还是不离开师父。孩子的父亲只好说:「拜托你把他带走,等那天他要回来,再请人送他回来。」

觉得心安

小女孩真的跟比丘尼回到寺院,渐渐地,小女孩会说话了,而且每天都有进步,比丘尼诵经,他也会跟在旁听诵,施主来了,师父和别人讲话,她也跟在旁边听,叫他回家去,她就是不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小女孩已经七、八岁了,父母来看他,要带他回家,她也不肯……直到这女孩十五岁时,师父快往生了。临终时,她问这女孩:「你家只有你一个女孩,没兄没弟,父母就靠你一个,你为何不回去呢

佛教夫妻离婚因果故事

?」她说:「在这个地方觉得安心,好像是过去生就熟识的地方所以不想回去。」
又说:「尤其常常看到善男信女到寺里拜佛,每个人心中都有苦,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婚姻多数不美满,所以,我决定不回家,要出家修行。」老师父临终时,也请她的父母来,给她父母一个交代。

悲心化导


老师父往生后这年轻的女孩就出家了,之后,尽心尽力地辅导那地区的家庭,凡是有家庭问题的也都来找他

佛教不说人长短的故事

,她教导他们的子女要孝顺,敬顺父母;对身为父母的人,她就劝他们要「慈」,因为「慈」是无上的恩德,生育子女,总是希望孩子能成就、幸福、快乐,而这必须父母付出慈心,无所求地付出,才能实现。

佛教成就者故事


另外,若有夫妻问题,她就以「互谅」劝解他们,「谅」就是彼此原谅,互相体贴、彼此敬重。她就是用这三个法宝――孝、慈、谅,来教导那地区的人,使整个村庄增添了一分祥和。

念珠七百


她八十几岁时往生,往生时,身边没有留下什么,但有个枕头箱,里头总共有七百多颗念珠,原来她是「癡珠换念珠」,意思是人与人之间有沖突,是因此心中有癡念,他很用心去劝导教导,让他们平静下来,使为人子的知孝道;为人父母的能负责;为人夫妻的能宽谅;朋友之间重仁义。如此就能戒除癡念,她劝一位,辅导成功的,她就放一颗念珠在枕头箱,内由此知,她辅导成功的例子有七百多件;癡珠换念珠,换成清净念佛的心珠。
诸位,这就是她的生命观,他她小入佛门,直到十五岁出家,八十几岁往生,这期间他对地方的奉献就是利用生命、发挥功能。人生没有所有权,

了不起的佛教故事

只有生命的使用权,所以,要好好惜时、惜命,把生命用于最有价值的地方――时时利他利己,否则时日也不会为我们停留。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8417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癡珠变念珠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癡珠变念珠;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8250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