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定云比丘尼骨肉重逢及往生事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比丘尼-定云比丘尼骨肉重逢及往生事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定云比丘尼骨肉重逢及往生事迹
菩萨到底灵不灵验?处逆境到底是坏事还是好事?这可能是现在有的学佛的人都在疑惑、思索的问题。如果你看完下面这一则真实的故事之后,也许对于你如何看待上述两个问题会有一些帮助。
这篇故事是摘录自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一日出版的《四川佛教月刊》第十一期第五十九号上的一篇根据释通严口述,由释传敬记录的一则真实的故事。照原文语译如下∶
定云师父是江苏丹阳一家姓江人家的女儿,是定华比丘尼的亲妹妹。定华师父出生时,头顶脑后的头皮上有两颗铜钱大小的青色胎记。而定云师父则在两边的鬓发处各有一颗朱砂胎记。因此她们的父母给定华师父取名双青,而给定云师父取名双红。定云师父在六岁那年,被人贩子用^***拐骗,后来辗转至江阴一家姓吴的人家作婢女,改名叫彩云。由于她生性聪颖机敏,很得主人的欢心。她年龄稍大以后,经常怀念自己的父母,而自己家住何处以及父母之名也全都不记得了。她的主人一直很信佛,在家中的净室里供奉着观音菩萨圣像。定云师父因此发愿吃长素,每日礼佛,祈求能与父母重新相见。每天早晚必跟随夫人念诵普门品、大悲咒及菩萨名号。十年寒璁,坚持不懈。夫人多次让她出嫁,定云师就哭着坚决不肯。在她二十二岁那年时,她的主人吴居士患了很重的病,在床上躺了半年多。吴夫人听说无锡乡间的普渡庵大士最灵,于是乘船带着两个女儿以及定云师一起前往求祷。吴夫人首先询问住持比丘尼智能师太有什么需要。智能师出身名门望族,因为幼年多病而出家,历来就很有修持,对钱财看的很轻。当时正好有一个剃度弟子圆寂,因此笑着说∶「小庵还有些微薄的庙产,而我们出家人对吃穿不讲究,还有什么需要的?要真说缺就是缺徒弟。」于是夫人回答到∶「我的丈夫如果病好了,我愿意让我的一个女儿到贵庵出家为尼。」她许下这个愿后便离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吴居士的病大有好转。于是夫人便询问两个女儿谁愿意出家来还愿,两个女儿都默不作声,夫人很不高兴。这时定云师来到夫人跟前说道∶「婢子愿意代替小姐去剃度出家,为夫人完成宏愿。」夫人听了即高兴又心有不忍。于是劝慰她∶「你的志向的确让人赞许,但这可是关系你一生的大事,你最好三思而后行,不要当作儿戏。」定云师回答道∶「剃发出家是我自愿的,我发誓不会再悔改了。我本来打算再服侍夫人三五年以后就出家。今天既然有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实在是我的幸运。请求你能同意不要再犹豫了。」夫人听了非常高兴,当即把定云师收为义女并写信告知智能师太。此时正好有某居士介绍的一个孤苦伶仃的信佛小女子也要到庵里来出家,取的法名叫定宝,已选好在阿弥陀佛的诞辰那天为她剃度。智能师太得到吴夫人的书信后,便请夫人立刻送定云师到庵上来和定宝师一同剃度,以免再另选日子了。于是夫人提前两天陪同定云师赶到庵中。
在这之前,定云师的姐姐定华师奉父母之命在十八岁那一年出嫁到一户姓莫的人家,夫妻两人感情十分和睦。但定华师的丈夫有肺病,婚后病情日益严重起来了,最后不治而亡。他在弥留之际询问定华师有什么打算,定华师说要与他同赴黄泉。她的丈夫听后极力劝阻说∶「你的父母都还健在,怎么能够这样?而且你以身殉情对我也没有好处,况你守寡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出于安全的考虑,不如剃度出家,学佛忏悔,诵经度我。这样你既可以守节又能脱离苦海,比殉情要好多了。」定华师点头答应。他丈夫死后,双眼不闭。定华师便剪了一缕头发亲自放入棺中,并默默向佛菩萨祈祷,发誓要遵守誓言不辜负自己的丈夫。祈祷完毕后,丈夫的眼睛顿时闭上了。七七日后,便到智能师座下剃度,受比丘尼戒还不足两年。当吴夫人来庵上许愿那一日,定华师正好回家省亲去了,所以这次定云师前来出家是她们两姐妹失散后第一次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86480.html
以上是关于比丘尼-定云比丘尼骨肉重逢及往生事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比丘尼-定云比丘尼骨肉重逢及往生事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80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