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玛格丽特-大多数人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1-21 09:4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玛格丽特-大多数人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玛格丽特-大多数人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多数人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

1925年4月15日,在英国北部的小城市——格兰森市,杂货店主艾尔弗雷德·罗伯茨家里,第二个女儿降生了。父母给她取名叫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艾尔弗雷德年轻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困,未能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因而在女儿身上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将来竟能成为英国女首相!
那么,人们一定会好奇,生长在这样一个普通家庭的玛格丽特,是如何形成自己个性的雏形,逐渐走上成才之路,并最终成为伟大领袖的呢?
在玛格丽特六岁那年的一个星期天,一家人从教堂做完礼拜回来,走在回家的路上。星期天是基督教徒聚到教堂做礼拜的日子,玛格丽特一家笃信宗教,自然一次也不会错过这样的活动。玛格丽特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回想着牧师布道的内容。正想得入迷,突然被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打断了。那笑声是那么响亮,又那么悦耳,使她不由得转过头去看,同时心里纳闷:“是什么人这么高兴呀?”
原来是一群在街角玩耍的孩子。他们与玛格丽特年龄相仿,有男孩也有女孩,一共七八个,像小鹿一样奔跑着互相追逐,有的还推推

一张饼的故事佛教

搡搡,不时地爆发出特别开心的笑声。玛格丽特不知道他们玩的是什么游戏,因为她自己从来不玩游戏,但那兴高采烈的气氛却深深地吸引和感染了她。她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些孩子那样,尽情地奔跑,尽情地欢笑啊!她不由得放慢了脚步,脑袋扭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孩子,直到走远了再也看不见为止……
回到家里,玛格丽特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她内心深处孩子的天性被唤醒了,使她一心向往玩乐。可是以往的生活中,她就像个小大人,不茍言笑,天天跟在父亲的后面,不是忙着店铺的生意,永远也干不完的家务活,就是参加各种大人的活动。那种生活虽然使她养成了勤劳俭朴的性格,长了不少见识,却也使她的童真过早地失去了。今天,她才发现,其他同龄的孩子简直是与她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一想到自己错过了那么多的欢乐,玛格丽特不由得委屈起来,她忍不住撅着小嘴问父亲:“爸爸,为什么咱们家的孩子,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经常玩耍呢?”父亲听到玛格丽特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一点也没有表现出吃惊的样子。因为,他早就料到玛格丽特迟早会问这个问题。他既没有责备玛格丽特,也没有像一般父母一样哄着委屈的孩子,而

佛教心灵的故事

是严肃地给她讲道理。
他说:“你做事情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种事情,你也去做或者想去做它。不要因为怕与众不同而随波逐流,要决定自己该怎么办。如果有必要,就去领导群众,但不要随大流。”
聪明的玛格丽特听了父亲的话,顿时感到豁然开朗。她的童心被争强好胜的心理代

佛教故事抓螃蟹

替了。她的委屈也烟消云散了。她明白,父亲之所以用特殊的方法教育她,是为了让她将来有所作为。这种观念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扎下根来,并成为她“终生奉

闽南语佛教故事

行的準则”。
教练法则:并不是多数人认为对的,就一定是对的,人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途径。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比同龄人更成熟的个性和更加出众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87133.html

以上是关于玛格丽特-大多数人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玛格丽特-大多数人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7956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