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慧远故事之五净心茶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慧远故事之五净心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慧远故事之五净心茶
慧远故事之五净心茶
谈起石门涧的土特产,除了“庐山三石”(石鸡、石鱼、石耳)之外,就是茶叶啦!石门涧茶园分布在海拔三四百米的高山上,常有云雾滋润、森林调温、阳光适度,这种环境中生长的茶树,是地道的云雾茶,云雾茶是庐山的特产,近年来,在全国名茶评比中,连续荣获金奖,名扬海内外,云雾茶的“六绝”是其特征,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
在石门涧的溪水涧边,杂灌丛中,零零星星生长的一些茶树,当地人叫野生茶,这种茶只米把高,因“端阳始采”故又名“端林茶”,又因生于林中,还叫“钻林茶”。
据《庐山志》载:“山僧取诸崖壁间,摄土种茶一二区,鸟雀衔籽食之或有坠于茂林幽谷者,久而萌生。”现在这种野生茶数量极少,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考察石间涧时,不喝其他饮料,只喝头道野生茶,喝后连说:“好!好!好!”
慧远法师对茶颇有研究,以茶待客是慧远法师待客的最高礼遇,下面就讲一个有关“五净心茶”的故事。
“五净心茶”源于庐山石门涧,是慧远法师取的茶名,制作者也是他,据讲此茶在日本非常畅销。据史书记载,慧远法师在庐山石门涧讲经说法时,有个爱好,就是喜欢喝茶,而且对茶道颇有研究,他在白岩寺茹山一带,喝茶喜欢以苦涩味浓为主。可能是他们居住地区接近漠北腥膻之地,喝茶主要以化积消滞,慧远当时喝茶,总喜欢选取些清淡香郁一点的祁红茶,后来一到庐山石门涧龙泉精舍驻锡,开始仅喝些宁红和山农提供的粗制的庐山云雾茶。那时科学不发达,制茶技术精湛与否,全靠祖传手艺,加上当时江州比较荒芜,又是连年战乱,除了婺州是定点生产绿茶外,江州尚不是定点生产贡茶之乡,因此那些茶叶较为粗糙,谈不上什么品味。
慧远法师来到庐山石门涧建立龙泉精舍,在讲经台谈经论法时,经常到周边地区走走,他选择一片有一个自然堰口的荒地,带着几个徒弟,挑选民间已栽育过的茶苗,就在这块荒地上翻土栽植起来,堰口常年流水正好培育茶树灌溉之用,不过两年他们培育的茶树株株枝繁叶茂绿色葱茏,一走入茶园,只要是早春绿芽刚出,就能闻到一阵阵清香的味道,沁人心肺,使人清心,从此僧侣和乡民就把这块地叫做茶园堰,建东林寺佛殿时,这茶园堰还出过木头哩!
公元389年的春天,冰河解冻,庐山除汉阳峰最高的地方,仍有一些积雪外,其余地方显得一片碧色苍苍,东林寺也恰遇久雨初晴,天气格外清爽,洋溢着万物萌生的春天气息,那天,慧远法师起来,头脑格外清醒,尽管他城府含蓄较深,也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因为他亲手特制的新茶,非常清香可口,就想在今天邀请他的好友刘遗民,周续之(此二人原是玄学家后来隐居在石门涧一带,与慧远法师友善)还有莲社几位高贤,如雷宗次,宗少文,张莱民,张秀硕等人来东林寺品茶,于是特折简叫沙弥送去,好在他们都居住不远,约半晌时间,他们陆陆续续到了东林寺,然后依此进入寺门,慧远早在“神运殿”前丹墀下迎接,寒暄几句以后,就请他们在殿前大樟树下摆好的椅上坐下,中间放一个木制长条桌,上摆一盛水方盆,型式讲究,边呈八角,是上好陶瓷制品。然后,法净和慧宝以木托盘端出七份茶具,都是中型茶盅,有托有盖,每人面前放一套,摆放以后,慧远法师笑着对六位挚友说:“老纳今日趁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91696.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慧远故事之五净心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慧远故事之五净心茶;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75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