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杜甫-赞公和尚与西枝村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1-09 15:2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杜甫-赞公和尚与西枝村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杜甫-赞公和尚与西枝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赞公和尚与西枝村

赞公和尚与西枝村
估计是到了东柯谷后的某一天,杜甫来到西枝村,找他遭贬秦州的长安老友赞公法师。
赞公住的“土室”(窑洞)凿在一壁悬崖的脚部,崖顶树木参差,崖下一方高坡。洞前,坡地上种着几株白菜萝卜。有菊数丛,正在盛开;有莲数缸,已倒于霜;有三五古柏,盎然错落于窑洞之前。
他们的相见,开始是黄金袈裟和儒生布衣的拥抱,然后就是一个大诗人与一个大法师的对话。他们一直聊到日落月出时分。那是西枝村美丽的傍晚,鸟儿们在村子的上空飞翔,而后落在屋檐上。一只鸟儿飞回了巢中。又一只鸟儿飞回了巢中。月亮升起在远山之上,向着西枝村播撒着如水的清光,群山万谷裹拥着美丽的西枝村。杜甫和赞公燃薪围炉而谈,火光照着他们各自脸上的光荣和沧桑。
杜甫很可能就在当天晚上写了一首诗《宿赞公房》。
月光在窑洞的炕上投下一片月影。赞公睡着了,

淨空法師佛教故事

杜甫还醒着,他还在想赞公的话:“所以,你不能再觉得委屈,也不要再觉得愤怒。失之于桑榆,得之于桃李。做成了官的人,丧失的是灵魂的安宁,丢失了官的人,却得到了灵魂的觉悟……”陇

佛教喉咙发炎故事

月近圆,悄悄地向着这个战乱的年代一方独静的小山村播洒着和平与安宁。
第二天,他和赞公即去卜居。
唐代秦州西枝村的早晨,应该像古筝的声音一样,幽静、澄明,高而蓝的天空中飘着几片薄如轻絮的白云。疏柳依依,柳色青中有黄,虽已经秋,却显得更为苍翠。山梨树上,小小的梨子闪烁着鲜嫩的光。一行鸽子飞上了高空,在鸽哨之上更高的地方,两只大鸟在静静地飞旋,天空因之而显得格外的深远沉静。
遥对着如此美丽的西枝村,杜甫说:“太美了,在此卜居,可了此生。”
赞公说:“那么,走,咱们给你找一个向阳的山坡。”
他们不觉来到了太平寺。
高岗之上,荒草萧疏,太平寺孤立其中,寺内一棵高大的柳树,根部一泉汨汨,四周青石嵯峨错列。杜甫指着寺外的平地,说若在此为宅,再开一方药圃,种上些黄精,那该多好!赞公也说可以,这个地方向阳,好。但是杜甫又说:“可惜距西枝村却又太远了些,我们不能朝夕相处,坐而论道。”
杜甫后来写了一首《太平寺泉眼》,以纪其事。
这一天,他们虽然看了好多地方,大饱了眼福,但是无功而返,没有选中一块如意的

印度古代佛教故事

地方。他们失望地回来了。这时,一颗寂寥落日悬于西天之上,面对莽莽世界,也似无处可以安身地踌躇。
杜甫在这里寻置草堂的事,后来被诗人写进了《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杜甫回

关于汉传佛教的故事

到秦州城里后,又写了一首《寄赞上人》,对他们的这段生活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91880.html

以上是关于杜甫-赞公和尚与西枝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杜甫-赞公和尚与西枝村;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7494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