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信赈救了中国佛教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道信赈救了中国佛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道信赈救了中国佛教
道信的"方便法门"既是形式逼出来的,也是从初祖达摩、二祖慧可被害,三祖僧璨潜入山中避难的教训中"悟"出来的。道信将佛门的教训同道门的经验进行对比后,决心破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风习。自断"皇粮",不食乞来之食后的僧人,就只有"坐作并行"这条路了。具体作法就是:坐禅的时候,找个空闲清静的地方,舍除各种杂念系心一佛专称名字,向着佛所在的西方坐好。便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就能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不仅大大地简化了修炼方式,也有效地缩短了修炼时间。
这时,唐高祖李渊,为利用道教维护其统治地位,便自称是老子的后裔,并听信太史令傅奕的话,而奉行崇道抑佛政策,并于武德八年,下圣谕明确规定三教的次序是:道先,儒次,佛最后。并规定"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余天下诸州各留一所,余悉罢之"。面对限佛、灭法的严峻形式,道信充分发挥了四祖寺地处偏远的优势,巧妙地采取了不张扬的措施,不仅保住了寺院,而且使中国"禅"有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宗"。
"方便法门",使一直单线独传的禅门弟子猛增,当出家与在家的信徒多达数万时,便很快赢得了唐太宗的特别尊重。李世民先后四次下诏,请道信进京出任国师,如果道信答应进京,四祖寺的数百僧侣立即就可以由"不劳者不得食"的自食其力变成"吃财政饭"的"旱涝休收"的朝廷供养者。尽管唐太宗开出的条件很优惠,还是遭遇到道信的委挽辞谢。
道信已经认准了只有"坐作并行"才能将达摩带来的印度禅学,由单授独传,命悬一线发展为具有规模效应的禅宗、"坐作并行"是致之死地而后生。道信的禅修理论和方法,也为"东山法门"的创建奠定了基础,也包含了往后禅宗多向发展的种种端绪。而道信从老庄那里学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以旁支另传的方式,传给了以法融为代表的牛头宗,更是为禅宗从成功走向成熟铺平了道路。因此,说道信是中国禅宗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决不为过。
为了坚持走完从"禅学"到"禅宗"这段艰难的路,道信一而再,再而三地拒诏不入。第四道诏书传到时,道信见朝廷使者竟持刀威逼,便毫不尤豫地对使者说:"头去心当留,魄去魂当留"。使者见此情景只得持诏返回。金口玉言的皇帝虽然一次又一次丢了面子,国库却省下了一笔又一笔银子、为中国的纳税人减轻了许多负担。
道信的拒诏不入,既赢得了一代宗师的独立精神和人格,又为坚持走完由"禅学"到"禅宗"这段艰难曲折的路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从印度禅到中国禅的蜕变,开了个好头。当时的李世民,非旦没有因此而惩罚道信,反而为道信的伟大献身精神所感动,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92413.html
以上是关于道信赈救了中国佛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道信赈救了中国佛教;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7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