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读书-菩提之道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1-07 17:5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读书-菩提之道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读书-菩提之道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菩提之道

众生因业而转,行者因法而能转“业”而识得“道”,故行于修,当得见道。
——作者
筠州黄蘖山法济禅师,有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与天下人作榜样!”
师上堂示众曰:“空生大觉海,如海一沤发。”又云:“若识得黄蘖杖子,平生行脚事毕。”
白云野语:
行脚参访,全在学习他人之所长,补自己之不足,济和尚表家风,言:“与天下人作榜样。”,无非是上承黄檗的德养,以“承先启后”的遗风,广被同好,接引来者。
因此,“黄檗杖子”,犹言“赵州草鞋”,识与不识,无关重点,体得多少,才是肯定“行”的效用;从来“说、行”必须圆具,有所谓“说一丈,不如行一尺”,即作如是言说,如是诠释!
行者大德!“空生大觉海”,当知“空

信任的佛教故事

”从“有”而来;有什么?是无明?是困惑?
千万

佛教因果故事自欺欺人

把握,“海”之所积,若尔全归“智水”,则成“大觉”。
虽然,你我不免“水”中有“垢”,但“净”仍归在“修”的行为。
虽然,你我皆具本觉之能,总归“业”必须清净。
无论如何,引“海”之喻以为“觉满”,无量海水,源于一点一

人生苦难佛教故事

滴;可是,点滴之成分,仍以湛洁为要,即是,染于不垢,着本不净,而“相对”之作用,仍未出离。
因此,“吃因饿”,何尝“饱”不是“因吃”?设若“饿空”与“饱有”,即使知道饮食和消化,但重要处,乃在“营养”与“健康”,方称饶益功德;不然,犹若说“忍波罗蜜”,如果“忍而不化”,不能呈现

佛教小故事含启发

“功德”的价值,则无有“饶益”可言,自然,也就说不上“道”的法益了?
如何?杖子是支撑力,能发起力用,然后才可以言及“大觉海”,缘之于“一沤发”;亦如知识经验,有正有负,非关选择,全在转“负”成“正”,发起力用,是乃菩提之道!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92551.html

以上是关于读书-菩提之道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读书-菩提之道;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7429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