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德山宣鉴禅师悟道因缘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德山宣鉴禅师悟道因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德山宣鉴禅师悟道因缘
德山宣鉴禅师悟道因缘
鼎州(后改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德山宣鉴禅师,龙潭崇信禅师之法嗣,俗姓周,简州(今四川简阳、资阳一带) 人。幼年即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对律藏和性相二宗经论颇有研究。经常给信众讲《金刚经》,时人称之为周金刚。宣鉴禅师颇为自负,曾经对他的同学讲:“一毛吞海,而大海的性质并没有变小,拿一纤毫或芥子投向剑锋,纤毫断芥子碎而剑锋却完好无损,纹丝不动。有学与无学之境界,唯有我知道”。
宣鉴禅师后来听说南方禅宗盛行,大讲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天下学人莫不归附,心里愤愤不平,说道:“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
于是,宣鉴禅师便担上自己多年所注的《青龙疏钞》,离开四川,准备去湖南、江西,找那里的禅宗大德一决高低。《青龙疏》系唐代御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之宣演,凡六卷,乃青龙寺沙门道氤奉唐玄宗之诏,所作《金刚经》之疏注。《青龙疏钞》当是宣鉴禅师自己对《青龙疏》的进一步阐释。
在去澧阳的路上,有一天,宣鉴禅师遇见一位老婆婆在龙潭山山脚下的一处路口卖烧饼。一个多月来,宣鉴禅师天天挑着担子赶路,此时已经是很累了。于是他便在老婆婆的饼摊前停了下来,放下担子歇息一下,顺便准备买一些点心充饥。老婆婆指着他的担子问:“这个是甚么文字?”
宣鉴禅师回答道:“《青龙疏钞》。”
老婆婆又问:“讲何经?”
宣鉴禅师道:“金刚经”。
老婆婆道:“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
宣鉴禅师瞟了一眼这位普通的老婆婆,心里并不在意,说道:“请问。”
老婆婆道:“《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
宣鉴禅师一听,傻眼了,不知道该如何应答。当然,烧饼也就没有吃成。
宣鉴禅师羞愧得连头也不敢抬,挑起担子,径直上龙潭山去了。
到了龙潭崇信禅师的道场,宣鉴禅师直接走进法堂,说道:“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
龙潭禅师一听,遂欠身道:“子亲到龙潭。”
宣鉴禅师便默不作声,其实他心里早已有了几分敬畏,于是便决定留在那里,随师参学。
一天晚上,宣鉴禅师侍立旁,龙潭禅师道:“更深,何不下去(夜深了,为什么不回寮房休息?)”
于是宣鉴禅师向龙潭禅师道了一声珍重,便往外走。脚刚踏出门,却又缩回来了,说道:“外面黑”。
龙潭禅师于是点了一支蜡烛,递给宣鉴禅师。宣鉴禅师正准备伸手接,龙潭禅师忽然又将蜡烛吹灭了。
就在这当下,宣鉴禅师豁然大悟,连忙伏身礼拜。
龙潭禅师问:“子见个甚么?”
宣鉴禅师道:“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第二天,龙潭禅师升座,告诉大众说:“可中(恰好、正好)有个汉,牙如剑树,口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9283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德山宣鉴禅师悟道因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德山宣鉴禅师悟道因缘;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7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