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七)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1-05 11:0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七)

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七)
1、新时代的婆婆
一群老太太在一起聊天,有一个老太太说:“过去我作儿媳妇时,处处得听婆婆的,总是盼着快熬出头。等我有了儿媳妇,想把原来吃的苦都捞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时代变了,儿媳妇竟然根本就不吃我那一套。”另外一个老太太劝她说:“既然你以前当媳妇时被管教得很痛苦,就应该同情和自己遭遇一样的人,不要让悲剧重演,不要让自己的媳妇再成为我们原来做媳妇的那个样子,咱们应该这样想啊!”
当别人欺负我们,使我们受了委屈之时,我们更应该理解、同情与自己

瑜伽和佛教的故事

遭遇类似的人,不要因此而欺软怕硬。由己推人的慈悲是同体慈悲。
2、疯了的大学生
一位大学生在考场上因为被老师怀疑作弊而气疯了,到精神病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才得以康复。但他的老师和同学们谁也不敢再与他谈起那次考场上的事情,都担心他会重新犯病,这样一来,大家处处都谦让着他,这反倒引起了他的不安,说:“你们这样对我,是不是要把我急疯!”让着也不行,不让也不行,老师和同学们一下子不知所措。于是去请教校长,校长说:“谦让别人要自然些,否则哪里是谦让,是把人给抛弃了。”
修行者在随顺众生的时候,实际上是很自然地入乡随俗,而不是一味地唯唯诺诺。
3、燕窝的故事
有一户人家的房檐下被燕子做了窝,善良的主人没有反感。后来燕子在窝里面孵出小燕,并哺育它们,结果从燕窝里漏下来燕子的粪便等垃圾,很不卫生。家里人都想把

索达吉堪布佛教故事

燕窝搞掉,主人却仍然不同意,他说:“现在燕窝对我们来说只是个卫生问题,我们打扫打扫就行了;但对于燕子而言,燕窝一旦被打掉了,则是它们一家人的生命安危问题。”
有时候,有的人体现出了一点不足,就觉得自己很痛苦,其实,就别人更大的苦难而言,那就显得很微不足道了,看到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生

dm佛教故事传

起相应的同情心、慈悲心去宽容更多的人。
4、喂猪的故事
养猪人为了让猪吃的多些,长的快些,故意把两头猪放在同一个猪圈里喂养,认为它们可能会互相竞争抢着吃。结果发现一头猪长的很快,而另一头猪长的很慢,甚至很消瘦。养猪人仔细观察,原来放在一起的两头猪,有一头经常欺负另一头,不让对方在同一个槽子里吃。那头受气的猪很害怕,就长的很慢。养猪人意识到了原来所想的把两头猪放在同一个猪圈里喂养,指的应该是两头力量相差不太悬殊的猪。于是,养猪人把那个受气猪单独放在了别的猪圈里,它长的果真比原来快了一些。
这个故事里,如果把猪比喻为习气,把猪长肥比喻为习气加重的话,告诉了我们习气往往在适合或有利于习气发展的环境下很难克服,这个时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该尽可能避免在利于习气发展的地方。
5、村贼的故事
有一个村庄,村民家中经常丢东西,特别是家禽、家畜。后来贼抓到了,原来是同村的一个人干的。大家把贼扭送到了派出所。村长是这个贼的亲戚,他去派出所把贼保了回来,叫贼把偷来的东西还给大家,给大家陪个不是就算了。大家表面上同意了,但心里很不高兴,私下里还议论说:“村长平时也不好好教育教育他这个贼亲戚,偷了东西时还包庇他;还有小偷的老婆,明明知道他偷东西,也不管一管。都是些什么人!”大家对村长和小偷妻子的埋怨与怒气竟然远远高于对小偷的埋怨和怒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责任的重要性。修行者在化度众生时尤其注意,在做出善行的同时责任同时也有了,因为人们在一个人出现问题时,往往要考虑他的责任人是谁。

佛教活佛的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93444.html

以上是关于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7341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