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犯戒过患与持戒功德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犯戒过患与持戒功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犯戒过患与持戒功德
犯戒的过患
一次。佛陀在王舍城向信徒说法。当时许多信士在听佛说法之后。就对佛说:“我欲归依佛、法、圣众。唯愿世尊哀愍。听许为优婆塞。自今已后。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奉戒不忘。明欲设供。唯愿世尊与诸大众垂愍屈顾。”(见《长阿含经》卷二)对于诸多信士的请求。佛陀默然点头许可。那些信士见佛默然点头。随即从座而起。绕佛三匝。作礼而归。不久。这些清信士为世尊建造起大讲堂等适宜的说法之所。然后扫洒烧香。以香花严敷宝座。一切备办停当之后。诸清信士到佛陀住所禀白佛陀。希望佛陀接受诸清信士所
佛陀环顾四周。见众人正至诚恭敬地等待听法。于是就对信士开讲犯戒的过患和持戒的功德。佛陀首先向信士讲说犯戒的过患。佛说:“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求财。所愿不遂;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当人地狱。”(《长阿含经》卷二)犯戒有五种衰耗。以警示诸信士勿毁犯戒律。佛陀说的五衰耗。“一是求财。所愿不遂。”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多人在信佛后。都希望事业顺利。财源广增。佛陀认为。这种种愿望的实现是以守戒为前提的。若不能持戒。只是做名份上的信徒。即使你去求财。也不能满你所愿。犯戒的第二中衰耗是说。犯戒之人不仅求财不得。而且即使现在所拥有的东西也会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因为持戒人的言行举止文雅庄重。常会得到别人的敬仰。若不持戒。便常会造作诸多恶业。令人生厌。更谈不上令人尊敬了。一个信徒一旦心中没有戒律观念。便会恣意妄为。处处犯戒。对于经常犯戒的人。一般人就会拿佛教戒规来评价他。当看到他们所作所为都是与戒律背道而驰。他们就会指责甚至辱骂这些不守戒规之人。常言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此一传十。十传百。这些犯戒之人就会恶名流布。人皆远之。在佛教中。犯戒之人根据其所犯戒的轻重。将会受到轻重不同的果报。如果无视戒律。我行我素。还会遭致堕落地狱的苦报。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持戒的功德
世尊在向诸信士讲说过犯戒的过患之后。接着又向诸信徒解说持戒的功德。佛说:“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
佛陀所说的持戒的五种功德与上面所讲的犯戒的五种过患相对来说的;持戒的第一种功德是“凡是所求。都能如愿”。如果一个人注重戒律。你就会经常以戒律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所
佛住世时。十分注重弟子的持戒。目的无非是为了让正法久住。令弟子如法行持。进趋善果。现代佛子去佛久远。唯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1/309192.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犯戒过患与持戒功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犯戒过患与持戒功德;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