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15 00:2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与中国帝王

  佛教东传中国。与中国文化融和。产生了“佛教中国化。中国佛教化”的现象。千余年来。佛教能在中土扎根。繁衍枝叶。开出美丽的花朵。除了早期的译经僧来华。译经事业得以开展。各宗派的成立、弘扬。藏经印行。高僧弘化。佛教义理的普及。以及僧团的建立、改革外。历代帝王对佛教的护持。更是一项重要因素。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中国历史上护持佛教的帝王】

  中国历史上。与佛教因缘深厚的帝王相当多。或与高僧往来。或礼僧侣为国师。辅佐朝政。或更有帝王舍弃王位出家。他们护法的精神。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今依据朝代的递嬗。将之划分为四个时期。介绍说明如下:

  【一、东汉至魏晋五胡十六国时期】

  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土后。到了魏晋五胡十六国期间。国家、社会长期处于战乱。这些战乱的原因。大半来自王室的分崩离析。权力斗争。贵族间的倾压等。一时天灾人祸。百姓困苦不已。

  佛法的弘传。除了靠出家僧侣外。要解除当时人民的苦难。帝王的力量自是不可忽视。因此。道安大师曾说:“今遭荒年。如不依国王。则法事难立;普施教化。自必广弘流布。”佛教与帝王关系的密切。可见一斑。

  【东

佛教故事上的缘

汉明帝】

  中国佛教的起源:佛教初传中国。有各种说法。其中比较古老而最负盛名者。当推后汉明帝的感梦求法说。据晋袁宏《后汉纪》的记录:“初。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问其道术。而图其形像焉。”此一说法被视为中国佛教的起源

沙罗与佛教的故事

  佛道比法。启信护持:根据《汉法本内传》记载。在迦叶摩腾与竺法兰来到洛阳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有道士上奏。声称欲与佛教僧侣论理比法。道士宣称点火不烧圣典。不料竟付之一炬。而佛陀舍利却放出五彩光芒。围观者无不惊讶叹息。一时。道士及宫中妇女等数百人。发心出家修道。朝廷于是敕令建寺安僧。是为佛教初传的佳话。

  【东汉桓帝】

  第一位信奉佛教的皇帝:桓帝在“宫中立黄老、浮图之寺”。“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将佛陀与黄老并行祭祠。把佛教看做是黄老道术的禳灾祈福。以求福延寿。长生不老。虽然如此。他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信奉佛教的皇帝。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魏陈思王】

  中国梵呗的滥觞:魏国陈思王曹植奉行佛教。长于文学。曾经在游历鱼山(今山东)时。听到空中梵天唱诵。内心感动不已。与之相和而创作梵呗。这便是中国梵呗唱诵的开始。

  【石勒、石虎】

  方便度化。消弭杀戮:五胡十六国时。佛图澄见后赵王石勒残杀无辜。心生怜悯。于是以神通、咒术等方便度化石勒。石勒自此皈依佛教。尊称他为“大和尚”。石勒死后。暴虐残忍的石虎为后赵王。因佛图澄救活其爱子石斌。因而对佛教产生信心。使百姓免于多次的杀戮之灾。

  尊僧度僧。佛教兴盛:石虎由于受到佛图澄的感化。因此将诸多幼子送至寺院学佛。每年佛诞日。亲自到寺中为诸儿发愿;颁令全国。准予人民信奉佛教。允许汉人出家为僧。在石虎的护持下。佛图澄兴建的佛寺达八百九十三所。受业弟子近万人。华北的佛教因此兴盛。《高僧传》中形容:“佛法之盛。莫与之先。”佛教繁荣之景由此可见。

  【前秦苻

佛教故事 磬的由来

坚】

  礼敬三宝:前秦王苻坚平生礼敬三宝。优遇高僧僧朗、道安等法师。并且躬聆讲说。他在迎道安法师到长安时。曾说:“朕以十万大军攻下襄阳。却只得到一个半人而已。”这“一人”指的是道安大师。“半人”则指习凿齿。他以殊礼恭敬大师。并谘以大政。可见苻坚对道安大师的推崇备至。

  护持译经:道安大师驻锡于长安五重寺时。组成一个译经工作群。致力于经典的翻译、注疏。一时长安成为当时的译经中心。另外。他也制订僧团规矩。令弟子分散各地弘扬佛法。佛教能于中国生根发展。道安大师具有相当的贡献。其中受到苻坚大力的护持。其力量不可忽视。

  此外。苻坚曾送佛经、佛像至高丽。为韩国、日本有佛法之始。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后秦姚兴】

  迎请罗什大师:前秦苻坚对鸠摩罗什相当仰慕。派遣大将吕光西征往迎。不料。在回程途中。吕光听到苻坚过世的消息而于凉州自立为王。鸠摩罗什也就滞留当地十余年。一直到姚秦时。姚兴终于将鸠摩罗什迎回中原。

  护持译经:姚兴颇具善根。他尊鸠摩罗什为国师。经常一起研讨佛法;更设立逍遥园。恭请鸠摩罗什大师译经说法。全力护持。而他自己也参与译经工作。当时。有僧略、僧肇、僧叡、僧迁、道树、昙顺、道垣等八百多位法师协助译经。译出的大量经、论。奠定了中国大乘佛教的基础。姚兴可说功不可没。

  姚兴精进禅修。研读佛经。曾着有《通三世论》及《后秦主姚兴与安成侯书述佛义》。安成侯姚嵩受姚兴影响。也虔诚信仰佛教。

  中国僧官制度之始:为僧团设立僧官以规范僧团。是姚兴对中国佛教另一重大影响。他敕命鸠摩罗什大师的弟子僧为僧正。僧迁为悦众。法钦、慧斌任僧录。这是中国佛教史上僧官制度的滥觞。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佛教四大译经师之一的鸠摩罗什大师

  【二、南北朝时期】

  【南朝】

  南朝王室变迁。更相迭起。大部分的帝王都采取保护佛教的政策。尤以梁武帝最负盛名。由于帝王对佛教的保护。外国僧侣来华的情况盛行。随着译经事业的发展。启发对经典的研究。为往后诸学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以佛法治国、整理内政、文教。是南朝政治、文化及佛教最兴盛的时期。

  梁武帝起初研究儒学。后逐渐为佛教高妙之理所慑。他在《舍道归佛文》中说:“宁在正法之中长沦恶道。不愿依老子教暂得生天。”天监十六年(西元五一七年)废除天下道观。令道士还俗。后来更在撰述的《断酒肉文》中坚誓素食。并下诏宗庙不得用荤食祭祀。中国僧众素食之风从此建立。

  梁武帝受菩萨戒。有“皇帝菩萨”之称;随皇帝同时受戒者。有四万八千人。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梁武帝常行普同供养。曾多次开设大规模的斋会。如无遮大会、平等大会、盂兰盆会等。四次舍身同泰寺时。为四众讲经。这是历朝帝王中前所未有。梁武帝也热心于佛教教理的研究。著作有《涅槃经》、《大品经》、《净名经》、《三慧经》等义疏百卷。其佛学造诣深厚。有以见之。

  相传武帝的皇后郗氏。性好嫉妒。往生后堕为蟒蛇。痛苦不堪。因而求助于武帝。武帝为超度其夫人郗氏。制作《梁皇宝忏》。请僧礼忏。这部忏法。绵延千余年。至今仍旧不衰。此外。武帝也躬自阅读经藏而协助编修《水陆仪轨》。并设水陆大斋。使得冥阳两利。恩被古今。在位期间。创建光宅寺、开善寺、同泰寺等著名寺院。其中更为追荐父母而建大智度寺与大爱敬寺。据说。梁武帝在寺中行供养之际。对父母孺慕之情。油然而生。往往哽咽饮泣。左右使从无不感动流泪。

  梁武帝亲自撰述佛书、提倡译经事业、建造寺塔、讲经法会。乃至于舍身、放生、布施等。在位时。寺院增加八百余所。僧尼增加五万多人。为南朝的佛教灌溉出美丽的花朵。在佛教历史上。与印度的阿育王。一东一西。相互辉映。

  梁朝之后的陈高祖、文帝、宣帝等。也都是信奉佛教的帝王。整个南朝帝王护持佛教的情形。在杜牧脍炙人口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犹可窥见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梁武帝萧衍

  【北朝】

  在北朝史上。经历有二次毁佛事件。对佛教的伤害相当大。然而。随着毁佛事件的主其事者相继过往。复兴佛教的事业也随之展开。如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宣武帝等。为佛教带来另一片生机。其中。以沙门昙曜协助北魏诸帝的复佛成就最大。当时的僧只户和佛图户。不仅稳固了佛教教团的经济基础。对于当时国家、社会的重要设施。和安定人民百姓的生活也有很大的贡献。另外。在北魏复佛中。以佛教艺术的发展最为灿烂。包括寺院的建筑、佛像的雕铸等。其中以云冈石窟的雕凿更是给予中国佛教美术莫大的影响。石窟中。象征皇帝的佛像。高达六十尺以上。《魏书.释老志》形容其“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之后。龙门、巩县等石窟相继并起。云冈石窟成为亚洲佛教美术的根本。

  北魏文成帝——下诏复佛。注入蓬勃士气

  北魏文成帝在废佛的太武帝驾崩后继位。随即下诏复佛。其具体措施有:

  人口众多之处允许建筑寺院。费用不加以限制。

  身家清白。性情善良者。不限年龄。可准许出家。大州五十人。小州四十人。边境可度十个人。

  据闻。诏令下达当天。即有人开始复建被破坏的佛寺。藏匿的佛像与经书也纷纷出现。为佛教的复兴注入一股新士气。尤其任命沙门统昙曜负责复佛事业的推展。对

明代的佛教故事

北魏佛教发展的贡献相当大。

  【北魏献文帝】——铸像筑塔。佛教都市呈现

  北魏献文帝深信佛教。常读经论。也好老庄之学。在位虽仅五年。然对佛教亦多有建树。他曾在西岭鹿野苑建石窟寺。有“凿仙窟以禅居。辟重阶以通术”的美称。

  皇兴元年(西元四六七年)。献文帝于京都平城建造永宁寺。它是一座七级佛塔的建筑。高有三百余尺。规模之大。蔚为天下第一。此外。他也建筑了一座三级的石造佛塔。这座佛塔的栋、楹、榱、楣等。都是用石头交相重叠组合而成。其精巧严密。是京都一大壮观。据《水经注》记述。当时京都平城佛法兴盛。佛塔高耸。互相可望。法轮东转。此为最上。平城由于这七层和三层的佛塔屹立。而呈现“佛教都市”的景观。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三、隋唐时期】

  隋代

  佛教在北周武帝时受到很大的伤害。由于隋文帝与炀帝积极复兴。为中国佛教全盛期的唐代佛教奠定稳固的基础。

  【隋文帝】

  结束纷争。下诏复佛:隋文帝结束中国南北纷争数百余年的局势。即位后。下敕:“好生恶杀。王政为本。”在京城及诸州置官立寺院。行道日禁绝杀生。修复荒废的寺院。奖励建立寺院。开皇十一年(西元五九一年)。诏称:“朕位在人王。绍隆三宝。永言至理。弘阐大乘。”此后。不论公私。寺院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从皇帝、皇后到庶民、信众。皆行敬施。供养绢疋、净财等。

  造寺抄经。僧众教化:文帝在位期间。建造寺院共三千七百九十二所。抄经四十六藏十三万二千零八十六卷。整理经典三千八百五十三部。造石像大小十万六千五百八十尊。修复旧像一百五十万八千九百四十尊。对佛教事业的护持不遗余力。此外。文帝为怀念父母深恩。启建舍利塔。共有八十三处之多。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巨擘。影响后世极大。

  隋文帝兴建大兴善寺为国寺。殿堂雄伟宏大。是隋唐以来。长安最大的佛寺。也是隋代唯一的国策寺院。文帝在此设有“二十五众”执行佛教教化的工作。所谓“二十五众”。是由二十五位通达佛教义理的高僧组成。专门弘扬佛法的组织。另外又设五位熟谙诸经论的“五众”。从事弘法教化。因此培养了许多学者僧及教化僧。提升佛法研究及对大众的教化工作。

  宿植善根。简朴淡泊:隋文帝在冯翊(陕西大荔县)出生。由般若寺智仙尼师抚养长大。七岁时。尼师告诉他:“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十三岁时。才回到父母家。隋文帝性喜简朴。喜欢寺院里的钟声。偏好豆类制品。曾自言:“可能前世为一修道人。”文帝登位后。尼师已圆寂。不仅在群臣前屡次提及尼师的德行。并且亲自作传纪念。对尼师孺慕之情油然可见。文帝与佛教的因缘深远。以复兴佛教为己任的发心。不难想见。

  【隋炀帝】

  隋炀帝在历史上褒贬不一。有人以为他好大喜功。劳役百姓。但也有人以为他为国建设。福利社会。尽管如此。他对佛教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

  敬僧迎僧。建立道场:隋炀帝是文帝的次子。笃信佛教。为扬州晋王时。曾延请天台智顗大师到扬州。智顗大师为他授菩萨戒。法号“总持菩萨”。他也敬赠“智者大师”名号。相惜之情。传为历史上一段佳话。

  隋炀帝即位前。对佛教护持已相当热心。他曾创建二所道观及慧日、法云二佛寺。其中。慧日道场会集了当时江南佛教界高僧。并且迎请三论宗嘉祥寺的吉藏大师入寺住持。是为江南一大盛事。另外。他也在长安建日严寺。高僧彦琮、智脱、法澄、法论、智炬等。皆曾住此大振法雷。讲学之盛。冠于当世。

  启建道场。弘扬文教:大业三年(西元六○七年)。以佛法治国的日本圣德太子派遣学者、僧侣来华留学。隋炀帝特别启用洛阳鸿胪寺四方馆。聘请高僧负责留学僧的教育工作。举办讲座、法会。从事经典的校勘等。

  隋初来自印度的高僧如那连提耶舍、闍那崛多、达摩笈多等。陆续应请入住长安。从事翻译工作。到了炀帝时。更在洛阳设立翻经馆。网罗译经人才。对佛教的文化、教育事业可说相当重视。

  隋朝立国虽仅三十余年。然政治的统一。经济、社会、文化的稳定发展。加上文帝与炀帝对佛教的贡献。上承南北朝讲经、禅坐之风。下开唐宋各宗大盛之门。成为中国佛教史上重要的转捩点。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唐朝】

  佛教在隋朝奠定复兴的基础。唐高祖统一全国后。由于帝王对佛教的护持。使得中国佛教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各宗争鸣。百花齐放。高僧辈出。随着国家的威势。将佛法传播到东亚各地区。佛教在这个时候达到了成熟期。呈现完全的“中国佛教”。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文学上都有很深的影响与成就。

  【唐太宗】

  唐太宗是位英明的帝王。他广纳谏言。知人善用。轻赋宽刑。海内升平。威及域外。世称贞观之治。这一时期也是我国政教合一的典型时代。太宗护持佛教。崇敬三宝。历代罕见。因此在大唐盛世。高僧硕学辈出。译经事业空前大盛。尤其佛教寺院林立。佛画推陈出新。诸宗并弘。文物灿然大备。为中国佛教最辉煌的黄金时代。

  祈福建寺。度僧护法:唐太宗即位后。诏请有德高僧为国祈福。在七处战场建立寺院。延请有德僧侣住持。令朝暮钟鼓不断。举行超度法会。以慰亡灵。他曾下令全国三千七百多所寺院。每一寺院度僧五人。授权地方官府度人出家。

  唐太宗为报答亲恩。将自己的旧宅改为兴圣寺。他为表明思慕太后之情。亲自撰写疏文。自称“菩萨戒弟子”。

  崇敬三宝。护持文教:唐太宗对高僧大德相当礼敬。曾礼请华严祖师杜顺和尚入宫。畅谈佛法。赞叹和尚:“深得我心。”因而赐号“帝心”。玄奘大师西行求法回国后。太宗对他的精神敬佩不已。几次劝请大师还俗辅政。但都为其所婉拒。后来。太宗为玄奘大师建弘法寺。寺内设置翻经院。一切的经费由国家供给。成就玄奘大师的译经事业。玄奘大师白天与太宗论道。晚上译经。先后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三五五卷。为唐宋以下千百年佛教奠定弘化的基础。

  唐太宗本身也深入经藏。曾研读《菩萨藏经》。致力于菩萨道的实践;并亲赐《瑜伽师地论》序。刻于石碑。即闻名至今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太宗于驾崩前。专注于佛法研讨。不仅感动于佛法的妙理。甚至表示与玄奘大师相见恨晚。未能好好弘传佛法。事实上。他一生崇法护法。礼遇高僧。促使唐代佛教兴盛。功不唐捐。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佛教四大译经师之一的玄奘大师

  【唐高宗】

  译经事业的护持:唐高宗与佛教有相当因缘。当他还是太子时。依玄琬法师受菩萨戒;即位后。为感念母恩。在长安建造大慈恩寺。设立译经院。高宗的太子李显出生时。便皈依玄奘大师。法号为佛光王。并设斋供养五千僧众。

  高宗对佛教最大的贡献是对译经事业的护持。太宗崩殂。玄奘大师驻锡大慈恩寺。全心从事译经工作。译场开支。全由高宗供养。此后。玄奘大师也陆续在洛阳积翠宫、玉华寺等从事翻译工作。译有《大般若经》、《大宝积经》、《成唯识论》、《唯识二十论》等等。都是佛教经典中的巨擘。

  麟德元年(西元六六四年)。玄奘大师圆寂。高宗痛失国宝。为此暂罢朝政。举行隆重的国葬仪式。

  【武则天】

  武则天原为宫中才人。太宗驾崩后。被安排到感业寺出家。再度入宫时。得到高宗的宠爱。被册封为皇后。高宗驾崩。废中宗。立睿宗。后来自登帝位。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上对她的评价毁誉参半。然而她信仰佛教。精通义理。承继太宗、高宗时的謢佛事业。使得唐朝尊崇佛教的热潮如日中天。功德难量。

  奉佛于道教之上:武则天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唐朝以来的帝王都将道教置于佛教之上。武则天即位后。即下令奉佛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她以五戒教育世人。并以佛法治国。义净从天竺返国时。带回近四百部的梵本经、律、论及佛舍利三百粒。武后亲自到东门外跪迎。

  护法济贫:武后奖掖华严。曾亲自参加《八十华严》的译经工作。完成时。特制御序;华严宗三祖法藏大师讲《华严经》。深获武后赏识。赐号“贤首大师”。后来法藏大师更以镇殿“金师子”诠释华严深奥之理。令武后更加佩服。特赐“康藏国师”之号。华严宗由于她的护持。更加兴盛。此外。武后设立悲田养病坊。帮助贫病者。

  开经偈的流传:武后深具才华。文笔流畅。除了为《新译华严》作序外。也曾作《方广大庄严经序》和《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序》。显示她对佛教义理的深入与实际的体证。尤其她所写的“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千百年来。为佛子所赞颂不绝。

  开凿石窟: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在唐代能光芒四射。武后的提倡。功不可没。尤其以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的开凿。最负盛名。据闻。武后为了这尊佛像的开凿。“助脂粉钱二万贯”。并主持开光仪式。大佛呈现的宏伟气魄。正是武后与当时大唐盛世的精神写照。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佛教诵经前必诵的开经偈就出自一代女主武则天之手】

  体光老和尚开示:就象武则天那个开经偈。雍正不准入藏。为什么不给她入藏呢?

  这武则天在社会上名誉不怎么样。雍正不给入藏不行啊。韦驮菩萨现身了。说:你要不把这四句入了藏。

  我掌金刚杵把你打掉!后来还是给她入了藏。

  【四、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佛教虽不似隋唐时期各宗派的光辉灿烂。但已深入人心。不再被认为是外来宗教。有所谓的“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

  清初时。顺治、康熙、雍正以及乾隆等皇帝虽然兴儒。但对于佛教也相当尊重、提倡。是清朝佛教的黄金时期。

  【顺治皇帝】

  宿慧善根。欣羡出世:顺治皇帝笃信佛法。个人精进参禅。与玉琳国师的往来。在历史上传为美谈。数度想出家未成。著名的《赞僧诗》。表达了他对出世修道的欣羡。

  【康熙皇帝】

  迎请高僧。重振佛教: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将隐于山林的高僧一一延请至京师。使明末以来衰微的佛教。重现生机。他振兴佛教。出版藏经(于康熙五年。即西元一六六六年。开版《续藏》二三七部、《又续藏》一八九部。至康熙十五年。全藏始完成)。并拨款重修普陀山普济寺、金山寺、天竺碑文等。他曾说:“能仁之量。等于好生;佛道之成。关乎民隐。将使般若之门。随方而启;仁寿之域。举世咸登。”自谦弱冠之时。研诵经史。未暇读览金经贝叶。尊崇佛教之风。油然可见。

  【雍正皇帝】

  矫禅门之病。倡念佛法门:雍正在位时。礼喇嘛章嘉活佛为国师。在参禅方面。颇有造诣。自称圆明居士。曾撰《御选语录》及《拣魔辨异录》。他为了矫正禅门弊病。鼓励

佛教的印度神话故事

脚踏实地修行。以莲池大师为模范。提倡净土法门。促使念佛成为各宗派的基本修行。对于近世佛教的影响很大。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

【雍正行乐图之喇嘛装】

  雍正皇帝是虚云老和尚、体光老和尚、太虚大师、印光大师一致认定的一位乘愿再来的法身大士

  宣公上人也开示:佛教禅宗跑香的传统就来自于雍正帝

  【乾隆皇帝】

  刻印经藏。龙藏传世:乾隆皇帝对佛教最大的贡献是刻经及翻译事业的发展。乾隆三年(西元一七三八年)完成了我国历代各版钦定大藏经中部帙最大的《龙藏》。共一六○○余部七千余卷。工程的浩瀚。古今少见。乾隆二十二年(西元一七五七年)作《如来大藏经总目录》;二十四年。编纂汉、满、蒙、藏四译对照的大藏全咒;其后。又以十八年的时间。即自乾隆三十八年至五十五年。将汉文大藏经译成满州语。对于藏经的刻印有卓著的贡献。

  中国历史上的盛世。都与帝王护持佛教。以佛法治国有关。而中国佛教也在帝王的鼎力护持下。遍撒菩提种子。开出灿烂的花朵。不仅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思想、文学、艺术、文化、社会等。更影响了现在的韩国、日本、越南等地佛教。形成北传大乘佛教系统。

  今日的政治体制已与过去大不相同。我们真心盼望佛教的慈悲、平等、尊重、包容的精神。能够在现代民主文明的社会下继续发扬光大。启迪人心。为百姓谋福祉。成为净化社会永远的清流。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1/30972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与中国帝王;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711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