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湛山老人”倓虚大师精蓝遍地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12 04:0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湛山老人”倓虚大师精蓝遍地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湛山老人”倓虚大师精蓝遍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湛山老人”倓虚大师精蓝遍地

「佛教」“湛山老人”倓虚大师精蓝遍地
「佛教」“湛山老人”倓虚大师精蓝遍地

  倓虚大师

  简介

  倓虚(1875——1963年) 。法号隆衔。俗名王福庭。河北宁河人。佛教天台宗近世传人。中国现代佛学家。原青岛湛山寺方丈。

  倓虚大师1917年于河北省涞水县瓦宅村高明寺出家。不久。在浙江宁波观宗寺受具足戒。拜天台宗第四十三代传人谛闲法师为师。1925年被正式接纳为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嗣。是年代表中国佛教界出席在日本召开的“东亚佛教联合会”。创建营口楞严寺、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复兴沈阳般若寺、复兴沈阳永安寺、天津大悲院、西安大兴善寺等。在北京弥勒院开办佛学院并主持北京古刹法源寺。1931年在西安大兴善寺任住持并传戒办学。1932年到青岛创建湛山寺并任住持。1935年创办湛山寺佛学院。曾到即墨、平度、龙口、烟台、济南等地弘法。1949年到广州主持复兴光孝寺。后移锡香港。1950年当选为香港佛教联合会第一任会长。

  其后数届当选均以老病婉辞。集中精力于佛教教育事业。在香港先后创办了华南佛学院、天台弘法精舍、谛闲大师纪念堂、中华佛教图书馆、青山极乐寺佛教印经处等。他毕生致力于振兴佛教。弘扬佛法。主张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化。创建丛林、佛学院多处。培养佛学人才广布海内外。他在僧寺的管理方面。施行住持十方选贤。任期3年。信徒供养住持的财务归公有等改革的措施。

  主要著作有:《阴阳妙常说》《金刚经讲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大乘起信论讲义》《天台传佛心印记注释要》《始终心要义记》《普门品讲录》《影尘回忆录》《读书随笔》《湛山文钞》《念佛论》《僧璨大师信心名略解》《永嘉玄觉禅师证道略解》等。已出版24种。

  因其佛学造诣深厚。功德卓著。以他为代表的佛学学派被称为“湛山学派”。

  倓虚大师:

  我到清修院的时候。正是一个早晨。到了门口。一叩门。里边出来一个小和尚。他的名字叫宗祥。看样子长得很聪明。很如法(听说他后来还俗了)。

  他问我:

  “你来有什么事?”

  我说;“来拜见清池和尚。”

  于是。他领我进去与清池和尚相见。我们见面之后。谈了些过去的事情。清池和尚又问我:

  “这一次来做什么?”

  “我来要出家!”

  清池和尚一笑。接着就说;“上次想出家未出成。这一次胡思乱想的又要出家?”

  清池和尚的意思。以为我大半不知又为了一点什么事自己起烦恼。忽然一阵想出家。过不了三天半就又松劲了。但他待我很殷勤。吃、喝、住、睡、都很方便。晚间我们谈起话来。他还是劝我不要出家。他说:“你家里还有许多人。不要胡思乱想。轻易出家!你在我这里可以多住几天。住够了。再回家。免得家里孩子大人惦念!因为我见过很多人。都

佛教与高考的故事

是一时想出家。出家之后又想家。悔不该出家。就这样出家又回家的。不知有多少?”

  “我与他们不一样!”我忽地抢过来说:“我已经研究佛经多年。在家里生活虽然不很好;但有那一座小药铺还能够维持的不错。尤其是当医生的。在社会职业方面来说。也得算上流。所以按生活方面来说。我出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衣食住。也不是为逃避现实;我的目的。是因为自己研究佛经已经有七、八年的工夫。仍然不知佛法的宗旨落在何处。自己想出家受戒之后。到各地去访明师好好参学参学。将来有机会。可以宏扬佛法。使佛经流通世界。人人皆知!不然。世风日下。人欲横流。没有一点挽救的办法。同时。在过去。我年青的时候。也学过一些外道。后来又学医卜星相;自从看过佛经之后。觉得学佛法比那些医卜九流各行道。要高上多少万倍也不止!所以我出家是自己从心所愿。并不是为环境所迫。也不是有什么背景。”

  经过我这么一说。他知道我出家心业已决定。再也不可遏止。于是他说:“好!你既具有决心。愿意发心出家。就满你的愿吧!”

  当时我预备拜清池和尚为师。他说:“我小庙容不了你这位大神仙!拿研究佛经来说。我不见得比你研究的深。你如决心要出家。我可以给你作介绍。现在南方有月霞、谛闲二位老法师;北方有静修、印魁二位老和尚。这四位大德之中。有一位已经圆寂。其他三人具在。而且都是道高德重。与我很要好。你现在出家。无论想拜谁为师。我都可以给你介绍。”

  “你不要会错了我的意思!”我说。“我认了师父之后。并不想仰仗师父的名望。希望师父给我留下多少房产。做多少衣服。出家之后住在小庙里。衣暖食足地去享受。去安闲。我决不是这种意思!我的希望只是能在师父跟前出家挂一个号。受戒之后。随我的便。到各地去参方。享福也罢。受苦也罢。一切用不着师父来分心。将来我的机缘成熟时。可以到各地宏扬佛法。机缘不成熟。我也可以用功修行!”

  “好啦!”清池和尚说:“你可以随意在这几位大德中认一位作师父吧!”

  话虽这样说。究竟我也不知应当认那位师父好。总是犹豫未决。后来清池和尚让我在佛前拈阄。于是我在佛前烧上香。磕了头。把四位法师的名字拈好。结果拈着了已经圆寂的印魁老和尚的名字。当时清池和尚说:

  “这次机会很好。这也是该当你与印老有缘。他过去在南京任毗卢寺方丈九年。在方丈任内圆寂。为人很耿介。很有修行。对于个人的操守行持。非常谨严。平生不收徒弟。所以他死后也没有人接续。我也常以此事为憾!准备将来有适当人选的时候。给他代收一个弟子。以了我的心愿。现在你预备到这里来出家。拈阉的时候。又拈着了印老的名字。恐怕这也是感应!你心里愿不愿意?不愿意的话我再给你介绍那三位现在的师父。”

  我的意思是只要有位师父挂上号。能够得到出家就可以。哪管他望空拜师。不望空拜师呢!所以当时就顺口承认了拈得的阄。清池和尚还说:“印魁老人在南京已经圆寂了。他现在还有一位师弟叫纯魁。住涞水县瓦宅村高旻寺。你现在出家。他还可以替师兄代收。”

  出家的事算得到他的允许了。只等到涞水县高旻寺去落发。不过在去落发之前。依然在清修院住着。清池和尚因为我过去是居士。有些话不好意思当面直接说;现在既然要决心出家。而又什么也不懂。那么对于新出家的这些个理路。就不得不痛快地告诉一下了。

  “你知道吧!”他训诫似地对我说:“你在家的时候。是当医生。虽然不是富贵人家。

佛教讲述耶稣的故事

可是人人见了。都要恭敬你。出入时都是车接车送。与社会一般人比较起来。得算很有身分;可是出家则不然。就是八十岁新出家。也得算一个小和尚。师父坐着。徒弟得站着。师父吃。徒弟得在一边看着。不知出了家你能不能这样虚心?”

  “还有一层。就是你刚出了家。虽然是四十多岁。还得算一个小沙弥。无论在什么地方遇见了受戒的比丘。不论其年岁大小。一律要称师父。两个人在路上走对头。当沙弥的必须站在路旁。让比丘走过去。然后当沙弥的再走。初次见面。不论其年纪比自己大小。都要向他行跪拜礼。如果来了挂单的。须先接过担子或包袱来。送到他屋子里。然后先打洗脸水。后打洗脚水。种种的都侍候完了之后。再恭恭敬敬地给顶一个礼。大众在一块吃饭的时候。要比别人先吃完。走路的时候。要在紧后边走。早晚要打鼓撞钟。下板。收拾佛堂。打扫院子……这些事都是沙弥应办的。你酌量酌量。能受得了这些苦?干的来吗?”

  “好!”我慨然都答应了。

  本来。这些都不算一回事。例如在家人为了经商坐贾。为了争名夺利。还得起早睡晚。低三下四。我们是出家人。想了生脱死。办这出世的事情。起早睡晚就更算不得一回事了。

  俗语不是说:“做买卖如修行。”这话是说做买卖的人。什么样的苦。到时

快乐之道佛教寓言故事

候也要受;什么不耐烦的事情。到时候也要耐烦!不然。你的买卖就做不好。那么如果把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修行人如做买卖”。我们出家人也是一样。什么吃苦耐劳的事也要做;无论什么不能忍耐的事。到时候也要虚心下气地去

佛教故事100个

忍耐。久而久之自然把自己的性子磨炼得很驯服了。这虽然是很平常的一点事。可是如果能够在平常时。永远维持着这个恒心。使它一直地平常下去。这就很不平常了。因为出家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巧法。也不是什么稀奇古怪。是人人能办。人人能成。无论念佛也罢。参禅也罢。从智门入手也罢。从行门入手也罢。只要你能永远去实行就绝对能成功。所以当时我对清池和尚告诉我的话。乍然一听似乎是不很习惯。其实到了做起来也觉得没有什么!平常得很!

  在清修院住过几天。清池和尚就领我到涞水县高旻寺去落发。那时正是三月天。天气不很冷。从天津坐火车到高碑店换车。正赶那一次没有车。清池和尚说:“我们不坐火车。要步行看看你能不能吃这苦。”从高碑店到涞水县的瓦宅村。还有很远的路程。我们到高旻寺的时候。已经是半夜。叫开门之后。我那位纯魁师叔首先就问:“到这时候赶来。有什么要紧事?”

  “因为印和尚一向也没收个徒弟。”清池和尚走的气喘喘地说。“现在有一位发心出家的。拈阉的时候正是拈着印和尚的名字。这是他们有缘。今天我送他来落发。”

  纯魁师叔一听说为师兄收徒弟。心里很喜欢。就准备与我落发。高旻寺的宗派是临济正宗

10大佛教故事意义

。到我这一辈是“隆”字。纯魁师叔对于给师兄收徒弟的事很重视。还给我看看八字。五行中缺金就配了一个“衔”字。所以我出家的法名是“隆衔”。

  落发之后。他们两个人还开示我一番:“出了家如同又降生一次。像另转成一个人一样。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未来种种譬如今日生。从此改头换面做大丈夫事。行人之所难行。做人之所难做。将来住持佛法。宏范三界。成无上觉。为天人师。方不负出家学道一场!‘隆衔’两个字。如同刚一生下起的乳名。受戒的时候。再按照名字的意思起一个学字。出家之后。最初要先学戒。由戒生定。因定发慧。这是最要紧的事!”

  在我的人生过程中。深深地画了一道鸿沟。至此。算是告了一个段落。在一个简短的仪式里换上了出家的衣服。先拜祖。后拜诸山。两天的工夫。把我出家的事办完。第三天回清修院。从此我步入了佛门。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2/31606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湛山老人”倓虚大师精蓝遍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湛山老人”倓虚大师精蓝遍地;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664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