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12 02:5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

  1、一个高度的智慧者对人生之旅的选择

  初学之人当然应该从「释迦牟尼佛传」中去认识佛陀为什么要出家?出家后如何修行?如何为众生说法?什么时候离开世间?为什么要证入涅槃?……但是如果「看不对传记」。对释迦牟尼佛终生所说「法义」局限在「历史考证佛经源流」的原始佛教上。就是「小乘经典」──《阿含经》中。或者走入一类「密教徒」所说「即身成佛」──在这一生中就能究竟、圆满成佛。或者在「十几世中」就能圆满成佛的「错误知见」去认识「佛陀的德行」。那么你初入佛门对「法」的认识与观念就已经被「误导」。

  然而释迦牟尼佛确实在两千五百年前诞生在古印度的「蓝毗尼园」中(现在是尼波尔境内)。确实示现凡夫身。于出家修道前。一直以尊贵的太子身分。处在一个奢华富裕的王宫生活里(见《中阿含》大品柔软经第一)。而此养尊处优的贵族生活。对一个天赋禀异。具有灵敏观察力的智者而言。呈现在眼前的一切。却使他对现实生命的起源。充满了一连串的疑问。激发他对现实人生敏锐的求知欲。当一个人对目前的荣华富贵、名利权势视如敝屣。深感它的不实性、无常性。豁然发现另一条坦荡、悠然的云水生涯时。就是他踏上心灵之旅、开发内在精神生命的开始!

  释迦牟尼佛是这样一个具有高度智慧。异于常人的思索力、观照力。身处仙人跳如云。权贵齐集于一身的皇宫生活里。而不为富贵所诱。淫乐所动。在洞悉出再美好的环境。再欢乐的时光。也要随着无情的流云。飘逝在苍穹深处。消失得无影无踪时。毅然超出这个千篇一律。充满权力是非的王宫生活。带着对真理的追求。精神生命开发的理想而展开另一种宇宙缘起的探寻。

  2、释迦太子因见人间的生、老、病、死而发现人生短暂生命的真相发心出家修行

  一般人要在困窘的环境下发现痛苦的根源。因为尝到痛苦的滋味而知苦、舍苦。发心出家。比较容易。

佛教四大爱情故事出自哪

对于一个从小安居于安富尊荣。无忧无虑。从来没有尝受到困苦因缘的尊贵太子。要他骤然舍弃眼前拥有的妻妾仙人跳

佛教故事财富有定数

。财势权贵。如果没有异于常人的大担当、大智慧。是不容易觉醒的。太子不但以智慧之眼看清楚了眼前奢华糜烂的皇宫生活。只不过如过眼云烟般的虚幻。并且在出城游观时(见《长阿含》大本经「一」)。于道路上亲自看见头白齿落、面皱身偻的老人。身患疾症、病苦折磨的患者。四肢僵硬、悲号送终的死人。从现实人生的「生、老、病、死」中。发现短暂生命的真相。死亡。是人生最后的归宿。如果对自己的生命没有做过内在的洗炼。对自己灵性的生命没有丝毫把握。任何人到了迟暮之年。都会惧怕死亡的来临。

  大部分

佛教故事经吉祥经典

的人。皆是在妻儿恩爱中庸庸碌碌地虚度一生。能够在今生生命中对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意义、

佛教纪实视频 高僧故事

精神生命的价值做过短暂检讨、反省的。恐怕大都要经过病苦、老年、临死之前。乃至生离死别间。才会稍微对周遭发生的人事环境做短暂的回顾、省悟!

  佛经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要在尝到苦的结果后。才知道「苦」是人生的真相。一个从有生命以来。就对现实的假相有着异于常人的观察力、判断力的先知先觉者。在他观察出原来这一期生命中充满了许多身心交织而产生了无数不是世人现有的凡常思虑所能解决的痛苦烦恼时。适时运用他敏捷的分辨力。改变他的人生观──慧剑斩情丝。转变这一生未来将要走的路程。扭转这一生现实生命将要造作、形成的现实因果。使他的人生之旅在三十岁(实岁二十九。又有记载十九岁)的那一年产生了急剧的变化。成为一个富贵与流浪生命者之间的人生旅程空前的转捩点。见《中阿含》浦利多品罗摩经第三)

  三十岁── 正是人生的壮年时期。一个人到了三十岁之时。正是有独立思考力、判断力的时期。具备分辨人生之旅的黄金时期。可以说是已经找到了未来人生的出路。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生最具塑造性、进取性、思想性、观照性的年龄。就是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佛陀选择三十岁出家。便说明了佛已经从世俗的王宫安乐中与出世修道的清修中划分出了一条入世与出世的明显分野。生与死不能两立。要解决人生烦恼的根源。就不能再沉迷于当前的富贵淫乐之中。要当生亲证宇宙人生的真理。便非得今生出家修道不可。佛以最实际的行动。代表了一个贵族身分者看清楚了权势内幕的纷争。对权贵生涯的觉醒。代表了一个置身于纸醉金迷皇宫生活中的千金之子领悟了未来人生应该走的方向。对无常欢乐刻骨铭心的省悟。暗示了一条人生最大的投资路线──出家。唯有从现实人生的经历中发现出苦的生机。才能彻底斩断世间的情缘。出离五欲六尘之家。方能在不断的苦修精进下。得到人生起源的答案……

  3、释迦牟尼佛在出家后。是如何修行成就的呢?

  在《阿含经》上告诉我们:「释迦太子」(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经过追随外道仙人苦修的阶段。曾经日食一痲一麦。禅修精进。但是始终不能超脱三界生死之苦。最后在菩提树下禅坐。深入四禅之中……。终于彻底证见十二因缘法的形成与还灭的真理而了脱生死。

  事实上。《阿含经》(小乘经典)所说的「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因证见十二因缘法而了脱生死」。只是对「佛在世时为因应当时的声闻弟子的根器而行『同事摄』」。方说为「佛出家修行后。在古印度的当世之中。才了脱生死」。

  但是在大乘经典中(如《华严经、法华经、佛本行集经》等经中却是又因应菩萨弟子的根器而记载。释迦牟尼佛出世在古印度的当世之中是「示现成佛而不是仅有了脱生死而已」)。

  也就是说。依大乘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佛出世在古印度的当时是用「大菩萨行者」的身分以「变化身」(应化身)而出世在古印度的当世之中。示现王宫生活……。又示现出家、修行、成佛。所以初学者接下来就应该进一步认识佛的究竟释义是什么?而不是将对「释迦牟尼佛」的认识。对成佛的修行经过。局限在「了脱生死」的法义当中!

 

原文

关于佛教的成语故事典故

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2/316340.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660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