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好人有恶报,原因在这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难怪好人有恶报,原因在这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难怪好人有恶报,原因在这里
北宋年间。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十来岁、腿患残疾、父母双亡的孩子。这个孩子不但孤苦伶仃。而且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乡邻施舍或乞讨活命。这个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往来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过。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十分不便。每当河床涨水时更是无法通行。但年复一年。谁也没想改变它。只有这个孩子天天捡石头。堆在河边
可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石头堆成了小山。乡邻开始改变认识。并为这个孩子的精神所感动。投入到了捡石、采石、修桥的行动中。
乡邻请来了工匠。开始建造石桥。这个残疾孩子更是全身心投入其中。桥尚未建成。这孩子却在一次凿石头中崩瞎了双眼。人们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说哎呀。这么可伶的一个孩子。一心为大家。却招来这样的报应。可是这个孩子本人却毫无怨言。每天摸索着在修桥的现场上干着力所能及的活。
在大家齐心合力下桥终于修成了。
很快。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为这座石桥洗去浮尘。壮壮行色。可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雷过后。众人发现孩子已被巨雷击中。倒地身亡了。众人惊呆了。随后压抑不住的情感喷泻而出。叹息孩子命苦。指责苍天不公……
就在这个时候。恰巧民间称之为青天大老爷的包拯包相爷公干至此。百姓纷纷拦住官轿为孩子鸣不平讨公道。质问相爷:好人为何不得好报?今后好人何以做得?食人间烟火的包相爷被村民情绪所带动。挥毫疾书。写下了“宁行恶勿行善”六个字后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包相公将公干之事连同路上见闻奏明皇上。却隐去了自己题字一事。因为尽管心中为那孩子行善事得恶报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后还是为题那样六个字觉得不妥。没想到皇上退朝后非要拉他到后宫说些私房话。原来前些天。皇上新添了一位龙子。小皇子十分招人喜爱。可就是整天啼哭。于是皇上特意让包相公去看看。包相公见那孩子肌肤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写的那六个字“宁行恶勿行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赶忙伸手向字擦去。包相公伸手这一擦不要紧。小皇子胳膊上的字迹瞬间变得踪迹全无!
说来有趣。皇子手上的那六个字在包拯眼里是字。在别人眼里却只不过是块胎记。皇上见皇子手上的胎记被包相公抹去。唯恐抹去了福根。便不依不饶的斥责包拯。包拯连忙跪下。口称“罪臣该死”。然后将自己在气头上题字一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皇上甚觉蹊跷。命包相公用阴阳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包相公枕上阴阳枕到地府一游。真相尽显。原来那孩子上世做恶多端。罪业甚大。偿还那一世罪恶需三世恶报才能还清。神原来安排。第一世以残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双眼瞎了却残生;第三世遭雷击暴尸荒野。那孩子第一世转生穷困残疾。但痛改前非。只想为别人做好事。于是神就让他一世还两世的业。让他崩瞎了双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为别人做好事。神就把他第三世的业力也拿过来一世还。所以雷击毙命。阎王爷问包拯。三世恶业一世还。你说是好还是不好?一世还了三世业。因为他专行善事。心里只是想到别人
行善不见善。前世有缺欠。做恶不见恶。前世有余德。
劝君莫作恶。业报唯自受。劝君多行善。消业增福德。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3/329923.html
以上是关于难怪好人有恶报,原因在这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难怪好人有恶报,原因在这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6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