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悟禅如牧牛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08 01:1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悟禅如牧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悟禅如牧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标签

终南山佛教故事

:标题]

  禅宗经常用牧牛比喻调养心性。这是根源于佛教以“牧牛”喻调心。《佛遗教经》:“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禅宗发挥这一意旨。形成了很多牧牛公案。

  慧藏投马祖出家后。在厨房做事。有一次。慧藏正在厨房里忙活。道一禅师路过那里。便问道:

  “你在干什么?”

  “我在牧牛。”

  慧藏回答说他在牧牛。意思是说在调养心性。在厨房里做事的同时还能调养心性。或者说。在厨房里做事的本身就是调养心性。这是个难能可贵的境界。道一心生欢喜。没想到慧藏刚放下弓箭进入佛门就有这般见地。便进一步问道:“不知你怎么牧这头牛?”

  慧藏不慌不忙地回答:“只要它进入草中。就拽住鼻绳。把它

佛教故事两位先生

拉回来!”

  慧藏答语中的“草”象征见

佛教故事全集金刚经

取。“入草”就是认同外境。追逐外物。而“牧牛”则要保持心态的调和、刻意防范。一旦牛要犯人苗稼、执著于草。就要立刻拽紧鼻绳把它拉回来。心如果追逐外境

父母佛教故事

。也要把它拉回来。

  牛被训练调和得久了。便会驯服。一旦驯服了。鼻绳就成了多余的东西。心性修炼得圆熟安定了。纵使见了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也不会生起任何欲望。这时。一切的约束也都显得多余了!

佛教亲人因果故事

  因此。听了慧藏的话。道一会心一笑。点头赞许道:“你真会牧牛!”

  “牧牛”就是要保持心态的调和。一旦落入见取的“草”中。就要立即将心拽过来。大安参百丈。百丈引用《佛遗教经》开导他。说发现真我、明心见性即是“骑牛至家”。悟道后的保任是“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4/33719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悟禅如牧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悟禅如牧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574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