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灭却心头火,点胜佛前灯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灭却心头火,点胜佛前灯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灭却心头火,点胜佛前灯
一个青年。因为追讨朋友欠他的五百元。而失手刺死了朋友。庭审的时候。青年的母亲得知自己的儿子将被判处死刑而
而那位死者的母亲竟向法官求情。求法官从轻发落凶手。并表示她能够理解另一位即将失去孩子的母亲的痛楚。
最后。青年被免于死刑。改判十二年的有期徒刑。青年向朋友的母亲长跪不起。表示他极为深切的忏悔和感激。
这件事带来一个思考:“
灯是光明与智慧的象征。《无量寿经》中说:“为世之灯明。乃人间最胜之福田。”《菩萨藏经》也说:“百千灯明。忏除悔罪。”
在佛前点灯。表示着我们希望借着佛的智慧光明。照破我们的无明。成就我们的智慧波罗蜜。
这位伟大的母亲。及时熄灭了她的心头怒火。此举令一个家庭不至破碎。令一个生命得以迷途知返、重获新生;虽不是供灯佛前。却已将光明传递。她的慈悲与勇气。令人无比的敬佩与感动。
不嗔怒。说着容易。若要真做到及时扑灭这心头火。却并不那么简单。
宋代的张九成造访喜禅师时。喜禅师问:“你来这里为何故?”
张九成答:“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
喜禅师听了。就故意说:“缘何起得早。妻被别人眠?”
张九成一听禅师平白无故说自己老婆和别人睡觉。心中无明火起。气愤地说:“无明真秃子。焉敢发此言?”
喜禅师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轻轻一扑扇。炉内又起烟。”张九成听了。惭愧不已。
在日本。还有另外一则故事:
一僧至相国寺访独园和尚。为了表明自己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说:“心、佛、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独园和尚当时并未答腔。而后突然抬手便打。那僧怒道:“打我干嘛?”
独园反问:“一切皆空。哪儿来这么大火气?”
《大智度论》中说:“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
在现实生活中。谁都难免会遇到不如己意或被他人损害的事情。此时的我们常常会随境而走。嗔怒之心顿起。不自觉便任由那心头之火一把烧了功德林。
晚清名相曾国藩曾说:“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而他一生也常常以此警醒自己。遇事多忍。他说:“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
《尚书》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遇事。但观己心。不论人非。忍一时。退一步。回头再看便是云淡风轻。从容自在了。难怪慈受禅师要说“万事无如退步人”了!
万事无如退步人。摩头至踵自观身。
只因吹灭心头火。不见从前肚里嗔;
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
松门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万事无如退步人。淡中滋味最天真。
炉边向火慵开口。睡里抓头忘却身;
万事无如退步休。百年浮幻水中沤。
赵州不为争糊饼。要得时人劣处求;
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修。
明窗高挂多留月。黄菊深裁盛得秋;
万事无如退步休。花言巧语诳时流。
世间种种皆儿戏。何必区区弄笔头;
万事无如退步行。世间名利两重坑。
前头光景无多子。莫与扶尸鬼子争;
万事无如退步居。青山僻处结茅庐。
听他人笑生涯拙。自喜闲身得自如;
万事无如退步看。个中生死不相干。
兜兜怛怛从他做。兀兀痴痴我自安;
万事无如退步僧。发长懒剃貌棱层。
万事无如退步眠。放教痴钝却安然。
漆因有用遭人割。膏为能明彻夜煎;
万事无如退步眠。松床纸帐暖如毡。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4/337599.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灭却心头火,点胜佛前灯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灭却心头火,点胜佛前灯;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