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初见李炳南,出关与其密谈一日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06 00:3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初见李炳南,出关与其密谈一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初见李炳南,出关与其密谈一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光大师初见李炳南,出关与其密谈一日

  印光大师几十万皈依弟子中。有一位不能不提。他就是大师赐法名为“德明”的李炳南老居士。晚年自号“雪庐老人”。

  受家庭熏习。李炳南自幼信佛。早年即读诵金刚、楞严、法华、圆觉等大乘经典。但对净土念佛法门不以为然。认为那是老太婆的事。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中原大战。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为期半年。围困期间。城外天天炮轰城内。李炳南感觉生命朝不保夕。时时死在眼前。一天。看到一本丰子恺先生主编的《护生画集》。打开一看。都是劝戒杀放生的漫画和诗偈。感觉很不错。借回住处。一面翻阅。一面赏花观蝶。感叹我放它们的生。谁又来放我的生呢?一时兴起。发誓说:此难若不死。今生不再杀生食肉。后两军撤离。莒县解围。李炳南大难不死。于是力行誓言。从此不再吃肉。

  李炳南与电报局长常相往来。一日。局长送来一封信。上面有弘化社赠书消息。说付部分邮资。即可获赠多本书籍。李炳南却认定这是骗人的。局长怎么劝他都不信。电报局长说:“不信你可以试试啊!”于是代李炳南写信请书。半个月后。邮差送来一包书。是苏州寄来的。李炳南正在纳闷。电报局长来了。这才想起请书的事。局长笑着说:“人家佛门不欺骗人的。”打开以后。发现都是接引初机的小册子。

  李炳南先取《学佛浅说》来读。一开始还嫌内容太浅。认真拜读后。才发现自己以前学佛简直是闭门造车。过去读《无量寿经》时。都是自作聪明。望文生义。看完全书。他对念佛法门有了正确的理解。接着读《佛法

雪中送炭佛教故事

导论》、《普门品讲义》等。这些书大多介绍净土法门。李炳南从此开始念佛。不过怕人知道了讥笑。因此暗中念佛。他不仅自学。还劝全家也跟着念佛。那些书多提到印光法师。想必印光法师是得道高僧。李炳南对印光大师心生仰慕。渴望皈依。

  后来。邻县有土匪死尸未埋。李炳南发起埋尸活动。事后。邻县推荐一位姓林的代表来致谢。李炳南看到他手腕上套有一串念珠。言谈间得知他是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李炳南赶紧向他说明自己的愿望。那人立刻写信为他介绍皈依。不到一星期。印老回了亲笔开示。赐法名“德明”。德明喜出望外。将开示供在佛前。叩头一百次。以表诚敬。后来又讨了一张大师的相片。与开示一并装镜框。供在佛前。

  过了二三年。李炳南好不容易抽空跑到苏州报国寺参谒大师。当时大师正在闭关。由德森法师叩关并说明来意。大师从关门内探出半身。德明只觉师父金容。安重如山。却是春风蔼蔼。心中如同见了弥陀一样。连忙磕了三个头。坐下之后。大师竟然不问自说。将李炳南当年请教的信函内容。一字一板地讲了大半天。这让李炳南吃惊不小:他老人家弟子不下十万。对自己一个无名小卒。怎么会记得这么清楚。本来打算见面时有许多话要问。此时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不觉已到中午。德森法师来招呼吃午饭。大师交代:“饭后叫德明再来。”德森法师告诉李炳南:“老人今天特别欢喜。平时与人谈话不过一二十分就闭关门。你饭后再去听训。要细心听。”李炳南受宠若惊。哪里还有心思吃饭。胡乱敷衍了一碗饭就去。大师问他:“现在人不念孔子书了。你们山东人对于孔子学还尊敬吗?听说有编剧毁谤孔圣。真有此事吗?”德明不敢隐瞒。只得将山东某校长编新剧侮辱圣人的事说个大概。大师沉着脸。半天才轻轻叹一口气:“人心如此。天下大乱。恐怕不会很久了。”大师又将古代读书人谤佛的弊端说了一大段。并说:“读书人必须德才兼备。没有道德还不如没有学问。有了学问干坏事的本领。要比普通人大得多。现在越是读书人。越不如乡村人可靠了。”

  当时是旧历十一月。天气寒冷。谈话间来了一位富绅。带着工匠去要到关房装洋火炉。大师坚决不受。对李炳南说:“人生不可享受过分。要是自己无德。空去享用。便是折福。”这位富绅十分诚恳。再三请求。一定要供养。德森师也从旁劝请。大师说:“那就安在外间客厅吧!那里时常来人。让大家一齐暖和。外间空气暖了。里间的空气也会变暖的。”他们忙了半个多小时。将火熊熊升起。大师只是微笑着摇头。

  怕耽搁久了师父疲乏。李炳南连忙起身告辞。大师却摇着手说:“不要紧。再谈一会。你每日念佛功课多少?功夫怎么样了?是否吃长素?”李炳南出了一身汗。只得老实回答:“弟子虽然吃长素。功课做得实在不好。”老人训诲了一番。德森法师又派人来招呼吃晚粥。李

佛教故事视频大全观音

炳南这才退了出来。

  

阿含经佛教故事

饭后。乘着月色。李炳南游览了枫桥和报恩寺之塔。写下两首七绝。一首《枫桥》:“山钟初动近中宵。斜卷江帆欲落潮。千里故人城畔月。霜天送客上枫桥。”一首《报恩寺瞻塔》:“宝幢涌出梵王宫。檐拂飞云角挂风。无数寒鸦才入定。半天铃语月明中。”因假期有限。李炳南不得不急急北回。临行前。求德森法师带领。去向大师辞行。他从身边掏出两份供养。一份供师。一份供庙。大师向德森说:“他出门能带多少钱。不必这样客套。”大师和德师都这样吩咐。李炳南不敢勉强推让。只得收回。向二位师父顶礼告辞。临行前。大师又说了一句:“回去好好念佛!”

  不料赶到车站。竟然误了车班。要到第二天早上五点才有车。此时也不好再回寺院。于是李炳南投宿一家旅馆。没想到才住进去。茶房就带来两个花枝招展的女子。一定要他留一个过夜。好说歹说。他们就是不肯出去。万般无奈。李炳南只得从怀中取出佛珠。在床上打坐。闭着眼睛念佛。

  众生皆有佛性。她们一看。连说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一哄而散。

  民国二十四(1935)年。李炳南介绍别人皈依大师。接到回示。仍然叮嘱加紧念佛。信中还说:“当前人心太坏。是大乱之兆。好人坏人。统统不免劫难。不过好人去处不同。”当时李炳南并未在意。但他一位习禅的朋友庄太史。见了信说:“不得了!这些大师说话都有含蓄。时局

佛教寓言故事无常

恐怕有变化!”果然。1937年芦沟桥事变。大师的话得到应验。李炳南到四川躲避战乱。这才相信庄太史有先见之明。

  1940年秋。李炳南又为大师介绍皈依弟子。大师回示说:“你们好好念佛。将来世界。要成人间地狱。以后再不可介绍皈依。有发心念佛者。即皈依当地僧。书信往返时间恐怕来不及。”李炳南怀疑大师恐怕不多住世了。果然这一年的十一月初四。大师圆寂生西。而将来造成人间地狱之语。也一一应验。行荼毗礼时。由于战乱。李炳南未能亲临现场。太虚大师在重庆长安寺为印光大师发起追悼会。大家前往顶礼念佛。抱头痛哭。老人在世。度人多在身教。所以读《文钞》。或见其一面。无不对大师倾心佩服。

  李炳南认为。纪念大师不在于香花悼词。而在于继承遗教。将净土法门努力弘扬。使无边大地。每一个角落里。都有弥陀的气息;把娑婆转成极乐。众生尽成佛陀。大师在常寂光中。定然欢喜无量!

  李炳南大德身体力行。在台湾创建台中莲社。以居士身弘扬净土。集结数十万人修净土法门。自己最终以九旬高龄安详往生西方极乐。告慰了他的恩

佛教故事母亲去世

师。

  来源:《印光大师永怀录》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6/362482.html

以上是关于「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初见李炳南,出关与其密谈一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初见李炳南,出关与其密谈一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531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