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报记:眭仁蒨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冥报记:眭仁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冥报记:眭仁蒨
眭仁蒨是赵郡邯郸人。自少经学造诣很好。但是不相信有鬼神。常常想测试到底有没有。于是就跟人家学了十多年。最后还是无法见到。后来搬到县城。在路上遇见一位像当大官的人。仪表端正、神态庄严。骑着一匹骏马。有五十多名骑马的随从。看着仁蒨而不说话。以后多次相遇。都是这样。
过了十年。相遇也有数十次。后来这人忽然停马。招呼仁蒨说:「常遇到你。甚为敬慕。希望和你交个朋友。」仁蒨马上回礼。问:「官人是谁?」答说:「我是鬼。姓成。名景。生前是弘农人。西晋时任别驾。现在是临胡国的长史。」仁蒨问临胡国在哪里。国王是谁?答说:「黄河以北都属临胡国。国都在楼烦西北的沙漠地带。国王是已故的赵武灵王。他现在统领本国。上面受太山管辖。每个月都派遣使者朝贡太山。因此多次路过此地。才能和你相遇。我可以给你一些好处。让你预知祸难。及早防避。可免横祸。唯有生死命数、大祸、大福的报应不能改变。」仁蒨答应交往。成景就下命把随从常掌事送给仁蒨。派他跟随仁蒨。并说:「有事要预先通知他。有你所不知
到隋朝大业初年。江陵岑之象担任邯郸令。他的儿子文本。未满二十岁。岑之象请
文本在开始准备宴席时。仁蒨同时请他准备金帛馈赠成景。文本问:「是什么东西?」仁蒨说:「
成景吃完后。便叫他的随从也来吃;文本把所做的金帛丝绢送给成景。成景非常欢喜。感谢地说:「因仁蒨的关系。有劳你提供食物和金帛。你是否想知道自己的阳寿和命运呢?」文本推辞说:「不希望知道。」成景便笑着离开。
数年后。仁蒨生病。虽不大严重。但却无法起床。一个多月不见好转。仁蒨去问常掌事。掌事说:「不知道。」于是便请他去问成景。成景回话说:「我在国内打听也不知道;趁着后天去朝太山。我到那边打听过后再告诉你。」到了第二个月。长史亲自来说:「你的同乡赵武。现在担任太山主簿。主簿一职现在还缺一位。因此他就写了文案举荐征召你担任。案子如果批准。你就要死。」仁蒨问:「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平安脱免?」成景说:「你的阳寿应该有六十多岁。现在才四十。只因赵主簿强行征召的缘故。我去为你求情看看。」后来成景说:「赵主簿听我说完后说:我与眭兄以前是同学。恩情深重。我现在难得当上太山主簿。刚好又有一主簿空缺。太山府命我挑选人材。我已经禀报上去。太山府已经同意录用。眭兄又不可能长生。终究都会死;死后的因缘际会未定。未必能做官。何必怜惜这一、二十年的寿命。而贪生怕死呢?现在文书已经发出去。没有办法拦下来。希望你下定决心来。不要再犹豫了。」仁蒨因此忧心害
成景对仁蒨说:「赵主簿执意要举荐你。你可以亲自去太山。当面向府君陈诉。就可以脱免。」仁蒨问:「怎样能见到府君呢?」成景说:「鬼还是看得到的。你往太山庙东边走。越过一座小山。那平地就是阴府国都。你到那里自然就会见到。」仁蒨把这事告诉文本。于是文本为老师准备行装。
过了几天。成景又来告诉仁蒨说:「文书要批准了。就算你去陈诉。恐怕也免不了。你赶快造一尊佛像。那文书就会自动失效。」仁蒨告诉文本。文本用三千钱在寺院西面墙壁上为老师画了一尊佛像。随后成景来告诉仁蒨说:「你不用去当主簿了。」
仁蒨本来就不信佛。内心还在怀疑。就问成景:「佛法说有三世因果。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回说:「是真的。」又问:「既然是真的。那人死后。应当分别投生六道。怎么会都成为鬼呢?而且赵武灵王和你。怎么到现在还在做鬼呢?」成景说:「你住的县有多少户人家?」蒨答:「一万多户。」又问:「关在牢里的有多少人?」蒨答:「通常在二十人以下。」又问:「一万多户中。当五品官的有多少?」蒨答:「
蒨问:「道家的奏章建醮。有任何好处吗?」景说:「道家尊奉的玉皇大帝。统理六道。那里称为天庭;阎罗王。就如同人间的天子;太山府君好比尚书令。录五道神好比尚书。像我们这个国家。好比大的州郡。每当人间有事要裁定时。道家就上奏章。请上天赐福。天庭受理后。下达阎罗王。说:『某月某日。接到某甲陈诉。应合情合理的处理。不可以冤枉滥捕。』阎罗王恭敬受命而遵照办理。如同人接到圣旨一样。如果不合理的就无法豁免。被冤枉的必定得到平反。怎么会说没有好处呢?」
蒨又问:「佛家修善积福是怎么回事?」景说:「佛是大圣人。不会有拘提文书下传。凡是修善积福的人。天神敬奉。小过错往往能得到原谅;如果福报深厚的人。即使恶道下达拘提文书。也不准追拿缉捕。这方面的情状我就不清楚了。也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成景说完就离开了。一两天后。仁蒨就能下床。病也痊愈了。
文本因父亲去世。就回家乡去。仁蒨写信给他说:「鬼神都是贪图奉承供养。以前想得到你的饮食。才这样献殷懃。如今看到不再有利可图。就算见面也显得冷淡多了。但常掌事还是跟随着我。本县被盗贼攻陷。人几乎被杀光了。我在掌事的引导下。盗贼总是找不到我。最后才能保全性命。」(贞观十六年九月九日。赐五品以上文官在玄武北门骑射。文本当时担任中书侍郎。与家兄太府卿、治书侍御史马周、给事中韦琨以及我对坐而谈时。文本亲自对大家说的。)
选自冥报记白话注解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6/363184.html
以上是关于冥报记:眭仁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冥报记:眭仁蒨;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