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孔子」你必须跟你的身心世界保持距离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04 04:2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孔子」你必须跟你的身心世界保持距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孔子」你必须跟你的身心世界保持距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你必须跟你的身心世界保持距离

  孔夫子。他有一天带着他的弟子游行在陈蔡之间。陈国跟蔡国之间一个叫作匡地的地方。结果被一个军队围住了。孔夫子跟阳货长得很像。所以大家把他当成阳货。

  这个时候军队已经把孔夫子跟他的弟子团团围住。非常危险。但是孔夫子就坐在地上。弦歌不断。他照样弹他的琴。他心不随境转。这个子路很紧张。就跑去跟他的老师说:夫子啊!这是什么时候。您老人家还在弹琴啊?孔夫子说:你坐下。来来来。你坐下。吾与汝道。我跟你讲个道理。

  孔夫子说:我一生啊。避穷久矣。我一直在躲避贫穷。我刚开始就在躲避贫穷。但是我还是躲不了贫穷。我一生不得志;那么我一生求通久矣。我追求通达也很久了。但是也没有办法去成就这个做官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孔夫子他一生当中的官运不是很好。反而他的弟子们表现得比较好。但是孔夫子他真正的好处在哪里呢?他能够真实地看破。他说:我自知天命如此。上天要毁灭我的话。我紧张也没用;上天要把我保存下来。我也不需要紧张。所以他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说他把人生真正地参透。当然参透的意思不是你否定。你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但是心态不同。我们常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夕阳不是昨天的夕阳。

  所以我们应该用一个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工作。而这个出世的精神正是你一种智慧的观照。一种空假中三观的智慧。

  我们不能够站在生命的角度来看生命。这是很危险的。你要跳脱到

佛教故事低头

佛性的角度来看生命。你要站在比较高的一个点。

  你一天到晚活在你的身心世界。你会搞得你很痛苦的。因为它变化得很厉害。而它没有错。因为你过去造善业也变化得很厉害。它

佛教故事贫女乞讨

就是如实地把你的业力显现出来嘛!它有什么错呢?人生没有错嘛!而是因为我们对它过分地执取。产生我执法执。所以我们跟着它动。这是不对的。它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你要有这种心理准备。

  所以我们叫无住。站在无住的角度来生心。你必须要先脱离你的五蕴身心。站在一个无眼耳鼻舌身意。站在一个无色声香味触法的角度来念佛。你这个念佛才可以成功。

  这个就是在

有灵性的佛教故事

《楞严经》当中。它讲出了虚妄的相状。也讲出了真实的心性。但是它告诉我们一个结论:真实的心性在哪里?就在你的虚妄

佛教应供的故事

的心中。

  所以我们的内心同时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充满了风雨、充满了波浪的地方;一个是风平浪静、没有风雨的地方。看你要站在什么地方。这两个同时存在啊!

  你一念的妄动。当下就是风雨交加;你一念的回光返照。当下就是风和日丽。

  所以真妄是不二的。就在你一念之间——一个是生起智慧的观照。一个是心随境转。颠颠倒倒。

  所以我们必须要站在一个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站在一个无色受想行识的角度来念佛。

  这个地方是可以找到的。你必须跟你的身心世界保持距离。

好玩的佛教小故事

因为你不能受它干扰的。它就是一个生灭相。它是一个生灭相。因为它是业力所显现的有为法。

  好。那么我们从空假中三观就能够知道跟身心世界保持一个不即不离。不能够执着它。但是你也不能够否定它。是这个心态。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8/381413.html

以上是关于「孔子」你必须跟你的身心世界保持距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孔子」你必须跟你的身心世界保持距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507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