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故事—心安处便是吾乡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故事—心安处便是吾乡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故事—心安处便是吾乡
为了尽快成佛,有好几个月,一休和尚独自一人在禅堂打坐,默然不语,对发生在
面对大好的春光,其师似乎无心欣赏,而是在半山坡上找了一块石头,静静打起坐来。一休没办法,只能在师父身旁坐下来。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天快黑的时候,师父起身,依然没说一句话,而是朝一休打个手势,示意他一起回寺院。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只能独坐门外,苦思冥想师父的用意。天色愈来愈暗,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岗,树林、小溪、野花、小鸟慢慢地消失在夜幕中。这时,寺门打开了,一休高兴地走入寺内。师父终于开口了:“外面怎么样?”一休回答道:“全黑了。”师父又问:“还有什么吗?”一休答道:“什么也没有了。”师父坚定地说:“不,外面的清风、树林、野花、小草、小溪,都还在。”一休忽然领悟了师父的苦心。
一休和很多人一样,误以为打坐才能成佛,却不知成佛的关键,不在坐,而在于用心观
所以古人发出“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之感叹。因此,观流水,可以鼓励人们学会处世如流水一样圆融自在;日落时天水相连,柔和而美丽,令人生欢喜心。因此,观落日,可以鼓励人们培养如同落日一般柔和的性格;大地一望无际,幅员广阔。因此,观照大地,可以鼓励人们拥有大地般宽广、坦荡的胸怀;观鲜花,容易令人连想到生命如同鲜花一样可爱,又如同鲜花一样短暂,从而鼓励人们爱惜、善用生命。
由此可见,观察大自然,体悟人生,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历代禅师们,深悟其理,故能将身边物事信手拈来,启人禅机,破人情执。故禅门有﹕“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之语。
原文出处:http://www.puducy.com/listshow.php?cid=4&id=449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故事—心安处便是吾乡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故事—心安处便是吾乡;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5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