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
大师法名对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是陕西49页第二行阳人。俗姓赵。后世佛门弟子都称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
大师自幼随兄长读儒家经书。常常以实践和光大儒学为已任。曾仿照韩愈、欧阳询。作驳斥佛教的文章。后来一病好几年。方才感悟以前的错误。因而洗心革面。顿改前非。21岁那年。出世机缘成熟。大师就投奔终南山南五台莲华洞寺出家。依道纯和尚剃发。这年正是清朝光绪7年辛巳岁。第二年。大师在陕西兴安县双溪寺印海定律师座下受具足戒。
大师出生6个月即患眼病。几近失明。后虽病愈。而目力已大受损伤。眼睛稍稍发红。就不能看书。受具足戒时。因为大师文章书法都好。故而戒期中所有书写事宜。都由大师劳作。因
大师修净土。愈久愈坚定。听说红螺山资福寺是专修净土道场。大师便于26岁(光绪12年丙戍岁)辞别师父。独自前往。这年10月入念佛堂念佛。沐浴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祖师光明雨露。大师的净业大有长进。第二年正月。大师告假朝礼五台山后。仍回到资福寺。历任上客堂香灯寮元等职事。3年之内。在念佛正行之外。研读大乘经典。因此深入经藏。妙契佛心。于净土径路修行法门。达到理事无碍的境界。30岁(光绪16年庚寅岁)。大师到北京龙泉寺为行堂。31岁(光绪17年辛卯岁)。大师住于圆广寺。2年后(光绪19年癸巳岁)。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入京请《大藏经》。检点、汇集、统计、整理。事务繁多而人手缺乏。大家都以大师办事精密谨慎。。而向化闻和尚推荐。化老在接触中。感到大师道行高远超异。在南归的时候。特请大师相伴共行。并从此请其住单于法雨寺藏经楼。寺中大众见大师励志精修。都深感钦佩。而大师从不自满自足。
光绪23年丁酉岁夏天。寺中大众一再坚请大师讲经说法。大师再三推辞不掉。便为讲了一座《阿弥陀经便蒙钞》。讲完。大师就在珠宝殿侧。闭关两次共6年。从此学理行愿倍加精进;出关后。了余和尚与真达师等。特为大师建造一座莲篷。以为供养。大师与谛闲法师曾先后在此居住。过了不久。大众仍然迎接大师归住法雨寺。44岁(光绪30年甲辰岁)那年。因为谛老为温州头陀寺请《大藏经》。又请大师一同入京帮办一切事务。事情结束后。大师仍然南归。住于法雨寺藏经楼。大师出家30余年。直到清朝终结。始终收敛锋芒。隐藏不露。不喜欢与人往来。也不愿人知道他的名字。只希望能昼夜持念阿弥陀佛名号。早日证入念佛三昧。
然而宫中击鼓扣钟。宫外又怎能不闻;道德厚实、光明四射。终究是不能掩盖住的。民国元年。大师52岁。高鹤年居士自作主张。将大师的几篇文章。刊登在《上海佛学丛报》上。署名常惭。当时人们虽然不知道这是谁的著作。而文字般若的光明。已足以引发读者的善根。到民国6年(大师57岁)。徐蔚如居士得到大师的3篇书信。即印刷发行。题名为《印光法师信稿》。民国7年(大师58岁)。徐居士搜求到大师的文稿20余篇。在北京印行。题名为《印光法师文妙》。民国8年(大师59岁)。他又搜求到大师的一些文稿。再次印行续编。并与初编合为一书。民国9年、10年。两年时间内。继续增集大师的文稿。先后在商务印书馆铅印发行。在扬州藏经院木刻出版。民国11——15年间。不断增加扩大。又在中华书局印行。题名为《增广印光法师文钞》。文章是大道的载体。大师的文钞流通于海内。也就是大师的道德法雨滂湃于天下。如《净土决疑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及《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等。都是句句见真谛。字字归净土。上合佛陀经旨。下逗众生根机。发挥禅净的奥妙。抉择二者的难易。多有发明古代大德所未到之处。
徐蔚如居士为《文钞》作跋说:“大法的高山被时光夷为平地。这种现象到今天已是最严重的了。真没想到当世尚有具备正知正见。如印光法师这样的高人。常说要续佛慧命。这就是啊”。又说:“法师的文章。没有一句无来历。深入浅山。微妙而契合当代众生的机宜。确实是末法中的治病良药。法师可说是善于认识选择佛法津要。并竭诚奉献满腔热忱。为众生作依靠。”所以当时徐居士特地带着《文钞》。奉陪母亲。亲身前往普陀。竭诚礼敬大师。恳求摄受。准予母子二人归依座下。然而大师仍然坚持不许。只是指点他们。往宁波观宗寺。在谛闲法师座下归依。民国8年。周孟由兄弟侍奉其庶祖母登山。再三再四地恳求。坚请务必收为弟子。大师观察时机。依理难以推却。就为他们各起法名。这是大师为人授归依的开始。而其缘起实在是因为得《文钞》的流通。
大师的文章。不仅佛理精通。即使是“格物、致敬、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五伦八德”等。儒家治世的道理。只要与净业三福不相违背。必定发挥得详详细细。而且文词典雅不凡。所以才出现了洛阳纸贵。人人争相请读的局面。由于此书而仰慕大师道德。渴望列入大师门下的善男信女们。也日益增多。有的远涉大海、近攀高山。请求摄受;有的书来信往。求赐法名。20余年时间。在大师座下归依的弟子。实在是难以数计。就是那些依教奉行。吃素念佛。精修净业。得以往生的男女善信。也难以计算出来。可见大师以文字般若摄化众生。利益世间。真是不可思议啊!
大师虽精通各宗各派佛法。但自行劝人。都是念佛法门。大师的在家弟子。许多都受过高等教育。甚至留学欧美。但大师从不与他们高谈佛法哲理。只是一一劝他们专心念佛。这些弟子。听从大师教诲。都能信受奉行。从没有人敢于轻视念佛法门而妄生疑义。这都是大师盛德感化的结果。
大师耳提面命。开导弟子。既立根于佛典经论。又出于大师自己亲证所得。从不离因果妄谈大道。也不说空话大话。对于那些应当说服的人。无论是禅门尊宿。儒家魁首、甚至达官显贵。在批评呵斥时。大师毫不宽容。从不拐弯抹角。对于那些应当摄受的人。无论是后生小辈、农夫苦力、乃至卑贱仆妇。大师从不拒绝。慈祥包容。以一佛乘平等情怀。普利上中下三根。于自己不存在顺适背逆之情。只是以佛陀至理作为依归。
大师一生最喜欢自己劳作。弘一法师曾亲见64岁的大师。一人独居。事事亲自操作。决无侍者等人帮助。直至80岁去世前。大师仍是自已扫地、擦桌子、擦油灯、洗衣服。如此劳作。为人表率。所以每当见到有人懒惰懈怠。大师多半要诫劝。
大师一生最珍惜福报。不敢浪费。衣食住等都极为简单粗劣。竭力排斥。享用精美。民国13年。弘一法师到普陀山。与大师同室而居。整整7天。足不出户。从而有机会体察大师的生活行为。大师每天早晨食粥一碗。不吃菜。大师自己说。这样的习惯已30多年了。饭后。以舌砥碗。舐净后再用开水冲入。洗荡余汁。并以之嗽口、咽下。怕的是轻弃、浪费了残余饭粒。午饭时。大师是饭一碗、大众菜一碗。饭菜都吃干净。再以舌砥碗。并冲水喝下。与早饭一样。大师要求自己是这样。劝人也十分严厉。凡见人饭后有剩余饭粒的。必定要大加呵斥:“你有多大福报。敢如此糟蹋。”有一次。一位客人将刚沏了不久的冷茶倒入痰桶。同样遭到大师的呵诫。
大师时时思念如今天当末法。世俗风气越来越下降。如果不提倡因果报应。就没有办法挽回颓丧的世风。矫正人心。人根这样陋劣。善报这样浅薄。假使不实行信愿念佛法门。绝对不能了生死、出轮回。所以不论贵者、贱者、贤者、愚者。也不论男女老幼。凡有请求法益的。大师必定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实事实理。谆谆启发。使人觉悟。从而立定为人处世的根基。接着。大师又以“真为生死、发菩萨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变一平坦宽广大道。教诲人们切实奉行。从而踏上超凡入圣的快速能到的路径。
大师尽管深通禅宗与教理。但从不谈深奥玄
大师对待自己非常节俭。对待别人非常优厚。凡是善男信女供养的钱财。大师全部替他们广种福田。用于印行流通善书经典。或是救济饥贫。只是权衡轻重缓急。认真计划。妥善支出。如民国15年(大师66岁)。长安被困。解围以后。大师立即从印《文钞》之款。急拨3000银元。托人速速汇去以赈济饥贫。凡听到哪个地方遭灾告急。大师必定尽力提倡捐助。期望得到救援。民国24年(大师75岁)。陕西大旱。在得到王幼农居士书信告急之后。大师立即取出存折。让人速速汇去银元1000元。汇款以后。大师让德森师查账。仅剩下100多元了。而此时报国寺所有开支。全赖大师维持。大师却毫不在意。民国25年(大师76岁)。大师应上海护国息灭法会请求说法时。听说绥远灾情严重。即在法会上对众人表明。以这次法会共计1000余人归依、求戒等敬资。合计2900银元。尽数捐去。此外。大师又从准备印书的款项中。出资1000元。以为捐助首倡。等到从法会回来。众人在苏州车站上迎接大师。准备请大师上灵岩观景。而大师却急急忙忙先回报国寺。办理完汇款事宜。才与大师结伴登山。大师倡导众生。对于救济灾难。就像是自己受饥、自己溺水一样地关心。很多事例大多与此相类似。
魏梅荪、王幼农等居士。在南京三汊河。发起创办法云寺放生念佛道场。请大师参加。并制定寺规。继而又由任心白居士请上海冯梦华、王一亭、姚文敷、关綗倒数第十一行。之、黄涵之等诸位大德居士。住这里开办佛教慈幼院。全都是仰仗大师的德望。令人相信仰慕。而得以成就。对于慈幼院教养贫家子弟。大师更是极力助成。其中经费。由大师劝募及大师自己捐助的。为数巨大。就是上海佛教会所办的慈幼院。大师也尽力赞助。至于法施事宜。大师从一开始印送《安士全书》以来。以及创办弘化社20多年所印各种善书经典。不下四五百万部。佛像也在百万余帧。法化的弘大。同样好比滂湃的大水。普泽中外。
综观大师的一言一行。无非是代佛宣化。以期能够挽救世道人心。从而使贤才辈出。福佑国家。利益人民。而大师对待自己。饮食不过为了充饥。从不求美食。穿衣不过为了御寒。从来是厌弃华丽。凡是供养大师珍美的衣服、饮食。不是推却不受。就是转施他人。但若是供养大师普通物品的。总是交到库房。让大众共同享用。这虽是小事。也足以作为末世佛子令人自豪的模范。
大师维护法门。功德难以思议。其中最重要的。如那次欧洲战争时。政府有个移德国侨民进驻普陀的拟议。大师恐怕有碍于大众清修。特地致函陈锡周居士。转托政界要人疏通。这件事方才作罢。民国11年(大师62岁)。江苏义务教育期成会会长等人。呈文省政府批准。借寺庙作学校。定海县知事陶在东。急忙寄信给大师。请求挽回。大师即致函王幼农、魏梅荪二位居士设法。并让妙莲和尚上下奔走。最终得到当局的明令保护。民国16年(大师67岁)。政权变更。寺院财产处于毫无保障的状态。所潜伏的大祸几乎是灭教。而普陀又首当其冲。全靠大师舍命力争。方才得以苟延残喘。等到某君主持内政。又好几次提出以庙产办学校的拟议。以致于举国上下出家在家信众。全都惊慌失措。幸亏大师与谛闲老法师。在上海集结热心护法的诸位居士计议。先疏通主持内政的某君。又派代表请愿。庙产办学的拟议才没有实行。等到某君退位前。又颁布“驱僧夺产”的《条例》。想要逐步剥夺庙产。以达到灭除佛教的目的。幸亏《条例》刚一公布。某君就御任了。继任赵次陇部长接印后。大师特地致函。请他设法。从此也就不了了之了。之后。大师又嘱咐焦易堂居士等人相互支持、极力斡旋。方才将《条例》修正。使僧侣们暂时得以安居。民国23年。安微阜阳古刹资福寺。寺里有唐朝大将尉迟恭敬造的三尊佛像。而寺院却被学校占据。山西五台山碧山寺的广济茅篷也横遭厄
民国24年(大师75岁)。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有位厅长提
大师的无缘慈悲度化。也普及狱中及异类生灵。民国十一、二年。定海县陶知事。请大师推荐讲师。到狱中宣讲佛法。大师推荐智德法师。并嘱咐他宣讲《安士全书》等。有关于因果报应和往生净土的重要内容。使许多狱囚受到感化。后来上海王一亭、沈惺叔等居士。发起成立江苏监狱感化会。特聘大师为名誉会长。其中讲师邓朴君。戚则周(即明道师在俗名)、乔恂如等居士。都是大师的入门弟子。讲演要点如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及注重因果、提倡净土等。也都是大师所开示。听讲之后。狱官、囚犯从此改过自新。一心向善。归依净土。吃素念佛的。就有很多人了。
对于那此异类生灵。大师也是这样。民国19年(大师70岁)2月。大师从上海太平寺到江苏报国寺。随身携带的铺盖衣箱之中。臭虫特别多。代代繁衍。以致于床席客厅窗口茶几之上。在夏季秋天。到处都是。一此弟子怕大师年老体弱。难以承受这样的干扰。多次请求进房为大师收拾干净。却遭到大师的严词拒绝。大师说:“这都怪自己没有道德。古代大德高僧。不耐臭虫的干扰。就对臭虫说。畜生。你到我这儿找差事。我要勒令你迁单。臭虫就一个跟一个相继而去。我修行不努力。没有这样的感应。还有什么话说。”就这样。大师泰然处之。毫不介意。民国22年(大师73岁)。臭虫忽然绝迹。而大师也不对任何人说。因时节临近端午。德森师想到又该是臭虫出没的时候。就请问大师。大师回答说“没有了。”德森师以为是大师老眼错花。故而再三请求进大师房内检查。谁知真的是干干净净。了无踪迹。这岂不是也为大师而迁单了吗?大师在闭关净课之外。常常持大悲咒加持水米。颁赐给那些医药无效、束手无策的危重病人。往往见到奇效。一天。报国寺藏经楼发现了无数白蚁。大师听到后。让大家持大悲水四面喷洒。白蚁就从此绝迹。这是民国27年夏天的事了。大师的法力、神通、感应。大多与此相类似。
大师天性不好为大师。不喜欢眷属。所以没有亲手剃度的出家弟子。然而渴仰大师。亲近大师。不断受到教诲。深得大师法益的在家清信男女。真是多的不可胜数。在出家法侣之中。大师除了与谛闲老法师为最相默契的莲友外。长期亲承大师摄受。饱餐大师法乳。但仍然被大师以莲友相待的。有了余和尚、了清和尚、真达和尚等。明确居于学生行列的。则有圆光师、康泽师、慧近师、明道师。还有妙莲和尚、心净和尚、莲因师、明西师、妙真和尚、了然师、德森师。以及灵岩寺、报国寺的众位僧人。这只是专指常久亲近大师。屡次得到大师教导、提携。沐浴大师恩德超过自已剃度恩师的僧人。若是随时随地请问地益。与大师通信请问大道。以及拜读大师《文钞》和大师印行流通的各类书藉。而沐浴在大师法雨恩泽之中的。自然是数也数不清了。大师虽然不收徒弟。而中外真修实干的出家在家佛子。实在是从心灵深处以大师为恩师的。
大师又发誓不作寺院之主。自从客居于法雨寺后。20余年隐居精修。很少去别处。自民国7年。大师印《安士全书》以来。经常有法事到上海。苦于没有安身之处。真达师于民国11年造太平寺时。特地为大师盖了一间净室。大师从此到上海。就住在太平寺了。几位力护法门的大居土。如南东魏梅荪。西安王幼农。维扬王慧常。江西许止净。嘉兴范古农。上海冯梦华、施省之、王一亭、闻兰亭、朱子桥、屈文六、黄涵之、关綗之等。有的请问个人修行事宜。有的咨询社会慈善事宜。都不时前往太平寺。向大师请教。至于投寄书函的就更多了。可见太平寺这一兰若道场。名传于远近。实在是因为有大师在啊。至民国17年(大师68岁)。大师因为往来书信和礼敬请法之人太频太多。人事太繁。急于想找个归隐之地。真达师就和关綗之、沈惺叔、赵云韶诸大居士商量。3位居士就将苏州报国寺供养于大师。并让弘伞师、明道师2人接管寺院。真达师用几千元修葺了寺院。民国18年。大师在上海校印各书。很想早点结束手头工作。归居隐地。这时广东弟子黄筱伟居士等人。在香港建筑精舍。非要迎接大师归隐于香港。而大师也已答应。真达师不得已。以江西、浙江佛地信众特别多。再三劝请。终于依靠大师法缘所在。而于民国19年(大师70岁)2月。往居苏州。从此掩关于报国寺。
灵若原本是小寺。真达师请示于大师。扩建为十方专修净土的道场。寺中所有规章。都秉承大师的意志而制定。不到三四年时间。因旧的佛堂僧屋狭小。容不下众人念佛。所以改建一新。此时正逢大师归隐报国寺。与灵岩寺一高一下近在咫尺。所以规划建造多靠大师指导。从而日渐兴旺。至今灵岩寺称为我国净宗第二道场。的确不是偶然的。
大师在闭关中。每天日课之余。将普陀、五台、峨眉、九华四大佛教盛地的史志加以修订编辑。同时不断回复僧俗弟子的请法信函。而今四山史志早已出版流通。复函文章也有了文钞续编印行。大多是大师到报国寺以后所手著。真可谓是恒顺众生无有疲厌啊。到民国26年(大师77岁)冬。因为时局所迫。报国寺实在不能再住了。不得已。大师顺从妙真师等人的相请。移居灵岩寺。刚满3年。谁知这个智积菩萨显圣的灵岩圣刹。竟成为大师示现寂灭、回归净土之地了。
大师示现寂灭。事先已预知时至。民国29年春。大师在回复章缘净居土的信中说:“我今年已80岁了。朝不保夕。”又说:“印是将死之人。怎能留这样的规矩。”到了冬年冬天10月27日。大师稍微示现小病。至28日午后1时。大师就召集寺中全体职事僧人及居士等。到关房会谈。告诉大家说:“灵岩寺住持。不能长久空缺。应让妙真担任。”大家都表示同意。本来定于11月9日。为妙真升座上任的日子。大师说太迟了。众人改为初四。大师还说迟。后来选在初一。大师才点头同意。接着。大师对大众开示灵岩寺历史沿革达两个多小时。
其后大师虽然精神渐弱。但仍与真达师等商议各类事务。坦然恰当一如平日。没有丝毫病态。初三晚上。大师仍进食希饭一小碗。饭后。对真达师等人说。净土法门没有什
回想大师几天来的一切安排。如急催妙真师上任住持等事。虽不明说是怎么回事。但确实是预知时至的作法。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六根悦愉。正念分明。安详舍去报身。如入禅定。回顾大师一生自行行化他及临终种种瑞相。往生莲台之品位。当然不是中品下品。
大师生于清朝咸丰11年辛酉岁12月12日辰时(上午7——9点)。逝于民国29年庚辰岁11月初四日卯时(清晨5——7点)。世寿80。僧腊60年。灵岩寺因大师而中兴盛旺。因为能让大师。示现往生净土作为榜样。其时节因缘。真是不可思议的啊!为纪念大师生西。妙真和尚等人决定。于第2年2月15日佛涅槃。也正是大师生西百日之期。举火荼毗。建塔安奉大师灵骨于灵岩寺本山石鼓东南。
大师荼毗后的第二天傍晚。人们从骨灰中捡得五色舍利子100多颗。晶莹圆彻。奕奕有光。另有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牙齿舍利(32颗)等。共计1000多粒。在场的出家在家弟了。无不惊讶。叹为稀有。无锡居士袁德常。捡得一些骨屑携回供养到家之后。忽然看见骨屑中现出无数舍利。光耀夺目。
大师落叶归根。往生净土。他老人家证悟到何种程度。我们是博地凡夫。没有他心通、天眼通。不能妄加评论。唯有捧读累次出版的大师《文钞》。及经大师亲手流通的各类书籍。那提倡念佛。发挥佛陀妙道。自行化他。坚定恳切地修行。大有功于净土。足以证明大师是净土菩萨乘愿再来!凡信愿念佛。洞彻明了净宗真正旨归的人。都不会有别的拟议的。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47/46822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