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故事—卓锡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故事—卓锡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故事—卓锡泉
少林寺南山有一座二祖庵,庵堂院内有苦、辣、酸、甜四眼水井。离二祖庵不远的地方又有一块大石头,叫炼魔台,也叫觅心台、养膀台。这都是佛教禅宗初祖达摩和二祖慧可留下来的。
相传神光立雪断臂、取得慧可法号以后,遵照达摩禅师的法旨去南山养伤、炼魔、觅心。起身时,下着铺天盖地的大雪,刮着倾山倒岩的西北风,风雪交加!山岭大地积雪茫茫,哪有路呢?弟子觉兴搀扶着神光,艰难地走着,雪白的大地上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脚印。他们闯过了恶风口,爬上了梯子沟,足足走了大半天才来到一个小小的乎场上。师徒二人取下佩带的戒刀砍来木棍,割来黄草,塔起了一座小茅草庵住在里边。两天以后,云散日出天放晴,他们又在乎场的西南边找到了一个平坦如案的大石头。觉兴说:“师父,你看这个石头多么平坦,你以后就坐在这上头净心养伤,我按时把茶饭给你送来!”慧可也觉得这石头很称自己的心意,就答应下来。从这天起,慧可天天坐在
一晃就是十天,达摩禅师手拄禅杖上山来看望慧可。他看到慧可不顾伤痛,已经在大石头上坐禅入定了。他在石头旁边站了许久,慧可却全然不知。
四七二十八天以后,苦水井被慧可和觉兴吃干了。达摩禅师二次上山来了。达摩问慧可:“这眼井里的水好吃吗?”还没有等慧可开口,觉兴就抢先回答说:“这水苦得很哪!”达摩又问慧可:“你吃着也觉得这水苦吗?”慧可却不从正面回答:“师父,经书上不是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吗?”达摩一听,觉得慧可回答得好,就转移话题说:“这眼井里的水干了,我再给你扎一眼。”说罢,他又拿起禅杖照地上扎了一个洞,泉水随着禅杖而出。达摩说:“这眼井水又够你们吃多天啦。”说罢就又下山去了。
达摩下山以后,觉兴舀来一碗新井里的水喝了一口,“哇”地就吐了出来,把舌头伸得长长的惊叫道:“哎呀,真辣呀”可是慧可毫无表示,又照常吃起辣井里的水。觉兴见了,又只好也跟着吃。
又过了七九六十三天,辣井里的水也被吃干了。达摩禅师第三次又上山来。达摩问:“这井里的水是啥味道?”觉兴说:“辣得很”达摩又问慧可:“真辣吗?”慧可说:“真辣。”达摩禅师有点不满意地说:“既然已经知道水辣,你何必还吃它呢?”慧可巧妙答道:“辣(来)辛(心),辛(心)辣(来),不吃辛辣水,怎得辛中心呢!”达摩一听慧可的回答,心里又高兴起来。他二话没说便出门又扎了一眼井,然后下山走了。
慧可和觉兴心里暗想:“前两眼井的水有苦有辣,这眼井里的水还不知道又是啥滋味!果然,用这井里的水做饭,吃起来酸得很。觉兴说:“师父,俺师爷看着对咱很关心,可是他一连给咱扎的三眼井,没有一眼井水是甜的。我看他是有意难为咱们!”慧可说:“你小小年纪,还不明白。不吃苦中苦,哪知甜中甜;不吃辣井水,怎得辛中心?只有吃尽酸井水,就永不做俗酸之人了。”接着,慧可又教训觉兴说:“那两次老禅师来问我,你总是不假思索抢先答话,下次可不准再乱说了。”觉兴受到斥责,连声称”是。”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在别人谈话时多嘴。
到了九十天头上,酸井水也被吃干了。达摩上山看到之后很高兴。他进到屋内,发现只有觉兴一人在,却不见慧可,便问:“觉兴,你师父哪里去了?”觉兴说:“俺师父正在‘养臂台’上养伤呢!”达摩出门就高声喊道:“慧——可”慧可听见达摩喊叫忙答应:“唉,我在‘觅心台’上。达摩走近发现慧可仍在那个平平正正的大石头上坐禅,就说:“啊呀!好一座清净的‘炼魔台’啊!”慧可和觉兴听到达摩说这个石台叫“炼魔台,”觉得比自己叫的名字更合适,从此也改称这个石头为“炼魔台”了。
师徒三人回到草庵以后,达摩亲手脱掉慧可左臂上披的袈裟,看到伤口已经愈合结痂,就说:“慧可呀!你的臂伤也快好了,身上的魔气也快炼尽
慧可住的草庵,后来改建成庙,被称为“二祖庵”。
注释:
锡指锡杖,卓是“立”的意思。
原文出处:http://www.puducy.com/listshow.php?cid=4&id=1158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故事—卓锡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故事—卓锡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9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