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什么学佛要发愿?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为什么学佛要发愿?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为什么学佛要发愿?
有一天世尊头痛。而且连续三天头痛。弟子们就思维了:世尊已经证四神足了。怎么能得病了?这是世尊为大家示现的。有一个王子叫琉璃王子。他本来是释迦族的外甥。琉璃王子的父亲娶了释迦族的一个公主。生下了琉璃王子。但是小的时候琉璃王子就想去释迦族去见姥姥姥爷舅舅们。可是他的母亲从来不带他回去。所以他就很不高兴。
等他长大一点后他就非要回去。 这个时候他的母亲就急忙的传递了一个口信回到释迦族说:琉璃王子要去。这个孩子心性不大好。请大家担待。
于是他们就回到了释迦族。因为当时释迦族出了一位释迦佛。本身他们也是皇族。感觉到自己非常的优越。所以根本没有看上琉璃王子的父亲。虽然是一个国王。但是他们认为比不上释迦族高贵的血统。于是当国王求亲的时候。释迦族没有排公主去。而是派了一个下贱的婢女和国王成亲。
这样一来埋下了灭顶之灾。当琉璃王子到访的时候。释迦族也算给面子接待了他们。但是主要的人物都没有出现。琉璃王子很是不爽。不过第一次回姥姥家。很高兴也就忘了这个事情。不过当他玩的时候。在一个后厨那里忽然听到了事实真相。原来自己不是王族后裔。而只是一个下贱婢女生下的孩子。
琉璃王子的愤怒从小就埋下了。在他的心里总是释迦族的族人对他的耻笑。他决定要一雪前耻。于是就在他的父亲去世后。自己掌握了王权举十万大军。向释迦族杀将过来。这个时候世尊头痛示现了这样的一个灾难。于是做为释迦族的孩子。佛陀怎么能不想救度自己的家人呢?世尊在释迦族的国境的一棵很秃的树荫里座着。琉璃王子带领军队跨过国境线。发现有一个比丘在路边。在古印度。比丘是第一等尊贵的人。在路上遇到比丘是要等比丘过去的。如果要去做什么事情遇到比丘是需要改天再做。今天就不能做了。于是琉璃王子就很不高兴。但是他知道这是伟大的世尊。
当世尊没有出家做太子的时候。在4城门出游的时候。最后的一天在北门遇到了比丘。因为对比丘的尊重。所以没有去玩。也是这样的因缘。
于是琉璃王子问世尊:“佛陀您在这做什么呢?”佛陀回答他:“我在乘凉。”琉璃王子一看。这个树叶很少啊。怎么能乘凉呢?就说:“不如您到我的国家。那里有很宽大的树。可以乘凉的。”佛陀说:“还是自己家族的树更亲切啊!” 琉璃王子一听知道了世尊的意思。回头带来自己的军队撤了回去。
如此3次。世尊都让琉璃王子率领军队撤了回去。但是当琉璃王子第4次兴兵来讨的时候。世尊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已经没有办法帮助大家了。于是很悲伤。这个时候世尊教下第一的目键连。就自己思维:“我不能让世尊家族毁灭了。我要保住这一脉。”于是就私下选了五百个释迦族的精英。等琉璃王子的军队杀到的时候。把这五百个人装到自己吃饭的钵里。投放到了天上。
这个时候目键连就去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他。在过去释迦族的国家里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湖。有一年干旱。湖里的水就快干没有了。于是释迦族的人们都去湖里打捞鱼虾。他
当这个杀业成熟的时候。世尊亦不可避免的示现了头痛三日。那个琉璃王子就是当时被吃的鱼王。那些兵士就是被释迦族吃掉的湖里的鱼 这也是释迦族的毁灭的事情了。
于是目键连就问世尊:“我以神通来救他们。为什么他们没有遭受到杀害却也化成了血水?”世尊说:“这就是业力啊!这就是杀业成熟了。业力是比神通力大的。”目键连因为是神通第一。当然不愿意相信这个事情。不过他又问:“那么业力这么大。比我的神通力都大。还有什么能比业力大呢?”世尊说:“有的。一切力中。只有愿力能大过业力。”
当世尊告诉目键连。有一种力大于业力的时候。这个愿力。就是这宇宙中最为宏大的部分了。我们学佛都知道四宏愿:众生无尽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个愿。我们常常提在嘴边。但是真能真实的把这样的四个愿发出来。做为自己的根本愿吗?如果真的把这个愿做为自己的根本愿。那么我要恭喜这样发愿的人。因为他的心念已经因为这个愿力的作用。提升了好大的一个层面。有多高。这我都不知道有多高。不过只要真实的这样发愿的人。都会依这四宏愿毕竟成佛的了。
过去也讲过。所谓的力。这个词。完全是科学名词。但是在三仟年前的佛教已经把很重要的几个部分都加上力字了。比如愿力、定力、念力、慧力。所有的力。都必须拥有的二个量。一个是方向也就是矢量。一个是数量。也就是大小长短强弱等等的具体数量的部分。我们以这些来理解愿力。就会知道。这个力是有一个方向目标的。另外会有一个长短强弱的问题。比如说。拿地藏菩萨的大愿来说。地藏菩萨的大愿。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里的方向。目标是度众生。量是度尽。于是虽然很简单的几个字。已经把方向和量都完全的展开了。那么当我们发下某一个愿望的时候。我希望怎么怎么。我希望怎么怎么。这个愿望发下的时候。目的已经定好了。于是下一条件就是到底到什么时候是愿力结束的时候。到底要到一个什么程度才是愿力可以结束的时候?众生的数量真的是无量无边。没有边际。我们在看地藏经的时候。就会发现。婆罗门女已经把母亲度到了天界了。同时地狱的所有罪苦众生也都往生到天上。得到了大福报了。那么当婆罗门女来到业海的边上时候。看到的还是满满的业海全是罪苦的众生。无量无边的冲向地狱。这所有的众生。都和佛一样来自宇宙最开始的那些原始无上的大智能。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世界。所有的物质。都和佛是来自同一的源头。于是佛所拥有的。我们也一样的拥有。众生一样拥有。乃至草木、花叶、山林、水泉都一样的拥有了和佛和如来一样的部分。也正是因为所有的众生都拥有这如来本性。所以世尊在才在法华经中。为诸大弟子授记当得作佛。而且转为五百比丘同时授记当得作佛。乃至在为五百比丘授记的时候。其实也已经在给所有的众生。所有末世的众生。授记当得作佛了。佛无虚言。为什么会这样?真是因为所有的众生都和佛一样拥有了这本然的自性。在这个点上。无差无别、大平等、大普等。于是所有的众生都是佛。所有众生本已成佛。所有众生当得作佛。那么我们思维。我要不要成佛?如果总觉得。我做的还不好。离佛还有好远的距离。那么什么时候才能不远呢?
只是因为众生不愿意相信这本然的真相。所以世尊才努力了四十九年。用了相当长的时间铺垫了小乘的路子和大乘般若的路子。等到大家机缘成熟的时候。才把这个真相指了出来。就算之前做了那么多的铺垫。依然有五仟比丘们不能信受。退出了听法席。
所以当世尊在金刚经中。回答须菩提的问题的时候。几次的讨论到。在燃灯佛所。实在是没有一点点的法可以得啊。为什么没有得到。却得到了授记?为什么在过去的八百四千万那由他诸佛都供养承侍了。却没有得到授记。而没有什么得到却得到授记了呢?正是因为。本然本具。 哪有什么得到。哪有什么失去 ?没有失去怎么能说找到呢?没有缺少。怎么能说得到呢?都是本有的。没有外来的任何一点点啊。所以当我们明白这一层的时候。就知道山河大地乃至6六道众生。四圣道。有什么差别呢?本质上没有差别啊。于是你的愿望是被首先满足的。佛的愿望。菩萨的愿望。依然是被首先满足的。于是菩萨用来度众生。而我们呢?我们怎么用的这个愿力?我们努力的用愿力相自己的自私进发。而佛菩萨知道这个真相。用愿力来度众生。同样都是愿力。我们没有用好啊 。
当我们知道我们和所有众生都是来自同样的源头的时候。就要知道什么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了。因为佛菩萨和我们是同一体性的。所以才会感受到我们的苦。才会帮助我们离苦。帮助我们离苦就是帮助自己得乐。就是这样的道理啊。没有多复杂啊。于是我们要怎么修?如果能顿悟当然很好。可惜现在能顿悟的人实在是不多了。都是根性要差些的了。善根也差些。福报差些。智慧微浅。这样一来离顿悟已经十万八千里了。所以我们要借假修真啊。这是所有修行的最根本的套路。你知道这个是假的。但是要借助这个假的来修那个真的啊。于是我们知道这个色身是假的。但是要借助这个假的工具。去修那个真的本然啊。怎么去做?怎么才能脱离生死?一定要看的破。看破什么?看我们周遭的所有的牵绊。看看哪一个是真的?所谓的爱情是真的吗?今天来个事情。我爱你了。明天来个事情。我不爱你了。后天又出个事情。我还是爱你的。最后有出个事情。这个爱太变幻了啊。这是假的啊。
于是我们怎么能从众多的障碍中。繁琐的事情里。复杂的表象中。脱离出来?就是把自己的目光真实的投到足够远的地方。在国外有一个说法叫。把你的帽子丢到篱笆的那边。说的是什么?就是要说明要用一些手段帮助我们脱离当下的纠结。这个把帽子丢过去。于是自己为了帽子就得走过去。就翻过了自己以为不能逾越的篱笆了。愿力依然是这样的。于是我们把自己的心念。所有的注意力都投放到愿力上。其中有一个目标。然后有一个长短大小强弱的量的部分。二个一结合。就会真的带自己走出来。至于能走出多远。这个只能看愿力的大小强弱了。够不够坚强。够不够长远。够不够大。所以古大德们看明白这个了。就帮助我们拟定了这4宏愿。如果真的发愿要度众生了。就会真的明白。众生不好度啊。为
所有无量无边的法门在哪?谁拥有了无量无边的法门?佛陀啊。于是发愿要度众生。自然会要求成佛。正是因为佛是集大成者。所有智慧 。所有德能完全具足。所有法门。没有缺少。那么以这样的状态度众生必然非常的高效啊。于是我们明白了这四宏愿。真实的发出度众生的心来。就会一路走到毕竟成佛的
什么是佛经?成佛的经过啊。成佛的路径啊。找到了这本经就是无量7宝汇聚的大宝山啊。 找不到。这只是几页纸还可能被人篡改不值一读的书啊。哪多哪少。自己思维啊。今天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沟通这个愿力的部分。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发愿就是根本。就是基础。就是手段。就是路径。佛菩萨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一定没有错啊。如果我们能明白这里深厚的内涵。就不枉费佛菩萨不断的示现。不断的为众生作演啊。佛菩萨在演戏给我们看啊。我们能看得明白否?我只在佛经里看明白这些。也毫无保留的把这些分享给大家。能遇到、能思维、能跟随、能努力。这是你们自己的福报具足、智慧具足、机缘具足。如果你能在佛经里看到更深厚的内容。也希望能和我们分享。不要吝法啊。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49/49251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为什么学佛要发愿?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为什么学佛要发愿?;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