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讲品行保气节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历史-讲品行保气节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讲品行保气节
人生际遇各有不同,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坚守道德和节操。中华民族历来重气节,千百年来出现了很多讲品行、保气节的仁人志士,明朝的范景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等职。他以名节自励,从不收人贿赂,遇到有德才的人皆无私相助。对于亲朋好友登门相求,他一律谢绝说:“若是有利国利民的好事,我自会关照你们,若是自利肥私的小人之事,恕我不能从命。”
他在府门上写了六个大字:“不受
范景文任吏部尚书时提出了“三当”:“天地人才,当为天地惜之;朝廷名器,当为朝廷守之;天下万世是非公论,当与天下万世共之”,成为当时的名言。意思是要爱惜人才、对国家负责、对历史负责。
他大公无私,提拔了很多贤良之才,使千疮百孔的明朝曾一度“群贤登进”、“景文力为多”。一时贤士皆得重用,小人怨恨。有人对范景文说:“你掌权不为己,无权无势时何以为靠呢?”范景文回答说:“为国选贤,乃朝廷大计,若存私心,害国害己,祸大难料。我并
魏忠贤擅权时想拉拢范景文,但范景文从不买帐。一些人劝他说:“你不投靠魏忠贤,今后怎么办事啊?!”范景文坚决拒绝。他对家人说:“如今奸人当道,与其同流合污只能使自己背负骂名,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我知道自己难以立足朝廷,但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他于是主动辞官,不少人替他惋惜。范景文对他们说:“如果一个人为了私利而丧失人品,这是很愚蠢的。我虽失去了官职,却获得了自由,良心得安,我真的非常坦然。”
崇祯即位后,铲除了魏忠贤等奸党,任范景文为河南巡
路上有百姓
范景文后因政绩突出,授任太常少卿,内阁大学士。他一如既往,忠于国事。一次,他向崇祯帝进谏,不想崇祯十分不快。有人劝阻他,范景文却一再进谏,他对崇祯说:“奸党横行之时,尚有人不怕死难,主持正义。如今陛下英明,臣自不敢为惜己身,让陛下有所差错。”崇祯听后感慨的说:“只有你这为国尽忠之人,方有这般胆量啊!”
有气节的人令人钦佩,因为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维护正义,在逆境压力面前不屈服,表现出高尚的人品。气节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坚守,君子慎其独也。当今社会风气一落千丈,呼唤“气节”和道德良知已成为当务之急,做人就要做有人格有品质的人,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
原文出处:https://www.hrxfw.com/fjgs/rsgs/333277.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讲品行保气节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历史-讲品行保气节;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5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