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陋室铭》的作者曾患白内障 求印度僧医后作诗感谢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陋室铭-《陋室铭》的作者曾患白内障 求印度僧医后作诗感谢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陋室铭》的作者曾患白内障 求印度僧医后作诗感谢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
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
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诗人中年患白内障,求医于一位擅长眼科的印度医僧,故作此五言律诗以赠。“婆罗门僧”指古印度婆罗门种姓的僧人。在古印度4种姓中,“婆罗门”为最高种姓,是通晓一切知识的核心人群,即祭司与学者的阶级。
首联交代病因。公元805年,诗人积极参与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减轻百姓负担,具有进步历史意义的“永贞革新”。由于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革新很快宣告失败。作为革新集团的骨干成员,诗人被逐出京城,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自33岁至43岁,长达10年之久。此诗约作于此期间。“三秋”,农历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故称。“望眼”之“望”,谓远
颔、颈两联自述症状。“看朱渐成碧&r
尾联始述求医的正意。“师”,对高僧的尊称。“金篦术”,古代治白内障的外科技术。“金篦”,用来剖剥或刮除眼球晶体表面白膜或白翳的手术工具。“如何为发蒙”,犹言:请为我治疗眼疾,使我的眼力恢复正常,怎么样?“发蒙”,本义是启发蒙昧,这里借以实指拨开病人眼球上的蒙蔽物,与上文“看朱成碧”同属“陌生化了的熟悉”。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一带一路&rdqu
原文出处:https://www.hrxfw.com/fjgs/rsgs/340901.html
以上是关于陋室铭-《陋室铭》的作者曾患白内障 求印度僧医后作诗感谢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陋室铭-《陋室铭》的作者曾患白内障 求印度僧医后作诗感谢;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5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