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修行境界: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修行境界: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修行境界:此时无声胜有声
修行境界:此时无声胜有声
道究竟如何在行者当下去体证,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道不是一种客体,一种认知对象,而可以作理智测度。从禅宗来说,这种理智测度正是情识的分别作用,是无明烦恼的根本,必须勘破。所以必须引发般若智,以般若慧观察万物,了悟一切万法无非如如空寂。可是,悟道大事毕竟是禅者的切身体会,一切师友的言说启发,只是助缘的方便。
《五灯严统》卷二记载道谦悟道是由于参禅无着力处,而求助于友人宗元, 由宗元的提示而得契入。如《五灯严统》说:
元告之曰:……途中可替的事,我尽替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须自家支当。师曰:五件者,何事?愿闻其要。元曰:著衣、吃饭、屙屎、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师于言下领旨。
吃饭、穿衣是属自己份内之事,别人帮不上忙,悟道必须靠自己的体悟,老师只能从旁加以指示。同样,道是不能说破的,只能由禅者自己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治。
动客扬古道,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
禅悟的世界是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原文出处:https://www.hrxfw.com/fjgs/zpfmgs/243705.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修行境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修行境界:此时无声胜有声;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