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印祖故事:因辟佛长婴病苦,革先心出家为僧(3)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01 13:3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印祖故事:因辟佛长婴病苦,革先心出家为僧(3)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印祖故事:因辟佛长婴病苦,革先心出家为僧(3)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祖故事:因辟佛长婴病苦,革先心出家为僧(3)

  印光大师幼承庭训。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郃阳在乾隆、嘉庆以来。佛法绝响。外道亦无。就是说既没有佛教。也没有其他的宗教。大师成长的环境完全是儒家文化的环境。接触不到佛法。到了六岁该读书的时候。大师没有进私塾拜师读书。而是始终由哥哥教他读书。但开头两年遇到兵荒马乱。家里忙于避难。所以耽搁了两年。后来能够读书了。又体弱多病。大师非常颖悟。博闻强记。四书五经烂熟于心。经史子集无不通读。这从后来说法教化中所引经史可以得到佐证。例如。大师在《林文忠公行舆日课发隐》(文钞续编卷下)中谈到“旧唐书。凡佛法事迹。及士大夫与高僧往还之言论。俱择要以载。欧阳修作新唐书。删去二千余条。五代史亦然。盖惟恐天下后世。知佛法有益于身心性命、国家政治。而学之也。其他史官。多是此种拘墟之士。故古大人之潜修而密证者。皆不得而知焉”。大师在读书过程中。也走了一段弯路。这就是韩愈和欧阳修辟佛思想的毒害。仿效他们辟佛。不过大师宿根深厚。善于反省。知道自己的错误后。就毅然决然地出家弘扬佛法。

  大师十五岁的时候。读了韩愈和欧阳修辟佛的文章。就很喜欢。在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时代。一般读书人受辟佛观念的影响是普遍现象。在我国儒家思传统中。辟斥“异端”。不仅由来己久。而且被看作是儒者的天职。认为非此不足以为圣人之徒。大师生长在儒家文化环境中。以弘扬儒家圣贤之学为己任。虽然并未读过佛经。也不了解佛法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也受到韩愈和欧阳修辟佛思想

我国佛教中韦陀菩萨的故事

的影响。写了一些辟佛的文章。

  韩愈和欧阳修辟佛是怎么回事呢?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春。唐宪宗想迎佛骨入宫中供养。一时轰动了长安城。韩愈以其一贯的反道、反佛的立场给皇帝上了一道措辞尖锐的谏书。触怒了宪宗。差一点丢了性命。幸亏宰相裴度等人求情才免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在前往潮州的路上。他在诗中写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敢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昌黎先生集卷十)就是说的这件事情。韩愈是自命承绪儒学道统的人物。他和同时代的李翱等是宋明理学的先声。他之所以激烈反佛反道。是想恢复儒学一统的至尊地位。韩愈在《谏迎佛骨表》中指责佛教是夷狄之一法。提出五帝、商周帝王长寿、天下太平、百姓安乐。不是事佛的结果。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此后乱亡相继。梁武帝虔诚信佛。饿死台城。以此论证事佛求福。反而得祸。由此推论佛不足信。又指责“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行。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他又作《原道》、《原人》等批驳佛、道。态度鲜明。言辞激烈。一点不讲情面。韩愈被贬到潮州后。遇到大颠禅师。一向对佛教桀傲不友善的韩愈。受到大颠禅师的感化。从此对佛教一改过去的态度。对佛教能够站在“同情”的立场。给予

佛教讲十二生肖故事

客观的评断。并且和大颠禅师相交甚好。其往来问答的公案很多。他临离开潮州时。曾经赠诗给禅师说:“吏部文章日月光。平生忠义着南荒;肯因一转山僧话。换却从来铁心肠。”宋代的黄鲁直也曾说:“退之见大颠

佛教自然灾害真实故事

后。作文理胜。而排佛之辞为之沮。”这是后话了。

  宋代理学兴盛。一代硕儒欧阳修以儒家的立场。著《本论》毁谤佛法。并且蔚为风气。获得很多人的响应。明教禅师于是针对时弊。倡导儒、释、道三教思想一贯。著《辅教编》加以辩正。据传。欧阳修看到此书之后。也完全改变了以往错误的观念。说:“我连佛教经典中只有二百六十字的《心经》。都未明其义理。还谈什么佛法?”并且赞叹明教大师道:“不意僧中有此龙象。”因此找了一天天刚亮的时候。就整装肃衣去拜见明教禅师。请求禅师开示。共语终日。欧阳修在明教禅师处得到开示之后。从此对佛教有了截然不同的体认。经常到名山宝刹去参访。据《佛祖统纪》记载。欧阳修贬滁州的次年。路过庐山。礼拜祖印禅师。祖印禅师引用百家之说来启迪他对佛法的认识。使欧阳修肃然起敬。大有省悟。对过去自己的狂妄谢罪道:“余旧著《本论》。孜孜以毁佛法为务。诚不知天地之广大。不知佛法之奥妙。更不知佛之为圣者。今修胸中已释然矣!”于是信仰佛教。自称为六一居士。时常撰文劝善。与佛门高僧来往甚欢。成为当时文坛的佳话。

  印光大师在没有遇到佛法之前。先读了韩愈和欧阳修辟佛的文章。以圣学自任。与韩欧产生了共鸣。因为天资很高。大师的辟佛比一般的读书人更加狂妄百倍。大师回忆说:“光本生处诸读书人。毕生不闻佛名。而只知韩欧程朱辟佛之说。群盲奉为圭臬。光更狂妄过彼百倍。”[1]不过大师自此之后病了好几年。大师说“由此意恶。长婴病苦。数年直同废人。”说明病得很重。病的时间也有好几年。大师在生病的几年中。仔细思考。深深反省。觉悟到了自己辟佛的错误。大师回顾说:“余自愧多生多劫。少种善根。福薄慧浅。障重业深。年当志学。不逢善友。未闻圣贤传薪之道。争服韩、欧辟佛之毒。学问未成。业力先现。从兹病困数年。不能事事。”大师是怎么反省的呢?大师说:“谛思天地鬼神。如此昭著。古今圣贤。如此众多。况佛法自无权力以胁人服从。必赖圣君贤相护持。方能流通天下耳。倘其法果如韩、欧所言。悖叛圣道。为害中国。岂但古今圣君贤相。不能相容于世。而天地鬼神。将亦诛灭无遗也久矣。又何待韩、欧等托空言而辟之也耶?《中庸》谓君子之道。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与能。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不能焉。韩、欧虽贤。其去圣人远甚。况圣人所不知不能者乎!佛法殆非凡情世智所能测度之法也。遂顿革先心。出家为僧。”(《净土决疑论》)大师的反省非常彻底。并立下了出家修学和弘扬佛法的伟大志向。成就了净宗十三祖的应化因缘。大师善于自我反省。成就入佛因缘。为当时的知识分子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可见。能否自我反省是入道之关键。后来大师在复永嘉某居士书一中开示说:

  “夫人宿世果种善根。且无论为学求道。可为出世大事之前茅。即贪瞋痴等烦恼惑业。疾病颠连种种恶报。皆可以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缘。顾其人之能自反与否耳。不能自反。且无论碌碌庸人。为世教之所拘。即晦庵、阳明、靖节、放翁等。虽学问、操持、见地。悉皆奇特卓荦。然亦究竟不能彻悟自心。了脱生死。其学问、操持、见地。虽可与无上妙道作基。由不能自反。竟为入道之障。可知入道之难。真难于登天矣。”

  按大师家里的期望。是希望大师考秀才、举人进学作官。但大师初期想学宋明理学。后来反省到辟佛的错误。一心想出家修行。所以不愿意学八股文章。大师的哥哥因为大师常常生病。所以也没有强迫大师学应试的文章。

  到光绪七年(1881年)大师二十岁的时候。大师的哥哥回到老家住。大师一个人在长安(西安)读书。能够参访西安的佛经并读到佛经。大师趁此机会到终南山南五台山莲花洞寺拜道纯和尚为师。剃发出家。道纯和尚给大师取法名印光。字圣量。道纯和尚以为大师出身于读书人家。总该有些积蓄。说大师出家可以。但出家的衣服必须

佛教玉历宝钞卡通故事全集

自己准备。只给了大师一件大衫。一双鞋。不过。住房吃饭。不要钱。当时山上苦寒。莲花洞寺比较小。也很贫困。大师自己亲自做烧饭和打扫卫生的工作。(文钞三编卷二复邵慧圆居士书一。文钞三编卷四复卓智立居士书一)

  注释:

  [1]见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邵慧圆居士书一。

  摘自:《印光法师的故事》作者:余

佛教故事童子

池明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2/51663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印祖故事:因辟佛长婴病苦,革先心出家为僧(3)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印祖故事:因辟佛长婴病苦,革先心出家为僧(3);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43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