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仁民爱物的长寿王与放下仇恨的长生太子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长寿-仁民爱物的长寿王与放下仇恨的长生太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仁民爱物的长寿王与放下仇恨的长生太子
长寿王是一位仁民爱物的君主,深受人民爱戴,因为他以德治国,所以并不喜欢国家有武力装备。尽管大臣们都劝说国家要增加武力,可是长寿王不但反对,还跟他的儿子“长生太子”一同隐居到山林中,希望能因此避免战祸,终究,长寿王的国家还是被邻国占领了,长寿王不仅被杀,长生太子还隐性埋名,成了长工,因为表现优异而成为邻国国王的贴身侍卫,趁著一次游猎的机会,长生太子三番两次想暗杀这名国王,却迟迟下不了手,因为他想起长寿王生前的叮咛。
平时学佛就是期待我们回归清净的本性,念念好好保护,自然秽垢就会慢慢消除,我们若是一念差错,失念了,烦恼就会不断产生。所以我们每天修行不为了什么,只是为了顾好心,心顾好了,行为、方向就正确了。佛陀的教育无不是在指导我们这念心,指导我们方向。但是你我都是凡夫,要我们对境不生心,是很难的事。
有时候,听话听一听觉得,对啊,这就是理了,这就叫「真理」,说得很对,起了一分欢喜心,不过,境界若现前时,就凭着一个人和我们比较不投缘,我们的心境就被他转了,哪怕他是说同样的道理,但是从内心听起来就要去找哪里有缺点,来破他这个好的道理,内心有烦恼,方向就偏差。烦恼脱离了那份仁恕,仁爱宽恕的心态就不见了,这就是我们之所以称为凡夫。所以会说,心有烦恼,一天到晚都是沉沉浮浮,无法把这颗心调伏得平静。有人就是可以了解后自然放宽心包容一切,有的人知道很多,但是偏偏就是让外面的境界不断动摇自己的道心,这就是修行不简单的地方。
佛陀有一回向弟子说一段故事:有一个国家,国王非常仁慈爱民,叫做长寿王,不希望他的国家有任何杀伐,也不希望去侵略别人,所以全国都不用武器。很多国家都知道,有一位国王就召集大臣,筹备要来侵略这个国家,长寿王他的大臣建议一定要武装起来,长寿王安抚大臣的心,大臣退下后,他就叫长生太子来「大臣想要备战,是因为我在,为了保得百姓平安,也不用两国动干戈,我们去修行」。「可以啊」。国王离开后,全国人民非常悲痛,外国的国王一来,虽然不劳而获,但是害怕长寿王会来报复,所以贴出告示,如果发现长寿王赏赐千金万银。
这一段时间,长寿王父子在山中生活,有一天,有一位看起来很累的老人,他就问「你来这个地方做什么」?他说「我背负着很重的债务,我想求长寿王帮助我」。长寿王听到就哭了,说「我就是你要找的人,可惜我已经没有力量可以帮助你了」。老人说「我的债务无法还,就连我的妻小
看看这位长生太子,虽然父亲所教的,他一直很仰慕父亲,但是杀父之仇,这个心的恨就说无法消除,还是想尽办法要报复,但是到最后还是一样,以父亲这分的仁慈爱来宽恕对方,还是一念心啊。污染的时候,恶心一起,再清净之后,还是佛的本性。总而言之,我们学佛就是平时要好好静心思考怎样能够照顾好我们这念心,永永远远不受周围境界来影响污染,所以大家还是要多用心。
原文出处:https://www.hrxfw.com/fjgs/rwgs/348031.html
以上是关于长寿-仁民爱物的长寿王与放下仇恨的长生太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长寿-仁民爱物的长寿王与放下仇恨的长生太子;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3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