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百喻经卷上》3之以梨打头破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百喻经卷上》3之以梨打头破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百喻经卷上》3之以梨打头破喻
译文:
早先有一个愚人。头上光秃无发。当时有一个人用梨打他的头。一下。二下。三下。头全都被打得受伤破裂了。此时这个愚人默然忍受着。不知躲避离去。傍人见了这般情景。就对他说:「为什么不避去呢?竟然一动不动地受打。致使头都破
某些出家人也是如此。无能力具有澄净之心、清凉之行。也无能力修习教法。更无能力思惟教法之理而生慧解。仅仅是整饬出家人的容仪法度而已。用以招来利养。恰如那个愚人。被别人打了头。却不知躲避离去。直至破伤了。反而说别人愚痴。这样的出家人也像那愚人一般。
解说:此则譬喻指责了某些出家人徒守威仪。以此来求得利养。那么。这种利养就如打愚人光头的梨。伤害了出家人的功德根本。而出家人依然只是固着于威仪。不知转而具修信戒定慧。则利养带来的损害亦愈益扩大。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
原典:
3、以梨打头破喻
原典: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傍人见已。而语之言:「何不避去。乃住受打。致使头破?」愚人答言:「如彼人者。憍慢恃力
比丘亦尔。不能具修信戎闻慧。但整威仪①。以招利养②。如彼愚人。被他打头。不知避去。乃至伤破。反谓他痴。此比丘者。亦复如是。
注释:
①威仪:谓起居动作皆有威德有仪则。即习称之行、住、坐、卧四威仪。佛门中。出家之比丘、比丘尼。戒律甚多。且异于在家众。而有「三千威仪、八万律仪」等之说。
②利养:亦即供养。以衣、食、卧具、汤药等为主。本文指以他人的种种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牦
3、网文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2/519728.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百喻经卷上》3之以梨打头破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百喻经卷上》3之以梨打头破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