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荒酿祸,从大饥荒到揭竿而起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历史-因荒酿祸,从大饥荒到揭竿而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因荒酿祸,从大饥荒到揭竿而起
“因荒酿祸”。隋末年间,马邑这个地方发生了大饥荒。这个太守叫王仁恭的,他就把储存粮食的仓库“坚闭”,不去赈灾。坚闭粮仓不去赈灾,当然有种种原因:或者说还没有接到上级的指令了,还怎么怎么回事
但是真的是一个父母官的话,你堆满粮食的仓库就在这里,旁边都饿死这么多人,你还不开仓给老百姓吃,这就是大问题。这个王仁恭就是这个样子。
当时就拿了几头牛,杀牛来宣誓:“我们不能等死啊!我们官仓里面的粮食,也是我们老百姓的民脂民膏。大家跟
这一“揭竿”呢,老百姓都快要饿死了,这时候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就一拥而上,就把这个太守王仁恭给杀掉了,就“开仓赈济”。于是远近的地方都响应。
刘武周这个人,也不是一个什么好人。他不过是借这个机会,号召这些饥民来叛乱的。所以他杀了太守之后,聚了一万多人,就形成一个军队了,他自己就自称太守。
以后他就联合突厥国——突厥这个少数民族,自己还称皇帝了,还建立一个国家了。后来被杀了。所以刘武周也趁这个机会,他自己要当皇帝。但是你推这个因——酿成这样灾祸的因,还是在王仁恭这个地方。如果他当时开仓赈济灾民了,饥民就不至于让刘武周弄的事这么大。
同样的宋代有一个赵清献,他又叫赵卞,这个人就是一个好官。他在越州当知府的时候,正好吴越一带也是大旱。
越州就是绍兴一带。当这个旱灾来之前的时候,赵清献他不等到老百姓酿成大规模饥荒的时候,早就提前作好了准备:官仓里面——仓库里面——多少粮食?还能筹备多少粮食?富人家有多少粮食可以捐献出来?还有其他地方能不能购进一些粮食?他早已作好准备。
等到饥荒一旦到来,全面赈济。那老百姓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安定下来。所以那些只考虑自己的乌纱帽,保自己妻、子的官员,哪能跟赵清献相比呀?一心要想到老百姓的生命哪!有时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先救命要紧啦!你有粮食还不开仓,这是不可以的。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大安法师讲净土
原文出处:https://www.hrxfw.com/fjgs/yggs/350482.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因荒酿祸,从大饥荒到揭竿而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历史-因荒酿祸,从大饥荒到揭竿而起;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