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印祖故事:不务虚名安本分,反对为己写传记(56)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印光法师」印祖故事:不务虚名安本分,反对为己写传记(56)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祖故事:不务虚名安本分,反对为己写传记(56)
印光大师有一位皈依弟子叫马契西(契西是大师取的法名。本名不可考)。性格好交游。好张罗。大师多次对他进行劝诫。希望他改掉这种习气毛病。但马居士没有完全听进去。还是给大师惹了点麻烦。
民国十三年(1924年)。马契西居士在青岛悦来公司。自作主张写了一篇《印光法师传》。写信告诉大师。但并没有把传记寄来。大师知道后。回信极力呵斥。大师最不喜欢宣传个人的做法。要马居士把稿子毁掉。信中说:“人生世间。须安本分。越分作为。及与赞誉。皆为招祸取辱之本。光一庸劣粥饭僧。汝为甚么为我作传。胆敢以‘去圣时遥。真修日鲜’等四句下。便以我承之。令我得罪于天下宗教知识。贤士大夫。汝意谓说得好听。便为荣幸乎。不知以凡滥圣。罪在不原。汝亦曾看《楞严经》。何不知犯大妄语。其罪重于杀盗淫罪。百千万亿倍乎。汝如此妄为。不但汝自己罪过得不得了。且令光现在受明眼人唾骂。将来受阿鼻地狱之苦报。无有出期。譬如庶民。妄称帝王。罪必灭族。良以大妄语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汝以此当架子摆乎。祈将其稿焚之。以后不得另有所述。我只要得生西方。要传做甚么。汝将谓由此便可留芳百世乎。而不知瞎造谣言之传。不但遗臭万年。且复受苦永劫也。若以吾言为非。则是魔王眷属。请从此绝。”
大师以凡夫自居。别号常惭愧僧。就是为了对治不知道惭愧。未证言证的毛病。而马居士传记中开头写道:“乃者去圣时遥。真修日尠。宗教迷蒙。无禅无净。圣人不出世。万古如长夜。可不哀哉。唯我普陀山圣量上人世称印光法师者。为能中兴其盛。”这就把大师与古代的圣人同列了。这当然是大师所不允许的。因此大师信中语气十分决裂。表示马居士如果不改的话。就要断绝师徒关系。
但是。马契西居士爱师心切。没有听从大师的劝告。继续散布《印光法师传》。民国十五年阴历四月。马居士持其自作的《印光法师年谱》拜访大师。大师当场把传文撕得粉碎。极力呵斥。大师质问马居士:你是甚么人。何得自作年谱。而又何得妄造谣言。陷光于以凡滥圣。藐视天下宗教知识。及贤士大夫之极大罪中乎?要求马居士永远不要再写这些东西。
到阴历八月的时候。大师因为催印《观音颂》到上海。在友人那里。见到马居士油印的《印光法师传》。大师拿回来撕掉了。当时马居士也寄居在太平寺。大师对他说:“汝以此恭维光。甚于持刀杀光百千万倍。”嘱咐他千万不要流布。但是马居士早已把稿子寄到《海潮音》登报了。
过了一段时间潘对凫居士寄来了刻印的《印光法师传》。大师以为才印不久。尚可收拾。所以请徐蔚如居士劝潘居士尽行焚毁。又请上海居士林、净业社。分别在《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和《净业月刊》上发表声明。免致不知者以为马居士是按照大师的意思而作的传记。
等到大师收到潘对凫居士的来信。才知道已经广泛扩散。不可收拾了。大师遂悟孟子、子思。及佛所说的事理。而心中已经对于这件事了不介意了。大师给潘居士的回信说:“是盖宿业所使。只可自怨宿生少栽培。何暇怨彼之妄造谣言乎。马契西此举。光于一切前境。皆悉无烦计虑。或可完我天真。卒能无愧于自心耳。则是因祸而得福。实为大幸。阁下所印之传。随阁下意。烧之也好。散之也好。如其爱我情殷。略将光诫彼之意。撮略叙百数十字。印于皮子里边之白垫纸中。以免无知者之效尤更好。并非为洗雪此诬。免人唾骂也。何以故。唾骂者愈多。光得利益愈深。以非光自为。而光受唾骂。则其消业障而增福慧。有如金刚经十六分所说者。光色力衰弱。冗事繁多。以致净业工夫。徒惭疏略。得此因缘。用作不修而获益之据。幸何如之。”
印光大师对这件事最终是怎么看待的呢?大师说:“前者大梦未醒。致有冲突。不胜惭愧。今梦醒矣。本欲无言。然恐阁下或有未喻。且略陈之。孟子云。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此语。极确切。而未明其所以然。佛说一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各有前因。致获现果。了此。则只宜自忏宿业。何暇怨人乎哉。所以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受宠若惊。受辱不怨。逆来顺受。无往而不自在逍遥也。”
阴历十月初八。尤雪行(惜阴)居士来信。为其亲戚沈顾氏求皈依。大师回信为取法名冀西。大师顺便要求说:“闻马契西亦住林中。春间见其所作印光传。光撕而切诫。永勿流布。秋间又见与雪窦和尚者。光又撕而痛斥之。倘再流布。当令出林。勿扰林众。印光何罪。得此造谣言之皈依徒弟。以致令见闻者唾骂。阁下与光。心交有年。彼既钦仰阁下之道德。当切诫务实。勿只张罗虚名。致永贻羞辱与罪咎也。”按照大师的要求。马契西居士在《世界佛教居士
其实。马居士作的《印光法师传》。今天看来很普通。大师之所以反对。是出于一向严谨的态度和对佛门流弊的针砭。
附录8:印光法师传
马契西拜稿
净土一宗自世尊无问自说。诸大菩萨莫不依教奉行。大法东来。庐山远公乃振其纲。善导和尚为浚其源。其后宏阐之者。代不乏人。永明、莲池。其尤著也。在俗如刘遗民、王日休辈。或结社以精修。或著书而劝导。卒感化佛授手坐脱立亡。良以一切诸法从此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三根普被。万汇齐收。能因该夫果海。自果彻于因源。念佛求生西方一法。诚为三世诸佛度生之妙道。九界众生出苦之捷径也。乃者去圣时遥。真修日尠。宗教迷蒙。无禅无净。圣人不出世。万古如长夜。可不哀哉!唯我普陀山圣量上人世称印光法师者。为能中
摘自:《印光法师的故事》作者:余池明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2/521432.html
以上是关于「印光法师」印祖故事:不务虚名安本分,反对为己写传记(56)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印光法师」印祖故事:不务虚名安本分,反对为己写传记(56);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