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祖故事:笃信观音宿根深,儒佛融通仰印公(66)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印祖故事:笃信观音宿根深,儒佛融通仰印公(66)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祖故事:笃信观音宿根深,儒佛融通仰印公(66)
费范九(1887 一1967 )。名师洪。字知生。南通平潮人。费范九自幼聪颖。州试名列榜首。后入江宁法政学堂。毕业后参与办理两淮盐务。民初回通州任张蹇秘书。协助督办水利保坍工程。主编《南通报》。由于母亲信仰观音菩萨的缘故。他也对于佛教缘分颇深。
费居士在南京参议省政时。曾经与同人讨论儒理。但不谈论佛法。他并不是不信佛。而是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谈禅说教。甚深微妙。学者不会。就会流于荒诞。至于谈论因果轮回、诸天之欲乐与地狱鬼畜之惨苦。又恐愚夫愚妇沉溺泛滥。莫知所归。不如儒道中庸。易知易行。致谨于伦常日用之间。而不蹈过与不及之弊。后来请得《印光大师文钞》。展读一遍。了解到大师弘扬净土。而不废弃儒教。曰敦伦尽分。曰齐家须重母教。曰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求生西方。以世法之闲邪存诚。而进求出世法之超凡入圣。儒佛融通。相成而不相悖。费居士从此以后改变了自己的宗旨。而皈依印光大师的愿望。与日俱进。民国十六年(1927年)。他先给印光大师写信请求皈依。七月二十九日。大师回信说:
“数日前。由山转来手书。知慕道心切。修持唯谨。不胜欣羡。但以沪地冗繁。未能即复。昨因事来杭。略有暇晷。遂书大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汝能孝亲。能俭朴。则必不至取非义之财。其行其心。颇与佛合。若再加以信愿求生西方。必可如愿。然既为人子。人父。当思所以究竟令我亲。我儿女。得究竟安隐之道。可不力劝吾亲。与吾儿女。令其同修净业乎。此且约亲而论。
民国十七年(1928年)。商务印书馆需要校勘国学的职员。费居士正好想脱离政坛。从事文化事业。于是赶到上海面谈。正好听说印光大师驻锡太平寺。非常高兴。赶紧去拜访。大师问费居士来上海做什么。费居士说到商务印书馆应聘。不知到能不能成。大师点头说:“成。”费居士以为是大师安慰的话。没有放在心上。于是请求当面受皈依。大师说:可至佛前举行。费居士不懂皈依仪式。幸好温州的周群铮居士在场。协助指导他完成了皈依仪式。过了两天。费居士得到商务印书馆通知。自己被录用了。这是才省悟大师的先见豫示实非戏论。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的事件。遭到了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这就是一二八淞沪抗战。当时。费居士全家困于战场十九天。他带领家里人一心念观世音菩萨求救。结果所住天通庵路四围尽毁。而自己所住得楼房安然无恙。事变之后。费居士应邀参加影印宋藏经会的工作。只管食宿。没有工资。他的妻子来上海探视。借此机会。费居士带妻子乘京沪火车去苏州报国寺皈依印光大师。他们在车上聊天。他妻子根据算命的所说。命中五行阙水。所以想求印光大师选一个水旁的字为法名。以便得到扶助。费居士也想为儿子和儿求皈依。想到宗兄两个儿子的名字分别是福熊、福煦。
到了报国寺。费居士的妻子请大师授皈依。并代和儿受皈依。大师开示念佛法要。并叫他们两个在寺里吃午饭。午饭后。大师手书法名二纸。费居士的妻子名慧淑。和儿名福纯。费居士一看。淑字从水。福字联派。心想私意并未上陈。何以恰如所欲。费居士与妻子惊喜之情。不
1938年。费居士为保护和流通将历年收集之唐、宋、元、明、清五朝名家所绘观世音菩萨圣像。特汇编成《历朝名画观音宝相》在沪付印一千册分赠有缘。他请印光大师作序。大师撰写序言后。给费居士回信说:“手书备悉。序文凑起八百零六字。而语句拙朴。大通家不无訾议。如可用。祈请善书者恭楷写之。圈点亦宜照用。以免文字浅者。念不成句。句既不明。义何能了。以故无论何种文字。均须点句。光一向与人书。即大通家也为点句。以不愿人稍于我之芜语用心也。序中通未抬头。通抬则太繁。不抬亦可。若欲抬。当于名家所画之观世音圣像一抬即已。(民廿七九月初四)”
《历朝名画观音宝相》再版时。又
费范九居士后半生一直从事文化工作。为保护家乡文化遗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摘自:《印光法师的故事》作者:余池明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2/522202.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印祖故事:笃信观音宿根深,儒佛融通仰印公(66)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印祖故事:笃信观音宿根深,儒佛融通仰印公(66);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