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支清香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三支清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三支清香
护持学佛网
冷泉的一涧溪水,环着古寺静谧,黛瓦黄墙外,小沙弥挥动的扫把分开晨雾,卷动着山门石径上的落叶,不时口里呢喃着:“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池中有鱼钩不钓,笼中有鸟常放生.....
香炉中大把大把的香燃得烟雾围绕,慢慢升腾在寺院上空,又逐渐化散在充满水分的空气中。大殿里磬声悠扬,香客们忠诚礼拜,拜罢,便跪在蒲团上合十,念念有词。
亭边的茶炉上,铁壶里的水开了,滚着热气。老和尚冲了一杯茶给小和尚。
小和尚端起茶碗,不怕烫一样地喝了起来。远远看见香客们,争先恐后地在香炉边,焚香祷告,小和尚的眉头皱成了一个疙瘩,一脸的困惑,他看看老和尚却半吐半吞。
老和尚品了一口茶道:“足下有什么为难吗?”
小和尚:“师父,我在想,这么多人在求菩萨,求佛祖,那么到底谁能有求必应啊?”
老和尚爽朗地笑了,“原来,你是替菩萨操心啊!”
小和尚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笑了。
“我来问你,烧香多好呢,照样烧香少些好?”老和尚望着。
小和尚想想道:“师父,不以分别想,烧香若干自然都一样。”
“那好我再问你,是懂得惜福好些呐,照样不惜福好些呐?”
小和尚不假思考地说道:“当然是惜福好了。”
“是啊。”老和尚再为小和尚满上一杯茶。
“一个懂得惜福的人,不会拿着大把大把的香去殿堂前与佛菩萨经商,不会推敲求什么与若何还愿,本来烧香是经由过程这个形式来摄受心念,如今反而助长了贪念,这不是佛教
“师父,那么烧香祈愿,不会有感应吗?”小和尚诧异地问。
“我问你这世界上最悲哀的工作是什么?”老和尚不紧不慢地说道。
“哀大莫于死心。”“是不是心的迷失?”
老和尚笑着点点头,“当人迷失心念时,只有依仗诸佛菩萨的慈悲加持,来面对艰苦,树立信心,改造当下。只是佛菩萨无时无刻不在给予众生的关怀,许多人是以走上了正信的修行途径,从而利益了周边的许多人。佛前的祈愿,不仅是对未来的一种依靠,更是对之前行为的检视与反思,从心开始觉知,这就是最好的感应,终其究竟,不昧因果。”
小和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师父,我想明白了,寺院日夕功课都是三支清香,从来不曾见什么高香、大香,这些巨大的香,其实都是心坎贪欲亲睦胜心的变现。”
老和尚爽朗地笑着道:“一片诚恳,三支清香,如斯便好。”
亭中,老和尚与小和尚泡茶依旧;亭下,香客如织,喧哗一如往常。世间的事理,往往就这样不经意间,随意流转到自己的身边,触手可及。
风来,竹叶摇动,日光穿透竹林,投下许多光斑,投影在老和尚粗布的衲衣上,投影在老和尚盘剥着念珠的手中,也投影在小沙弥仰望老和尚的脸上,他眯着眼,听着老和尚的字字珠玑。
当然,这光斑也投影在青瓷的茶杯里,茶汤清澈而清白,日光洋洋洒洒地遍布山林、寺院,撩动着风中的青青翠竹,注目着古塔旁的叶叶黄花。
依稀又听到老和尚说:“三支,就是三支。”
本文评论合计条,点击查看或揭橥评论点击一边查看文章正文内容一边评论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三支 清香)
三枝清香:您是惜福照样求福?
三支清香
木瓜时蔬杂炒养眼养颜清香小菜
三丝炒面筋美肤瘦身清香爽脆
和凉快拌松茸豆腐清香爽脆鲜美无极
百年高僧之:逝时清香满座的广法老和尚
霖霖素食:清香藕饼制作
食肉体味难闻易患癌 素食吃出迷人清香
脆嫩清香的摄生素食:西芹炒百合
微笑生西 清香四溢:郑雪花老夫人念佛往生记
明华居士:甘露净胃,清香持久
猜你还对这些相关资料感兴趣(全部:三支 清香 )
数千人送别季老:最是那一缕“季荷”清香
烧香文集:忠诚敬奉三支香,一心顶礼三宝尊(清远法师)
传统香道:一瓣清香遍法界
刘嘉诚:三支比量与三段论
逝时清香满座的广法老和尚
荆三隆:《圆觉经》因明三支论法举隅
药师佛·文集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的图像(陈清香)
邹相美文:生命在浮沉中绽放清香
七支供第三支:懊悔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507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三支清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三支清香;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