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布施与福田并附故事两则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布施与福田并附故事两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布施与福田并附故事两则
护持学佛网
《金刚经》言: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又言: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弗成考虑。
众生为何贫富悬殊?为何地位悬殊?为何寿命悬殊?为何健康状态悬殊?为何有的高寿而善终,有的遇横祸而夭亡?须知,人的福禄寿,皆为福报之化现。推究根源,财富从布施中来,人、我本无差别,欲广福田,须凭心地,借使有人,设欲求财富,则应将财富布施给穷苦之人;设欲长命,则应将生命施与众生,也就是放生;设欲健康,则应为病患供给医药、饮食、衣服,使令安泰;设欲免于人世间九种横死,则应孝养父母,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言,不邪淫,不喝酒)。
虽然财富、长命等从布施中来,但企求人天福报而布施,非解脱之道。须知,名闻利养皆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无益于解脱六道轮回。要寻找解脱之道,就要去培养殊胜的福田。最殊胜的福田是什么呢?佛法僧三宝。赡养佛法僧就是培养最殊胜的福田。赡养佛,就是净化自己的心灵,礼敬自心之佛;但要礼敬自心之佛,先要礼敬外在之佛,形式与内容统一。是以泥像建庙是殊胜的福田。赡养法,就是把佛法的真理传播给众生,佛法流传至今是靠经典传下来的,是以印经赠书是最殊胜的福田。诸赡养中,法赡养为最。建庙若是形式,印经就是内容了。赡养僧就是清净六根,僧是六根清净的象征,也是表法的,比丘,比丘尼,天人见了也要顶礼。要清净六根,先要赡养世间僧。《楞严经》有言: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各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甚至淫女、孀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
不住于相布施,不求自身或自家利益,而将功德回向给十法界众生,回向给佛净土,正如《地藏菩萨本愿经》校量布施功德缘品中有言:未下世中,若有善须眉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赡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甚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家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罪,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人缘,其事如是。
以两则摘录自《安士全书》的故事两则,与君共勉。
五里铜盆,装满金钱
据《杂宝
一束葡萄,一月布施
据《法苑珠林》记载,舍卫国有一穷汉家,布施一束葡萄给比丘,比丘说:“你已有一月的布施了。”穷汉说:“我只布施一束葡萄罢了,怎能说布施了一个月呢?”得道比丘说:“这一束葡萄,一月前已有布施的念头,念念赓续;不就是一个月吗?”
【按】布施的工作,或者会暂时间断;布施的心念,却不能暂时间断。念念相续,才能培养菩提种子。赡养庵院一钵饭,使人得益最多,使得他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天天赡养三宝。正如《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光滑油滑章中:都摄六根,净念相续,入三摩地(三昧),斯为第一。
本文评论合计条,点击查看或揭橥评论点击一边查看文章正文内容一边评论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布施 福田)
达真堪布:布施时不要存不清净心
梦参老和尚:随缘度化、无我、法布施
海涛法师:世间所有布施、持戒,不如一念慈心的功德
智渡法师:若何布施?
智渡法师:烦请师父简单讲解一下无畏布施,感谢师父,阿弥陀
诸经所载法布施的殊胜功德
海涛法师:布施味道给众生。
父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
大安法师:比佛更大无上福田
净土窍门:布施念头纯善、用心广大、不求果报,果报弗成思议
法苑珠林:道世法师说智者不为果报布施
一小我最大的福田是什么?
猜你还对这些相关资料感兴趣(全部:布施 福田 )
《钦赐重建福田寺碑记》及魏忠贤生祠
郑和为什么要布施锡兰山佛寺并立碑传世?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斯里兰卡:郑和布施碑
中国佛教史上的福田事业——李林
九华山上的布施
关于“布施与回报”的宇宙轨则
星云法师:玉琳国师 十四.将此一命布施给人
海涛法师:佛经故事选集·女性的故事:布施的功德
麦彭仁波切: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上册) 三 布施
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第卅五章 毘舍佉大心布施
布施与快乐(外二首)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5529.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布施与福田并附故事两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布施与福田并附故事两则;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1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