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里的“神童”,善财孺子的小传与启示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里的“神童”,善财孺子的小传与启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里的“神童”,善财孺子的小传与启示
在大众熟悉的菩萨中,大多半都是肃静华丽的形象,像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然而,有一位菩萨却有些不合凡响。虽然他的实际修行境界已经达到等觉菩萨的果位,但显现在世人面前的却始终是个可爱的孺子形象,他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著名的五十三参的主角——善财孺子。
据《华严经》卷四十五入法界品载,善财孺子为福城长者之子,于入胎及出生时,各种至宝自然涌现,故称之为善财。其后受文殊师利菩萨的教诲,遍游南方诸国。先至胜
善财孺子始终是以孺子的形象出现,孺子所代表的,就是一种不忘初心、积极乐观、好学长进的心态,具备了这种心态,哪怕客观年纪有所增长,心态上也能青春永驻。
根据《华严经》的描述,善财孺子在文殊菩萨座下获得根本智,也就是参学的基本。而后,文殊菩萨放他出去参学。
在参访的五十三位善常识傍边,包括了男女老少、在家削发、各行各业的代表。他们善恶兼备,有很极端的恶人,有外道修行人,也有在常人看来很不正当的行业。
然而,善财孺子在参学的过程中,看到的都是聪明和慈悲,没有看到一涓滴过失。参过每一位善常识之后,他都能有所收成,境界都邑有所提升。
五十三参放到今天,就是完整而丰富的社会。进修善财孺子,就是进修他善于参学的立场。会参学,日常生活遇境逢缘,都能看到值得自己进修和提升的地方。但假如不善用心,便很轻易看到各种过失,从而让自己生起烦恼。
其实,这是一种很理智的生活方法,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他人的各种过失上,不如把生活中的所有遭遇变得更有价值。所以,每小我每件事,都可以成为生活的一堂课。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所谓的参学。这样参,不论在哪里,都能够逐渐增长福慧的资粮,削减无谓的烦恼。
这样过生活,每个遭遇都是奉送,每一天都在赓续进步。就像一个永远勤奋好学的小同伙,不知不觉就走出了幸福的菩提大道。善财孺子恰是学佛人的代表,所以,学佛人可以永远年轻。
佛陀在世时,波斯匿王有一天出游
这位长者远远看到国王时,也稍作逗留;等看到这宏大的部队也停下时,才宁神地持续向前走。走到这群人的面前时,波斯匿王以很慈祥、轻柔的声音呼唤他说:“白叟家!看你白发苍苍,似乎年纪不小了吧!”
白叟仰头看国王,露出无邪如孺子般的笑容,伸出四
国王困惑自己听错了,于是重复了一遍:”你四岁?”
白叟说:“对,我才四岁。因为我在四年前,所过的生活是很糊涂、很懵懂的,那不是人过的生活。后来我很幸运,得闻佛法、接收了佛陀的教导,现在我什么事都放得下,一心只想要若何布施,要尽我有生之年去付出。我现在才体会到付出是这么欢乐快乐的事,与人不计较是这么安闲的事!我体会到心无烦恼是如斯的轻安──这四年来,我过得很逍遥安闲,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所以,我今年四岁了。”
波斯匿王听了之后很欢乐,认同地说:“嗯!放得下、舍得付出,与人无争、与世无争,这切实其实是最逍遥的人生!我很爱慕你,虽然你闻佛法才四年,其实,你的人生已经很有价值了。”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1230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里的“神童”,善财孺子的小传与启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里的“神童”,善财孺子的小传与启示;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