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阴缠缚乃众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五阴缠缚乃众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五阴缠缚乃众生
以前,佛陀住在王舍城邻近的摩拘罗山时,有一日,佛的酒保罗陀比丘请示佛陀:&lsquo
佛教故事会讲解
;世尊,所谓“众生”者,何以名为“众生”呢?’
佛陀告诉罗陀比丘:‘于“色”爱染执着、绸缪不舍,名为众生;于“受、想、行、识”爱染执着、绸缪不舍,名为众生。所以,众生就是对于“色、受、想、行、识”五阴境界,有所分别执着、爱缠纠结,无法摆脱五阴的束缚。’
佛陀持续开示:‘当知“色、受、想、行、识”五阴境界,终将坏散、祛除。若能了达五阴假有终将坏散、祛除,就能断除对五阴的爱欲之心;当爱欲心除尽之时,就是苦的尽头。
譬如聚落之中,有许多小男孩和小女孩在一路游玩,他们以土沙堆成城堡、房舍。当他们完成后,对这些土城堡、土房舍产生了贪爱、执着的心。因为心生贪爱、执着,当爱着之心、欲爱之心、爱念之心、渴爱之心仍未尽时,就会守护这些土城堡、土房舍,不忍舍离;甚至还会认假为真,声称:“这是我的城堡、这是我
佛教故事生活
的房舍。”
假如孩子们不再对土城堡、土房舍有爱着、欲爱、爱念、渴爱之心,知道这些都只是土沙做成、都是假有
佛教与海有关的故事
的,认清本相今后,便以手拨动、以脚踏踩,使之消失、坏散。因为孩子们已了知土城堡、土房舍是虚妄不实的,所以不会复兴爱执之心。 罗陀!假如知道“色、受、想、行、识”五阴境界终当散坏、祛除,对其爱着之心必会终止;无有爱着之心,便不会刻苦;不再刻苦,便能远离诸苦。’罗陀比丘听完佛陀的开示后,心开意解,欢乐奉行。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第六(一二二)》
省思:
《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死活相续,皆由不
佛教两兄弟故事
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众生贪、嗔、痴等烦恼,皆源于自心的妄想,不懂得五阴是幻有,而产生各种贪爱、执着,由此贪着而做作各种恶业,于六道中头出头没,无有出期。若能如理思惟‘五蕴皆空’,不时聪明心回光返照,不攀缘、不倒置,就能破除无始以来的执着,获得真正的解脱。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1291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五阴缠缚乃众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五阴缠缚乃众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1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