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忍辱故事:闻谤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29 14:4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忍辱故事:闻谤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忍辱故事:闻谤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忍辱故事:闻谤

  闻谤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具足。又永存不灭。将何法以破之?”独不思白者是纸。黑者是墨。何者是谤?况一字一字。皆从篇韵①凑合而成。然则置一部篇韵在案。是百千万亿谤书。无时不现前也。何惑之甚也!虽然。此犹是对治

佛教关于阴间的故事

法门。若知我空。谁受谤者?

  【译文】

  ①篇韵:古代检字的工具书。如现在的字典、辞典之类。

  【译文】

  《优婆塞戒经》上说:“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出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嗔?”意思是谤骂之声直如风、气在鼓动。全无真实。如果因此而发怒。就连听到鹊噪鸦鸣。都应该发怒了。这话说得真妙。但有人问:“假设他写成一部毁谤的书。则一看之下。字字具足。又永存不灭。该用什么方法来消除自己的愤怒呢?”我告诉他:你何不试着这样想。那白的是纸。黑的是墨。哪还有什么谤呢?况且千字万字。都是从篇韵中凑合而成。如果认为这些白纸黑字是谤。那么置一部篇韵的书在桌案上。那岂不等于是百千万亿的谤书无时不现眼前了。难道你会这么笨吗?即使如此。这还只是用于对治的法门。若能了知我空的道理。谁是受谤的人呢?

  故事一:

  往昔。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一仙人。名叫忍力。他发愿永远不对众生起嗔心。当时有一魔王为了摧毁他的修行。故意幻化出一千人。用恶毒的语言诅咒他。用妄语肆意诽谤他。大庭广众中。用难以启齿的言词羞辱他。当他前往城市时。这些人还把大粪浇在他的头上、衣上、

藏传佛教神秘故事

钵里。用扫帚猛击其头……

  这些人时时处处加害他。但不管别人如何待他。忍力仙人从未怒目相向。也从未想过以牙还牙。甚至连“我到底做错什么”之类的话也没说。他只是暗自发愿:“以此修安忍的功德。回向无上菩提。等我成佛之后。一

有关佛教故事的画

定要先度化这些人!”

  故事二:

  有一次。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跟随佛陀出家。他忍不下这口气。于是怒气冲冲的跑到精舍去找佛陀理论。一见佛陀。不由分说。劈头就骂。佛陀只是静静的听著。等到他骂累了。稍为安静下来。佛陀这才平静的问他:「长者呀!你的家中平常总会有亲戚朋友来访吧!」

  「有呀!那又怎么样呢?」

  「你偶而也会以酒食款待客人吧。」

  「那是当然的事呀!」

  「如果你备办菜肴。而客人不接受你的款待。那些菜肴应该归于谁呢?」

  「如果他们不吃的话。那些菜肴当然归于我呀!」

  「长者啊!你刚才骂我的许多话。我决定不接受它。所以那些话劳你再带回去。如果你骂我。我和你

佛教经典小故事01

对骂。就如同主客相对用餐一样。因此。我不接受这些菜肴。」

  佛陀接著又对长者说道:「一个有智慧的人。他是没有瞋恚心的。如果以瞋报瞋。以骂还骂。则不能算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不以瞋报瞋。以骂还骂。不但调伏了对方。也调伏了自己。」

  又经过佛陀一番教谕后。长者如沐春风。兴高采烈的回家。从此欢喜赞同儿子出家。自己也成了佛教的大护法。

 

原文出处:

以上是关于「佛教」忍辱故事:闻谤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忍辱故事:闻谤;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08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