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琴僧与诗圣在峨眉山古寺的奇遇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琴僧与诗圣在峨眉山古寺的奇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琴僧与诗圣在峨眉山古寺的奇遇
峨眉山万年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唐开元年间。峨眉山万年寺的广浚和尚识声律。擅弹琴。九宫八调。无所不通。他每天除了拈香礼佛。就是抚琴自乐。在高山流水间。独自领略那飞扬的音韵。
这一年。诗仙李白畅游峨眉山。下榻万年寺。李白风流倜傥。豁达豪放。每日东方破晓外出游山。夕阳西落归寺歇息。朝迎日出。暮赏彩云。晴望
李白顿感怡然自得。觅琴声。踏小径。寻至毗卢殿后。望见一中年和尚正高焚檀香。怀中抱琴。轻拨慢捻。如痴如醉。一曲终了。万赖俱寂。李白忙趋步躬身。施礼道:“高僧琴艺无双。晚生不胜钦佩。今日幸会。愿听法号。”
和尚打量来客。见对方飘飘然有大丈夫气概。彬彬然有高雅儒风。楚楚衣冠。落落大方。知非凡夫俗子。便合掌还礼道:“贫僧法号广浚。适才抚琴自乐。见笑了。请问施主尊姓大名。因何到此?”
“晚生李白。欣闻峨眉风景独秀。故来此陶冶性情。”
“李白?”广浚惊喜道。“君之诗文名冠当朝。贫僧有缘在敝寺得遇。真是三生有幸。来来来。你我坐下叙谈。”
李白择石而坐。诚恳地夸赞广浚说:“高僧的琴艺出神入化。闻之荡涤心胸。晚生冒昧相求。望师父能再奏一曲。不知可否?”
“知音难觅。贫僧很乐意为施主弹奏。请不吝指教!”广浚言罢坐上石台。信手拨动琴弦。一阵清音如行云流水。徐徐飘泄而来。初似春蚕食叶。继而如万壑风松。忽如蜻蜓点水。转眼似万马奔腾。激越亢奋间。突又嘎然而止。看那广浚。微笑正坐。李百激动不已。起身拱手道:“广浚师父。晚生游学天下。从未见过如此惊人的琴艺。请受晚生一拜。”广浚赶忙相扶。自谦道:“施主美意。贫僧不敢当。你若有此雅兴。今后可常来听琴。”
李白辞谢。尽兴返回住处。
此后每到傍晚。他便兴冲冲前往听琴。常常自带佳酿。边听边饮。兴奋时还抽出随身宝剑。伴着琴声尽情挥舞。两人相伴。琴音剑影。檀香枭枭。酣畅淋漓。
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李白又来毗卢殿后听琴。广浚抱起琴。刚要拨动丝弦。忽见殿旁不知何时站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她穿一身翠绿色衣裙。亭亭玉立。手托粉腮。正耐心地等待着广浚弹琴。广浚感到陌生。便问:“何方女子。莫非也想听琴?”
姑娘低眉答道:“师父莫怪。小女就住在万年寺旁。每晚听琴音悦耳。十分感动。今特来求教。向师父学弹一曲。”
李白听罢高兴地说。“那太好了。快快请坐。大家同乐吧!”
姑娘缓缓走到广
李白要回归故里了。非常留恋在万年寺度过的这段时光。舍不得离开广浚师父和那个学琴的姑娘。临行时。他特意写下一首赠别诗。题为《听蜀僧广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广浚圆寂后。那个身着绿衣的学琴姑娘也不知去向。只是每到日落黄昏。毗卢殿后总有悦耳的琴音传出。正与广浚生前所弹的曲调相似。开始是单弹独奏。接着便万琴齐鸣。万年寺内的和尚谁也不敢去看。一天夜里。悠扬的琴声又起。和尚们觉得实在奇怪。便手拉手前去观望。发现一群活泼可爱的青蛙正在那里大声鸣叫。蛙声叮咚作响。节奏明快。清新悦耳。美妙动听。声渐平息。和尚们兴奋不已。击掌喝
明代。万年寺的和尚们特地在寺外明月池畔建起一座长廊。两端挂着“唐李白听琴处”、“广浚弹琴处”的木牌。以纪念李白、广浚和绿衣姑娘
原文出处:http://fo.china.com/fostory/20001207/20181114/25408486_all.html#page_(*)
以上是关于「佛教」琴僧与诗圣在峨眉山古寺的奇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琴僧与诗圣在峨眉山古寺的奇遇;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0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