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事实证明如果功力尚浅还应亲近善知识修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事实证明如果功力尚浅还应亲近善知识修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事实证明如果功力尚浅还应亲近善知识修行
编者按:你认为亲近善知识重要吗?你觉得自己可以独自修行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有一位能够使自己获益增上的良师益友是非常重要的。佛陀建立的僧团。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有一次。尊者弥迦奢罗问佛陀:“世尊!怎样才是独住?怎样又是有同伴同住?”
佛陀回答说:“弥迦奢罗!当眼等六根。认识了色等六境时。如果因合意、可爱、愉悦而诱发了欲爱。以致对境界喜悦、赞美而念念不忘。这就是生起爱染心了。一旦有了爱染心。就有了障碍系缚。像这样。被喜悦、爱染系缚的比丘。即使独自在树林等僻静处居住。也还是有伴同住。为什么呢?渴爱就是他的同伴。
反之。如果对合意、可爱、愉悦的境界。不喜悦、不赞美、不恋着。没有爱染而心不被系缚。这样的比丘。即使与其它比丘同住。或住在一般人的村子里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摩揭陀国境内的阇斗村。住在村落外的庵婆林内。尊者弥醯为佛陀的侍者。
这天一早。尊者弥醯进入阇斗村乞食。回程时。路过金鞞河边。看到一片环境幽雅的庵婆林。心想:这片林地地势平坦幽静。又有清澈的河水流过。对一位精进的修行人来说。实在是一个理想的好地方。我应当来这里修行。好好精进一番。
尊者弥醯回去吃饱后。就收拾了随身物品。将坐垫披在肩上。来向佛陀请求允许他前往。
然而。当时只有尊者弥醯随佛陀同住。其它比丘都还没到。所以佛陀要求尊者弥醯暂缓几天。等其它比丘到达后再离开。以免身旁没有侍者。可是。尊者弥醯却等不及赶着要去那个他认为的好地方。所以对佛陀说:“世尊!您已经是个解脱者了。应修应证的。都已修已证。再也没有什么作为可以对您有所增益了。而我呢。当修当证的还很多。如果能到一个好地方。让我好好地精进修行。一定会很有进步。请世尊允许我离开。到那一片庵婆林去精进吧!”
佛陀还是希望尊者弥醯暂缓离开。可是。坚决的弥醯尊者。仍然作了第三次请求。这时。佛陀只好说:“弥醯!你一再说要去精进修行。我还能说什么呢?就随你的意愿去吧!”
辞别了佛陀。尊者弥醯来到那片幽静的林地。选在一棵树下禅修。禅修中。尊者弥醯还是禁不住生起欲念、恚念、害念等三恶念来。此时。尊者弥醯心想:怎么会这样呢?我这么有信心地出家精进修学。还是断除不了这三恶念的染着。想着想着。尊者弥醯又想念起佛陀来了。所以又回去见佛陀。
见了佛陀。尊者弥醯将他在独修中。不禁生起三恶念的情形。诚实地向佛陀报告。显然。从进入解脱修习的层面来看。尊者弥醯还不够成熟。没有能力独修。所以。佛陀说了:“弥醯!有五法。可以让尚未做好修行解脱准备的人。趋于成熟:
一、亲近善知识。在善知识指导下修学。
二、遵守波罗提木叉(意为戒律)。举止符合威仪。即使对微细罪。也以戒慎恐惧的态度遵守。
三、熟悉佛法各种法义、论理。并且深入理解、接纳。
四、坚定精进。主动学习各种方法。以断除自己的恶行。增长善行。
五、善观生灭无常。成就趣向灭苦的智慧。
弥醯!有了这五法的修学后。还要继续修习四法:
一、修习不净观。以断除贪欲。
三、修习入出息念。以断除散乱心。
四、修习无常想。以断我慢。
弥醯!如果能够亲近善知识。有善知识的指导修学。那一定能够勤
弥醯!如果比丘修得无常
原文出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事实证明如果功力尚浅还应亲近善知识修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事实证明如果功力尚浅还应亲近善知识修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0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