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少林寺里的达摩“只履西归相”碑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少林寺里的达摩“只履西归相”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少林寺里的达摩“只履西归相”碑
达摩祖师“只履西归相”碑
少林寺常住院内的达摩祖师“只履西归相”碑。立于金大定元年(1209)。碑高0.74米。宽0.36米。为线刻表现形式。
该碑中的达摩祖师相貌。和大众心目中的完全不同。他的头部、两鬓
画面中。达摩祖师身穿简朴的袈裟。左手持拂尘搭于左臂上。右手手心向上。食指与中指拎着一只僧鞋。双腿缠绕绑腿而双脚赤足。呈站立状。其整体比例为将近五个头长。为夸张和写意的表现手法。而非写实。其手部的刻绘十分精细。双手手掌宽阔而手指浑圆。执履的右手轮廓清晰、动态准确。表现的非常到位。达摩祖师的面部用线则较为简单。眉毛刻画为星星点点而非浓重长眉。下巴上的连鬓络腮胡子也被点点胡茬子所取代。
相比而言。画面中对达摩祖师的袈裟刻画尤为细致。虽然只是单线线刻。却将袈裟的样式、褶
乾隆皇帝为少林寺题写的“天下第一祖庭”匾额
该碑的上方有太白山普明题的颂诗:“达摩入灭太和年。熊耳山中塔庙全。不是宋云葱岭见。谁知只履去西天。”在普明颂文下。还刻有金兴定壬午年(1222)原任大庆寿寺住持教亨题的赞文:“达摩当年住少林。武牢人去觅安心。安心不见安心法。正脉通流直至今。”其文为祖昭所书。这两首颂诗。实际上是概括了达摩祖师的行化地域:在少林寺后山面壁。首倡中国禅宗。法脉绵延至今;在熊耳山入灭。留下“只履西归”的佳话。
关于达摩“只履西归”的故事。给后世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是对达摩祖师在中原地区弘扬大乘禅法的一个侧面反应和充分肯定。因为在达摩圆寂后。虽然他只履归于西天。但是却将另一只鞋子留在了中原。而留下的那只鞋子。则代表着在中原大地
少林寺西方圣人殿前的达摩祖师“只履西归”造像碑
整体来看。该碑中的达摩祖师形象。在少林寺创建(495)后经历了七百多年的岁月变迁后。已经融入了大量的中原佛教文化色彩。其大胆颠覆达摩祖师经典形象的胆识。着实
该碑刻原嵌于方丈室西小院墙壁。1984年移嵌至碑廊。时下。到少林寺游玩者皆青睐于到碑廊参观。感受一通通碑刻中蕴含的文化底蕴。达摩祖师“只履西归相”碑。也深受大家的热衷与喜爱。不少人在碑前拍照留念!
(作者邹相系少林寺官网
原文出处:https://fo.china.com/fostory/20001207/20220801/25650976_all.html#page_(*)
以上是关于「佛教」少林寺里的达摩“只履西归相”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少林寺里的达摩“只履西归相”碑;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