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4 04:4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

「佛教」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
「佛教」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

谨以此文纪念武昌佛学院100周

佛教因果故事 带语音的

年校庆

佛教的教育故事

太虚大师诞辰132周年

在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历史时期。中国佛教出现过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第一位为东晋道安大师。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第二位即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实现了佛教的大众化;第三位。就是近代的太虚大师。开启了佛教的现代化。净慧长老曾如是讲。

离我们最近的太虚大师。是一位学识广博、思想深邃的佛学理论家。他兼通内学外学、旧学新学。融会唯识中观、法性法相。在佛学和世学理论上。都提出了许多独到而精深的见解。其首倡的“人生佛教”理念。被后人发展为“人间佛教”理论。成为现当代中国佛教的指导思想。太虚大师又是一位致力于佛教改革的实践家。他创办佛学院。组织居士林。编辑佛学书典。出版佛教报刊。在培养僧才、团结信众、讲经办道、广弘教化等诸多方面。都可谓功德殊胜。成就卓著;特别是提出了佛教的三大革命——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为中国近代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其流泽惠及于今。

「佛教」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
「佛教」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

太虚大师(1889—1947)。俗姓吕。本名淦森。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人。在他三十五岁那年夏天。大师从庐山回武昌途中。曾专程来“蕲黄禅宗甲天下”的黄梅小住数日。先后赴老祖寺、五祖寺、东禅寺礼祖。并在五祖寺和明伦堂各作一次演讲。太虚大师的自传记载:“那年(指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的夏天。印度诗哲泰戈尔也来到武昌。我与泰戈尔、徐志摩等作了一席谈话......于暑假后。与隐尘、森甫去庐山大林寺开始了暑期讲演。秋初。因曾在武汉皈依的黄梅县绅黄季蘅等到牯岭邀接。去黄梅讲演三天。传了一次皈依。时在大水灾后。游五祖山、老祖山等。一一详纪以诗。”

「佛教」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
「佛教」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

在《黄梅在佛教史上之地位及此后地方人士之责任》的演讲中。太虚大师对黄梅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大师讲到:“佛教在中国派别。虽有种种。而黄梅在佛教史上之地位。则专属禅宗。此宗传自达摩。以不立文字、惟传心印为宗旨。来

听佛教故事因果故事

此土之年代。在梁武帝时顷。迨及初唐。方达于禅宗完全隆盛之时代。此与黄梅佛教有莫大之关系。莫大之因缘。”太虚大师认为。“此六祖师资相传之因缘。有玄中之玄。妙中之妙之真谛。”大师继而指出:“中国自晚唐、五代以来之佛教。可谓完全是禅宗之佛教;禅风之所播。不惟遍及佛教之各宗。且儒家宋、明理学。道家之性命双修。亦无不受禅宗之酝酿而成者。故禅宗者。中国唐、宋以来道德文化之根源也。而其枢要则在黄梅五祖之能毅然决然以传能大师为六祖耳。此可见黄梅佛教史地位之重要也。”可谓掷地有声。一言定论。

「佛教」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
「佛教」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

太虚大师此行在黄梅明伦堂(明伦堂多设于古文庙、书院、太学、学宫的正殿。为读书、讲学、弘道、研究之所)作了另一篇题为《佛法之教理行果》的演讲。在这篇不足一千六百字的演讲中。大师简明扼要地将学佛和修行之“信、解、行、证”四次第。作了独致精到的解说。可谓言简义丰。令人喜闻乐受。

太虚大师在黄梅期间。兴之所至。作诗五首。都收在《潮音草舍诗存》里其中短诗二首。长诗三首。

赴黄梅宿小池口

自从衣钵此南渡。江月江风愁绝人;

一宿小池惊夜尽。满天风露浴星辰。

东禅寺观六祖坠腰石

漫云顿悟南能易。曾出身身血汗来;

辛苦坠腰一片石。东禅劫后未成灰。

第一首寄托了对五祖黄梅传衣、六祖月夜南渡这一段禅宗公案的无限感怀。第二首则是诗意地解读了五祖传法给六祖“玄中之玄。妙中之妙之真谛”。净慧老和尚于2006年所作《参拜五祖寺得句》可谓与太虚大师《东禅寺观六祖坠腰石》成跨越时空之唱和。亦不失为黄梅佛教又一段传世之公案。全诗如下:

獦獠一语震云霄。不负东山石坠腰;

天下何人堪此任。曹溪法乳海天遥。

「佛教」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
「佛教」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

太虚大师登临紫云山之际。昔日清净佛国。时已宗风扫地。净慧老和尚在一次禅七开示中。“还原”出大师当年即兴赋诗《老祖山》的情景:“大师坐在大悲阁前。品茗看山。感慨万千。然后写了这一首长诗”——

未朝四五祖。先礼老祖来;

晓行适空旷。境舒神与恢。

我闻老祖者。得心达摩梁;

千岁名宝掌。息化南宋杭。

不知何朝代。来此刹竿建?

独处双峰雄。倚天卓长剑。

佛魔一齐斩。圣凡两不立;

东南西北山。俯同儿孙列。

寂寂千百年。不闻狮子吼;

我来一振声。林薮惊飞走。

聊汲古梅泉。小坐大悲阁;

尘嚣阻重岭。清净真佛国。

掷笔无所言。饭熟且一饱;

下山趁夕阳。朵朵青莲好。

太虚大师于1923年8月18日(农历七月初七日)傍晚时分。从老祖寺赶到冯茂山。夜宿五祖寺。并写下了一首长诗。

癸亥七月七日宿于黄梅五祖寺

薄暮下老祖。凉生松竹丛;

看完志一卷。行尽冈七重。

月出日欲沉。炊烟满林薄;

岭岚溪韵中。直上东山宿。

五祖有肉身。历劫不磨灭;

展礼期明晨。心香敬先爇。

廿年慕忍师。万古大奇杰!

传法行者卢。此事真怪特。

达摩一线光。佛佛髓中液;

卒藉卖柴汉。尽情为漏泄。

一花五叶开。弈世芬芳续;

日本高勾丽。风播恒沙国。

独惜禅海

甘肃关于佛教的传说故事

源。法流渐枯竭;

愿我山中侣。发奋究真极!

一脚忽踏翻。全身活泼泼;

凤凰扑天飞。狮子踞地立。

一切灾厄除。一切吉祥集;

是谓心地平。天下太平毕。

咏罢小池口、老祖山。吟毕五祖寺、坠腰石。太虚大师似乎意犹未尽。另作一首二百字的长诗。为其黄梅行做一个圆满的小结。诗文如下:

黄梅吟

五月上大林。七月下庐阜;

黄梅招我游。日暮渡江口。

一宿小池栅。再宿孔垄校;

此地禅之宗。斯民佛所教。

云何忘本真。恣然纵三毒?

业感蛟为灾。洪流没山谷。

我来亦无事。但令妄想拂;

尘尽明镜空。即是如如佛。

舟舆喧晓行。遵陆又循水;

荻芦腾雨声。帆顺风初转。

云开日现时。岸近波平处;

万山青霭浮。斜阳在深树。

心地一清宁。乾坤否还泰;

用兹慰众情。先立乎其大。

西山四祖信。东山五祖忍;

更有南北山。老祖共相证。

相证惟此心。此心人人有;

愿各悟此心。勿抛之乱走!

吾来无所来。吾语无所语;

但念阿弥陀。寂光同常住。

「佛教」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
「佛教」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

太虚大师一语中的地指出:“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并认为复兴中国佛教的关键在于禅宗的复兴。大师于前述《黄梅在佛教史上之地位及此后地方人士之责任》的演讲中。表达了他对当时佛教现状的忧患和对黄梅禅宗的期许:“现在禅宗衰颓。已达到极点。兹欲重为振兴。当明五祖传六祖之道为根本。自民元迄今。人民稍有回心向佛之思想;但中国之佛教。乃禅宗之佛教也。非由禅宗入手。不能奏改善世道之效。故在不慧之意见。起禅宗于既仆。挽劫运于今时。全赖黄梅僧俗诸公发无上菩提心。重整五祖之规模。大扬五祖之宗旨。以之救全国全世界之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实为诸君惟一责任!”大师的远见卓识岂止局限于黄梅。也是为整个中国佛教的振兴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今天黄梅的佛弟子而言。大师当年的演讲尤其有着重大的导示意义。

如今的黄梅。老祖寺、四祖寺继承净慧长老家风。大倡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生活禅法。五祖寺则围绕“人文五祖”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当下的弘法模式。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些理念。经过不断实践取得了良好反响。

佛教警世故事

既契合了太虚大师所倡以人为本的“人生佛教”初衷。又为佛教中国化“湖北实践”贡献了努力。

本文原载于《正觉》。作者明朗。

五祖寺转载时略有删改

图丨吴建新

原文出处:https://fo.china.com/fostory/20001207/20220926/25670759_all.html#page_(*)

以上是关于「佛教」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太虚大师与黄梅佛教;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049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