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清末探花吴引之的前世今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探花」清末探花吴引之的前世今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清末探花吴引之的前世今生

「探花」清末探花吴引之的前世今生
姑苏人吴引之。是清末探花。才貌出众。民国十年。朝礼普陀山。接见接见会面印光大师。自称宿世是个云南和尚。第二年。印祖去扬州刻书。途经姑苏。趁便与他接见会面。以为他还能理解曩昔生的业因。可碰头才发现他现已一
佛教有关忏悔的故事
点点没有这种形象。 八年后。大师在姑苏报国寺闭关。同年十一月。吴引之和李印泉、李协和二位居士一起登门拜见。大师问他:“你如何会知道自己的前生是个云南和尚?” 吴引之翻开回想。向大师叙说:“我二十六岁那年。作了一个梦。梦中来到一座寺院。我还知道那是云南的某地某寺。梦中见到的殿堂房舍、树木形状。都很了解。而自己恰是这座寺院的和尚。醒来后还记住清理解楚。就把梦境记录下来。后来我的一位朋友到那儿任职。照着我写的东西去找。果然有这么个当地。和梦中的一样。” 大师听了。十分慨叹:“先生已届八十高龄。日子不多了。应当急忙重操旧业。专注念佛。求生西方。才不孤负你前生修持的苦功啊!”吴引之却不以为然地说:“念佛有啥稀罕?”“念佛是没啥稀罕。可便是没几个人肯念。最不稀罕的作业就数就餐了。全国倒没有一个人不要就餐。你说说看。这种最不稀罕的事。你为啥还做?” 一席话问得吴引之哑口无言。可他心里仍不服气。又扭过头去问二位李先生:“你们念
佛教孝敬老人的故事
佛吗?”“念啊。”吴引之自知理亏。可仍是不肯念。不想在那一年的大年夜就去世了。刚好八十岁。他的前生应当很有修持。此生感得功名长命;可惜这一生只记住一些做人的道理。连佛法都不再信赖。真是令人迷惘! 文钞原文: 又姑苏吴引之先生。清朝探花。学识品德容颜俱好。 民十年。朝普陀
佛教和眼镜蛇的故事
会余。自言伊前生是云南和尚。以烧香过客。不能多叙。亦未详问其由。十一年。余往扬州刻书。至姑苏一弟子家。遂访之。意谓夙因未昧。及见而谈之。则彻底忘失了。从此永无交游。迨十九年。余闭关报国寺。至十一月。彼与李印泉。李协和二先生来。余问:“汝何故知前生是云南僧?”伊云:“我二十六岁做一梦。至一寺。知为云南某县某寺。所见的殿堂房舍。树木形状。皆若多见。亦以己为僧。”醒而记住理解。一一条录。后一友往彼作官。张仲仁先生。尚知此人姓名。持去一对。一点点不错。 余曰:“先生已八十岁。来日无多。当恢复前生和尚的作业。专注念佛。求生西方。庶可不负前生修持之苦功矣。”伊云:“念佛如何希奇?”余曰:“念佛虽不希奇。人世无几多人念。顶不希奇的事。便是就餐。全世界莫一个人不就餐。此种最不希奇的事。汝为啥还要做?”伊不能答。然亦不肯
佛教故事说法视频
念。伊问
文殊菩萨佛教故事
二位李先生。君等念否?答曰:“念。”伊仍无下语。至十二月三十夜。将点灯时去世。恰满八十岁。 此君前生也很有修持。故此生感得大功名。大寿数。此生只尽伦常。佛法也不信赖了。岂不大可哀哉!
原文出处:https://www.zhongfox.com/fo/detail_3788.html
以上是关于「探花」清末探花吴引之的前世今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探花」清末探花吴引之的前世今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0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