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三千」一念一言一行皆须慎之,触怒鬼神福尽人亡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一念三千」一念一言一行皆须慎之,触怒鬼神福尽人亡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
明朝沂州有一个读书人叫王用予。他有一次在梦中遇到一个大官。这个大官是掌功名利禄的。他就问起自己这次能不能考上功名。这个大官就跟他讲。你的爷爷做人非常谨慎、朴实。积了一些功德。所以你本来应该考上。
可是因为你每次去庙里拜神。都是求自己身体健康。求自己考上功名。还求太太的病赶快好。夫妻白头偕老。却从来没为他守寡的母亲求过一次福。所以神明很生气。降他两次。要延后两次才考上。
王用予问:“那这一次考得最好的是谁呢?”“是那个周吉。”王用予说:“他的学问不是很好啊!”“可是他的祖上六十年来积的阴德非常厚。流通了很多善书。
王用予就很惊讶了。他认同最有学问的两个人都没考上。一个是俞麟。是当地的孝子。他怎么会考不上呢?这个大官就讲。他是享有孝子之名。可是他在侍奉父母的时候内心常常还有怨气。做表面功夫。内心不恭敬、不真诚。还埋怨父母。这犯的是什么罪过呢?
“腹诽”。就是肚子里面在骂父母。怨父母。慢慢的。亲情都越来越薄了。这是他的一个罪过。他享孝子之名。本来就没有积福。享了这些世间的虚名。还把福给折掉了。而且他处事当中讲话太刻薄。由于这些原因。他终生穷困潦倒。考不上功名。
另外一个是郁从周。这个人十几岁。下笔就可以写几千字的文章。这么厉害怎么也没考上?这个主事的官员就讲。这个郁从周命中是十七岁考上秀才。二十六岁考上进士。四十五岁当大司空。五十四岁做少保(太子的老师)。六十九岁寿终正寝。当皇上的老师。祖上没有十代积德不可能。可是因为他文章很好。所以很傲慢。
“傲不可长”。在《礼记。曲礼》一开始就讲了。太傲慢了就折了自己的福报。尤其是讲话特别犀利。常常骂人骂到让人家
古人有一句话讲得好。“有一念而触鬼神之怒。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有一行
原文出处:https://www.zhongfox.com/fo/detail_18965.html
以上是关于「一念三千」一念一言一行皆须慎之,触怒鬼神福尽人亡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一念三千」一念一言一行皆须慎之,触怒鬼神福尽人亡;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39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