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百喻经卷下》:70、尝菴婆罗果喻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28 05:3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百喻经卷下》:70、尝菴婆罗果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百喻经卷下》:70、尝菴婆罗果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百喻经卷下》:70、尝菴婆罗果喻

  译文:

  曾有一位长者。想吃庵婆罗果。便派人拿了钱到他人果园中去买。吩咐道:「很甜美的。你就买来。

有关蝴蝶的佛教故事

」他就拿钱去买果了。果园主说:「我这树的果都很好。没有一个坏的。你尝一个。就知道了。」买果人说:「我要一个一个都尝了。才买。若是只尝了一个。怎知好坏呢?」随即取果一一尝了。拿回家来。长者见了。觉得厌恶。便都扔了。

  世上的人也是这样。听说受持戒律、进行布施可以得到大富极乐。身体会觉得安稳怡惬。没有烦闷狂躁之类的毛病。世人不肯相信。说:「布施得福。我真的得了。然后才可相信。」放眼望去。现世的贵贱贫富。都是先世业行所获的果报。却不知推一想十。以果求因。总怀着不信的心理。需自己亲身经历了方信。一旦命终了。就丧失了一切财物。如那个愚人。将果一一尝了。只好把一切的果都丢弃了。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佛教动画故事视频丑女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70、尝菴婆罗

佛教故事动物世界

果喻

  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菴婆罗果而欲食之①。而敕之言②:“好甜美者。汝当买来。”即便持钱往买其果。果主言:“我此树果。悉皆美好。无一恶者。汝尝一果。足以知之。”买果者言:“我今当一一尝之。然后当取。若但尝一。何以可知?”寻即取果。一一皆

佛教真实显灵故事

尝。持来归家。长者见已。恶而不食。便一切都弃。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闻持戒施得大富乐。身常安隐。无有诸患。不肯信之。便作是言:“布施得福③。我自得时然后可信。”目睹现世贵贱贫穷。皆是先业所获果报。不知推一以求因果。方怀不

佛教故事插图不多的原因

信。须己自经。一旦命终。财物丧失。如彼尝果。一切都弃。

  注释

  ①庵婆罗果:庵婆罗树所结之果。产于印度果地。孟买所产之果特佳。

  ②敕:告诫。多用于上对下。

  ③福:他本作“富”。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3/53490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百喻经卷下》:70、尝菴婆罗果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百喻经卷下》:70、尝菴婆罗果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396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