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陀罗」《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第22集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因陀罗」《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第22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第22集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仰。为后世留下一部记载佛祖行持的光辉论典。以下简述佛祖释迦牟尼传记。本集是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22、义成王子广行布施。
22、义成王子广行布施
以前有一牙瓦国家。国王善妙以佛法治理国家。下辖六十小国。统领八十城市。拥有五百头大象、四千大臣、两万王妃。众王妃开始均无生子。后有一王妃终于怀孕。待太子降生后。两万王妃ru房均流出乳汁。见此瑞相。大众皆感欢喜。就为太子取名义成。
义成王子十六岁前已娴熟掌握文字、战略战术、工巧、音乐。所学技艺无不精通。王子经常承侍于父母膝下。国王、王妃亦为爱子单独造一宫殿。
义成王子从小就喜布施。恒愿飞禽走兽等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并常造布施赞叹文。后王子长大。娶另一国家公主曼德为王妃。曼德秀丽端庄。嫁于义成后生有一男一女两个孩童。
一次王子出宫巡游。看见帝释天所幻化之众多贫穷者。回宫后便向善妙国王请求做广大布施。布施干净所有国库财富。国王欢喜开许。义成王子乃得以大行布施。
牙瓦国有一宝象名斯达亚。与牙瓦国比邻之一敌国对此大象觊觎已久。因此大象具有能战胜与之作战之敌人等不共功德。敌国派出八位婆罗门前往义成处讨要。义成答应给他们其它大象。但均遭八婆罗门拒绝。他们只求能得到斯达亚大象。义成王子无奈说道;“此大象乃国宝。父王待它与我无二无别。如我将大象赠与你等。父王定会将我驱逐出境。”义成王子说完心下暗想:我以前行布施时从未违逆过众生心愿。现在为得无上菩提又有何物不可布施?我可将大象赠与他们。然后令其马上离开便罢。否则父王一定会将大象抢回。想到这里。义成便将大象送与八位婆罗门。又命他们快快离开本国。八位婆罗门就牵着大象飞快跑掉。
闻听斯达亚大象被送与敌国后。牙瓦国臣民均感恐惧异常。众人议论纷纷道:“有此宝象。国家方能繁荣昌盛。更何况这头大象实在与众不同。它之强劲力量能抵六十头大象。如果将之布施给敌国。敌国则可凭之轻易摧毁我国。这可如何是好?大象已经赐与敌国。加之国库又已被布施一空。如此看来。义成王子将来连妻子、子女亦可一并布施。”国人议论到沸沸扬扬之时。善妙国王也有所耳闻。他问王公大臣道:“此事当真?”大臣回答说:“太子确已把斯达亚大象送与敌国。”听到这番话。国王立刻从宝座上跌落于地、昏死过去。王妃也感震惊、恐惧不已。
众大臣此时则商议如何处置王子。有人道:“应将义成双脚砍断。只因他依靠双脚走到象群中去之缘故。”也有人说:“因他手牵大象、将之送与敌国之故。应砍断他双手。”还有人言应砍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国王闻言。心生不悦。乃道:“我太子义成喜行布施。且对善法有信心。如此残害实不应理。”当此之时。恰有一大臣建议道:“如是打、砍、杀皆不合理。不如让太子十二年中不得回国。将其流放在外以作惩罚。同时又可令太子羞愧难当。不知此计能否称意?”国王点头称是。便接纳了这项建议。
国王又召太子进宫询问道:“是你赠与敌国大象?”太子答言:“是。”国王又问:“为何不经我开示就将之擅自布施与敌国?”太子辩解说:“父王以前确曾答应过孩儿可任意布施一切。难道父王已忘自己之开许?正因已得到父王同意。故我未再请示。”善妙国王掩饰说:“我所开许仅限一般财物。谁又同意你将宝象布施?”太子抗争道:“所有财宝既然均属国王。又为何单单要把宝象开列出去?”
国王至此已理屈辞穷。便强辩说:“我已下令要惩罚你。你必须前往丹得山居住十二年。这期间绝不许你回宫!你尽快启程吧。”义成仍以慈悲心祈请道:“父王如此决定。我毫无怨言。惟愿再开许我行七日布施。待布施圆满后我自会离开。”国王狠心说道:“不能让你居留过长时间。你应即刻启程。”义成只得无奈说道:“父王既如此。孩儿也只得不违教言。”
此时两万王妃皆替王子求情。善妙国王终于答应给王子七日时间以作布施。义成随即派人四方宣说。广集众生后又连行七日布施。
临近分别之时。义成对妻子曼德说:“国王已将我驱逐出境。令我十二年中住于丹得山。”曼德听罢义成所叙情况。坚定果敢地对丈夫说道:“我们应于此地发愿。愿一切吉祥和平。为此。我欲与你同上丹得山。”义成王子善义劝解道:“丹得山环境恶劣、条件困难。加以山上又常有凶暴猛兽出没。而你一直安享富贵、快乐生活。故而理应呆在王宫继续享用美妙生活。你如何忍受丹得山之艰苦:那里无有妙衣、甘美饮食。只能以草为垫、以山中泉水、水果充饥;那里无有任何妙欲。只有狂风暴雨肆虐、严寒酷暑煎逼。大风起时。飞沙走砾、灰尘蔽空、不见天日;尚有毒蛇时时侵扰。所有这些。你将如何承受?” 曼德则从容应对道:“妙衣美食于我有何利益?我只愿永不离开你。能长久与夫君相依。我欲与你一起离开此地。因我一心一意依赖你。我们最好一路同行。”义成为不连累妻子。还欲劝说曼德打消此念。他又接着说道:“我性喜布施。如有人索求。不论妻子儿女我都会舍弃。那时。你恐会对我布施制造违缘。不知你能否信守不对我布施制造障碍之承诺?”曼德则以坚决态度说:“如果你要布施。则我定会随喜。直至命难也绝不为你义举制造任何违缘。望你再勿怀疑。”义成最终只得答应曼德请求:“你既如此坚决。那我们就一起出发。”
义成夫妻携儿女准备上路。临行前与母亲告别时。义成顶礼母亲且说道:“请母亲方便时多多奉劝父王以善法护持国家。”母亲则感悲痛交集:“我唯有一子。与你分别实乃令我伤心欲绝。我心何能似金刚那般坚硬、冷酷!祈请诸天尊务必保佑我子。尽快让其归来。”母亲发完此愿。又有两万王妃各自献上珍宝项链、四千大臣一一献一朵七宝莲花以为赠别礼物。
太子妻儿离开王宫。欲从城中北门出发。北门外聚集众多可怜众生。义成于是便将七宝莲花、珍宝项链全部布施给此等众生。当时此地有数万人前来为王子送行。众人痛苦万分。纷纷说道:“如此贤善之太子实为我等无偏亲友。为何要被驱逐出境?”王子一边安抚众人。一边使其各自归家。自己则带曼德与一双儿女离开牙瓦国。
一路上。妻子与两小孩坐于马车内。义成则为其驾车。走过一段遥远路程后。一次于一树下休息时。走来一位婆罗门。他直接向义成提出索要马匹之要求。义成便爽快布施与他。驾车之马既无。王子便亲自拉车。曼德也于后推车相助。四人又走过一段漫长路途后。一婆罗门又前来索要大车。王子再次以欢喜心满其所愿。
马、车皆无。四人只得步行。又逢一婆罗门求乞时。王子已无可施财物。最终便将自己所着新衣交予其人。自己则以破衣烂衫遮体。继续上路后再逢一婆罗门讨要。王子便将曼德新衣尽皆布施。当又一个婆罗门继续前来乞讨时。义成就将一双儿女之新衣完全布施干净。行如此布施时。王子未生起一刹那之后悔心。
所剩路途中。义成背负儿子。曼德背负女儿。一家四口欢喜充满、其乐融融。此时尚距丹得山有一千由旬路程。可谓遥远至极。一次走至一寂静处。四人唇焦舌干。实难继续前行。帝释天便幻化出一城市。城中众人多有迎接、供养王子饮食财物者。稍事休整。四人又继续上路。
由于路途实在太过遥远。加之四人疲乏劳累、困顿之至。曼德便对义成建议道:“我们已行如此远之路途。不如就地住下可好?”王子认真答言:“父王命我至丹得山方可居留。如停于此处实乃违背父王教言。且不为父王好太子。我们还是继续前进为好!”
四人如是又往前行。长久跋涉之后。快接近丹得山时。眼前一条深广、汹涌之河流突然挡住去路。行至岸边。曼德面有难色说道:“河水如此汹涌。不如索性住于此处。勿往前行。”义成仍坚持道:“父王乃命我行至丹得神山。故而我们怎可于此地长久滞留?”言毕即入慈悲心等持。河中刹时现出一座大山、截断水流。王子、曼德携儿带女挽起衣服直跨过河去。上岸后。义成回顾河中大山转念想到:此山如果仍继续存留于此处。则河水势必不往下流。许多众生将因此而死亡。于是王子一边注视水面。一边发愿道:“愿此河流能恢复从前样貌。流淌向前、一如往昔。若有人前来过河。也望他们皆能顺利渡过。”话刚说完。河水即恢复旧时状态。王子一行最终抵达丹得山时。但见满目萧条、一派贫瘠景象。不过因山有鸟语花香点缀。加之山溪水甜甘美、山上水果鲜艳诱人。整个环境倒也安适清和。王子不觉说道:“看此山中。参天巨树高耸云天。无人砍伐、亦无人搅扰;溪水则长流不断。且清冽透彻;而瓜果又丰饶肥美。真乃一绝
义成入此山中之后。所有飞禽走兽均欢喜迎接。此山原本已住有一俄兹达比丘。年
义成正欲答言。曼德则插话答道:“大比丘。你在此处已修行多少时日?”俄兹达回答说:“我来此山中已四百多年、快近五百年矣。”曼德又问道:“你现在仍有我、我所执。如此修行何日方能证道?于此山上久住。如能像土木石块一般弃绝我、我所执。那时才可谓真正证道。”俄兹达谦虚说道:“我不大明白你所谓之真实道理。因我尚未证悟。”王子此刻则接上话题:“不知你听闻过牙瓦国义成太子名声否?”俄兹达说:“我经常听人说起。只是无缘亲睹其容。”义成就坦白道:“我正是义成太子。”俄兹达比丘惊问道:“你到此地欲为何求?”义成认真答言:“我欲得大乘圣道。”俄兹达满怀敬意地说:“你未来定可得大乘圣果。到那时我愿为你座下神通第一之弟子。”
俄兹达比丘带领他们于清净地安住下来。依比丘教言。义成将辫子打成发髻。全家以饮净水、食瓜果为生。义成后又用草木搭建成一小茅棚供自己居住修行。又为曼德、儿女一一各搭小茅棚遮身。
义成儿子此时已过七岁。名为牙日。年纪虽小。已会自己穿衣。整日跟随在父亲身后。女儿名为牙娜。年纪六岁。常身着兽皮。跟于母亲身后。山中禽鸟野兽在见到义成王子后均欢喜依赖。义成于此山中只住一日。第二天。就见干涸泉水又充满清澈水流;已干枯衰败之树木重又萌芽、开花、结果;较凶猛之野蛮众生尽皆消散;互啖、残忍之猛兽亦开始食草;整个环境中之草木皆全部返青;种种飞鸟各出悦耳动听之鸣叫。曼德常在山野采集水果。供义成、儿女食用。两小孩则经常暂时离开父母。到一水泉边与各种小动物嬉戏玩耍。有时甚至乐不思归、整夜不回。
一次。义成王子看见牙日在骑一头狮子时。不小心从狮背上跌下。轻微擦伤皮肉。又稍稍出血。一只灵俐猴子见到后就过来舔舐血迹。又用树叶擦拭伤口。还陪小牙日到河边清洗伤处。
此时。革拉地方有一婆罗门。年已四十方才讨得一妻子。妻子秀美非常。而此婆罗门却极其丑陋。具足十二丑相:脸黑如煤;生三横肉;鼻粱歪斜;眼球斜视;嘴唇耷拉;声音啁哳;肚皮凸出;屁股撅起;脚又跛行;皱纹满面;头顶生疮;丑如魔鬼。妻子自然不愿正眼瞧他。常当面数落道:“你如死去。该有多好!”一日。妻子去河边提水。恰遇一群年青男子。他们看见她后就开始嘲笑她丈夫。众人边模仿
待妻子挑水回到家中后就对婆罗门说道:“我挑水时凡遇年青人均会遭到他们耻笑。你如能找到仆人。则我也无需挑水。如此一来。也可免遭众人讥笑。故而你务必为我找到仆人。”婆罗门闻言面呈难色:“我们生活贫穷若此。怎能雇得起仆人?”妻子则毫不让步:“你若不找。那我就绝不与你共同生活。”妻子说完又补充道;“我听说义成王子性喜布施。现今正遵父命居留丹得山。他有一双儿女。你不如直接讨要过来。”
婆罗门满心不情愿地说道:“丹得山离此有六千余由旬。何况我以前从未去过。现在前往着实困难。”
妻子厉声说道:“如你不为我找到仆人。我立刻吊死在你面前!”婆罗门惊恐万分:“千万勿寻短见。宁可我亡。也毋须你死。你快为我备好干粮及路上所需。我即刻动身。”妻子发泼说道:“要去就去。有何准备可言?”婆罗门只得自己找些干粮上路出发。
婆罗门一路步行。先至牙瓦国王宫。向守门人寻问义成下落。守卫将此情况禀报国王。善妙国王闻听后恰如火上浇油一般顿起嗔恨。他心中想到:这些婆罗门以前就滋事甚多。我驱逐太子实是因他们而起。不知现在为何又来此处?国王内心非常不满。不过还是接见了他。
婆罗门则对善妙国王说道:“义成王子美名现已传遍天涯海角。我此次来就为恳请太子能满我愿。我要找到他。”国王闷闷不乐回答说:“义成太子现在一寂静深山中居住。已无任何财物随身。他能以何物布施与你?”婆罗门趁机巧言道:“王子既无资财。则也无须怕我讨要。我只想见见太子而已。”
善妙国王便遣人指路。告诉他义成大致方向。
来自革拉之婆罗门从此就踏上千辛万苦寻找义成王子之旅途。他经过长时间颠簸后终至丹得山近旁之大河边。此时。他一心一意观想义成。结果终于顺利渡过大河。
到达丹得山时。婆罗门先遇一猎人。便问猎人道:“你于此山中是否见过义成王子?”猎人心中暗暗思量:王子素喜布施。结果被这些婆罗门拖累。以致被逼离开父王。想到这里。猎人心头怒火猛然升起。他一把抓过婆罗门将其拴于树上。然后狠狠抽打。以至于婆罗门身上多处受伤。猎人又警告他道:“你问义成王子下落到底有何居心?若不如实道来。我立刻用箭射杀你。”婆罗门心想:如将实情告之。此人必会杀死我。看来只能以妄语相答。想到这。他便做出生气状。且委屈说道:“你为何如此待我?你这样质问实在不好!”猎人一时不明所以。就再三寻问他事情究竟。婆罗门就打妄语道:“牙瓦国善妙国王极欲见太子义成。便派我前来接太子回家。”猎人听罢此言。后悔不已。就再三向其道歉。忏悔因不认识婆罗门而致误打之过。同时又为其指明太子住处。 婆罗门立刻向太子处进发。义成很远看见他后就恭敬迎接。且欢喜说道:“你从何处远来此地?一路奔波。想必辛苦不已。”婆罗门趁机说道:“我千里迢迢赶来。不顾身体衰老、又饥又渴。”王子听后就将其带入茅棚。请他坐于坐垫上。又供以净水、瓜果。婆罗门随意享用后直接开口询问道:“我从革拉地方来。早就听闻王子慷慨好施。乐善美名传遍四方。而我正好一贫如洗。故而特意长途跋涉前来乞讨。”王子面露愧疚说道:“如我有财物可布施但却不布施与你。则我实已为一贪婪吝啬之徒。怎奈我确已布施完所有物品。此身现已一无所有。又谈何接济你?”婆罗门紧追不舍道:“你既已无可布施之物。那就干脆将一双儿女送与我当仆人。不知你可否愿意?”
婆罗门如是讨要三次后。王子最终答应道;“你既从远道而来。那我不得不按你意愿将两个小孩布施与你。”此时。两小孩正在外面玩耍。义成将之唤回家后说道:“这位婆罗门专程从遥远地方而来讨要你俩。我已答应他之请求。从今往后。你们应跟随他一道生活。”两小孩听后恐惧异常。他们躲在义成腋下齐声说道:“我们虽曾见过不少婆罗门。但从未碰到过如此丑陋之人。他哪里是婆罗门。分明是饿鬼或食肉鬼。何况我们母亲上山采水果尚未归来。她未回来之前。请父亲万万不要将我们送给眼前这位饿鬼。否则他定会吞吃我俩。再者说来。母亲又不在身边。我们未与母亲道别就离开。恰如牛犊离开母亲一般。母亲定会痛苦哀伤。”义成王子宽慰两小孩道:“我已将你们布施给他。因而你们兄妹不能再居留此处。况且这位婆罗门也绝非饿鬼。他乃一真正婆罗门。哪里会吃你们?你们还是跟他上路吧。”
婆罗门则趁机说道:“不如我现在就离开此处。否则孩子母亲归来又会阻拦儿女离去。如此一来。她必将给王子布施制造违缘。并从而毁坏善根。”义成王子则坚定表白道:“我无论布施什么。从开始至结束。从未生起过一刹那之后悔心。”
王子说完就以水为婆罗门洗净双手。然后将儿女小手交于他手上。这时大地开始震动。
两小孩根本不愿跟着婆罗门走。便又回到义成身边。双膝着地。边顶礼边哭诉道:“我俩以前造何恶业。竟至遭此大难?我们虽已转生国王种姓人家。却还要替别人当奴仆。这到底是何道理?我们愿在父亲面前忏悔业障。以忏悔之因缘、福德。愿我们兄妹二人再勿遭遇如此痛苦!”待两小儿说完后。义成王子立刻开示道:“世间所有聚合、同情怜悯最终皆会分离、消散。一切法均无常。皆无任何可靠之处。待我证得无上菩提时。定会度化你二人。”孩子们又接着哭诉道:“子女离开母亲时本应顶礼告别。而我俩却未见母亲就得离开。这真是我们各自业力所致。这样一来。母亲必定痛苦万分。”两小儿边说边哭。
婆罗门就进一步要求道:“我已年迈体衰。孩子如若跑回母亲那里。我何能赶上?你务必捆住二人。”义成王子听罢就将儿女双手反绑起来。然后再将绳索交与婆罗门。
婆罗门牵着牙日、牙娜正欲前行。而哥哥、妹妹均不愿离开。他就开始用鞭子抽打孩子。直至他俩流血倒地。义成王子眼见儿女受人鞭笞。伤心泪水不觉潸然落下。泪珠落地后。大地又开始震动起来。
义成与飞禽野兽送别孩子。一直到孩子消失不见、再也寻觅不到踪影时方才归来。各种野兽送别牙日、牙娜后回至过去经常玩耍嬉戏地
婆罗门再度以鞭子狠狠抽打。可怜小孩儿皮稚肉嫩。如何经受得了这等毒打。便双双哀求道:“不要再拷打我们。我们与你同行便是了。”牙日、牙娜抬眼望见碧蓝天空。就满含哀怨诉说道:“天啊!山神啊!树神啊!你们难道不慈悲我们吗?难道见不到我们在受苦吗?我们要赴他乡异地充当别人奴仆。离开母亲时。母亲恰好在山上采摘水果。我们实在渴念母亲。你们能否帮忙让我们如愿见到她?”
这时。曼德正在山上采摘水果。突然间便有不同感应阵阵袭来。她左脚掌开始抖动。右眼皮也跳动不止。同时两只ru房自然流出乳汁。曼德心想:今日频频现出恶兆。此种情况以前从未出现。小兄妹定在遭遇违缘。一定有不吉祥之事发生。曼德于是停止采摘。飞速归家。
帝释天此时担心曼德会为义成布施制造违缘。于是就变现成一头母狮挡在道上。曼德看见母狮后说道:“你是兽王妃子。我乃人王之妻。我们在此山上之生活实质并无差别。请为我让路。我尚有两个未成熟孩子。他们从早到晚还未吃任何东西。他俩一定在家等着我。我一定要前去探望。请勿挡我去路。”母狮眼见婆罗门已走出很远路途后。才给曼德让出一条道路。
义成妻子回家后。只见义成未见小孩。便急忙往两小儿平日所居木棚里探视一番。结果一无所获。又去牙日、牙娜平日常玩耍之地搜寻。亦无有任何收获。但见孩子平日所喜欢玩耍之同伴黄鹿、梅花鹿与其它猛兽。诸如狮子、猴子等都痛苦不堪、倒地难过。她寻问义成儿女下落。但义成却沉默不语。
曼德疑惑顿生:“我每次从山中采摘水果归来。两小儿很远就欢快蹦跳不已。他们甚至因喜悦而致趴倒在地、撒娇叫喊:‘妈妈来了。’而当我一旦坐下。他俩便会在我前后左右、肩上肩下来回跳跃。且为我抖落灰尘、擦去汗滴。现在他们都在何处?你是否已把他们送与别人?未见孩子。我心似肝肠寸断。我那可怜的孩子到底在哪里?求求你告诉我吧。”曼德如是祈请三次。但义成均不回答。曼德伤心欲绝:“未见孩子我心难过。你哑口无言。我更伤悲。”义成这时才答话道:“今日。革拉地方有一婆罗门前来向我讨要孩子。我已将牙日、牙娜布施与他。”
义成妻子听罢顿时倒地痛哭。义成便善言劝解道:“你勿哭泣。难道你已忘记我们前世发愿之经历?你过去于燃灯佛出世时所发誓愿尚能忆否?当时我为一婆罗门子。你为一婆罗门女。名森达日嘎。你手拿七朵莲花叫卖。我便用手上仅有之五枚银币从你手中买下五朵以供养佛陀。而你则将剩余两朵莲花也一并送与我。且在供养完佛陀后又与我一起发愿。愿生生世世做我妻子。那时我就向你表白过。要当我妻子。必定不能违背我之愿望。我素喜布施。除父母以外。我会布施掉所有财物。你不能为我布施制造任何违缘。我当时就叫你发愿。你也发下大愿。言不会为我布施制造违缘。你那时如是说过。现今我将两小孩布施。你又为何要扰乱我心?”
曼德听完此番话后。自然以清净心回忆起过去发愿经历。她立即随喜。并希望王子发愿圆满。 后来。帝释天有一次幻现成一具十二丑相之婆罗门。并向王子索要曼德。义成答应布施与他。曼德则说道:“我如跟随别人。谁又来承侍你?”王子回答说:“我若不行布施。又怎会得无上菩提果位?”说罢就用净水洗涤婆罗门双手。然后将妻子交与他。如是做时。义成未生刹那后悔心。
帝释天了知义成未生后悔心后。与诸天天人齐声赞叹。时大地震动不已。帝释天将曼德带出七步后又送回。将其送还王子时说道:“拜托王子万勿将妻子交与其他任何众人。”义成王子惊问道:“你为何不带走她?她在人间女人中非常贤惠美丽。又乃一国王之公主。并为我做饭及从事一切事务。我相信。她性格、操守都非常适合你。是故你应带她离去。”
婆罗门这时便回答说:“其实我并非婆罗门。实为帝释天。只为观察你布施心真伪才如此行事。”他一边说一边就现出帝释天身相。且问义成:“你们有何请求?”
曼德恭敬顶礼帝释天后提出三项请求:“第一。愿带走我儿女之婆罗门能前往牙瓦国;第二。愿我一双儿女不遭受饥寒交迫之痛苦;第三。愿两小儿与我俩能尽快回到王宫。”帝释天听罢当场答应帮助曼德满此三愿。
王子此时则提出自己愿望:“我愿一切众生均能摆脱生老病死之苦痛。”帝释天闻言又感敬佩又感无奈地说道:“你所愿实乃广大无比。若转生善趣后欲获日、月果位。或得世间国王地位。或希求健康长寿。我皆能赐与此等悉地。但王子所愿早已远超三界。故我实难满你愿望。”
义成只得说道:“如你无法达成我之愿望。则望你暂时助我成为富裕之人。能令我布施超胜从前。除此之外。还望你能让我与父王、大臣早日相见。”帝释天听到这两个愿望则爽快答应道:“这二者定可帮你实现。”帝释天说完就泯去踪影。
来自革拉之婆罗门此时已将两小孩带回家中。谁料家中悍妇非但不满意。且严词训斥道:“看你带回两可怜小儿之骄傲神态。不以为羞。反以为荣。其实有甚可夸耀之处?这两孩儿本属国王种姓之人。而你对他俩却无有任何慈悲之意。反虐待他们。以致两人皆遍体鳞伤、浑身滴淌脓血、身体肮脏不堪。你怎会做如此伤天害理之事?你速将两小儿卖掉。重新买一堪作仆人之别家小孩。”
婆罗门只好又将两个孩子带往集市。帝释天就幻化成一名商人告诉他说:“你这两个小孩卖价太高。在此地恐难以卖出。”此时牙日、牙娜已是饥渴难耐。帝释天又巧用幻化法使其吃饱喝足。婆罗门则通过帝释天之加持威力而不欲再呆在本地。于是便带着两小孩向牙瓦国进发。 到达牙瓦国之后。国中大臣与民众皆认出牙日、牙娜乃义成子女、善妙国王之孙。如今却沦落至如此田地。众人不免伤心感叹不已。他们问小兄妹:“为何会落到婆罗门手中?”婆罗门不满地抢白道:“这两孩儿皆属我所有。你们多嘴多舌又为哪般?”国中一大臣正色斥责道:“你在我们牙瓦国内。我们理当寻问寻问。你又有何不满之处?”另有一些大臣及百姓商量后认为应从婆罗门手中夺下孩子。而有一施主却另有看法:“此乃义成王子布施之举。我们如若抢来夺去。王子了知后定会内心不悦。还是不抢为妙。不如直接禀告国王。他肯定会将孙儿买下。”众人纷纷称善。就一起前往国王那里说明、请求。国王满心焦急:“速将这婆罗门及孩子带到王宫。”
见到牙日、牙娜后。国王、王妃、大臣均痛哭伤心。国王问婆罗门:“你欲将此小儿以何价钱卖出?”还未等婆罗门答话。牙日抢先说道:“我之价钱为一千银币外加一百头牛。妹妹价钱为一千金币外加二百头牛。”国王颇感奇怪。便问孙子:“世间惯例都为男子值钱、价高。何故你们却颠倒行事?”牙日振振有词道:“有人原本
国王听罢更觉伤心难过。便如牙日所说如数将钱交与婆罗门。然后将两兄妹同揽入怀。他摸挲着孩子们的头说道:“你俩在山上如何解决吃穿?”孩子们回答说:“我们以野菜、水果为食。树叶、兽皮为衣。整日与小动物欢快嬉戏。无有丝毫痛苦心。”
国王此刻命婆罗门立刻离开。孩子们又请求国王道:“这位婆罗门一路忍饥耐渴。现在应赐与其吃喝。使其愿望得以满足。”国王满心疑惑问孩子:“你们对此人难道不生憎恶、仇恨心?为何更欲赠其吃喝?”国王语气已略带不满。牙日、牙娜则颇为懂事地说道:“我们父亲一向喜行菩萨道。他已将财物布施尽净。就将我们兄妹布施与他作仆人。只是我们未能满父亲所愿。未对此婆罗门行一天仆人义务。何况他本人尚要忍受饥渴痛苦。此种烦恼谁能承担?我们父亲不惜以儿女布施与他。你作为大国王难道如此吝啬。以致不愿施舍一人饮食?”
国王顿生惭愧。便送与婆罗门许多饮食。婆罗门心满意足、高兴离去。
善妙国王又派人前往丹得山接义成回宫。派去之人在到达丹得山脚下时。无法渡过那条汹涌大河。来人便一心观想王子。以此得以顺利抵达丹得山。到山后便请求王子按国王意愿速速回宫。但义成却让其捎口信给父王道:“父亲让我居此地十二年。我现今还差一年就将圆满。待我期满后再回宫不迟。”
使者回国后就向善妙国王禀报了义成王子所说原话。善妙国王就亲笔写信并再次派人给王子传信道:“你为人中具慧之人。去时能去。归时亦定能归来。孩儿是否还对我不满?我如今只想与你同桌共食、再续父子情缘。望你火速回宫!”使者再上丹得山。义成王子见信后便将之放置头顶之上恭敬顶礼。又绕转七匝后始动身返回。
待王子即将告别丹得山时。所有飞禽走兽听到消息后均痛苦难过、倒地哀叫;众多泉水也突然干涸;一些小动物也不欲再吸吮母亲乳汁;许多飞禽发出凄惨、哀痛鸣叫声……
王子穿上能出门见人之衣衫。便与曼德一起启程回宫。
此时敌国国王听说义成王子要回来。便派人带着已配金鞍之斯达亚大象。及盛满金子之银盘与盛满银子之金盘。前去迎接义成。并令人传语于义成王子道:“我自己曾被无明遮蔽。以致向王子索要大象。以此缘故而令你被驱逐出境。现在我已明白事理。并后悔不已、忏悔不迭。听闻你欲归国。我就将大象、金银供养你。望你接纳并宽恕我之罪过。”
义成则宽容地对来人说道:“譬如有人已享用百味甘美饮食。食已呕吐不止。所吐之污秽脏物又岂能再次食用?我已做过布施之物同样也无法收回。希望你把大象再送还国王。并对国王言。我义成对你们能派人迎接我、并对我说这番话已欢喜不尽。感激之情充溢于胸。”
来使回国后将大象又交与国王。以此宝象之威。举国上下人人皆生起慈悲之心。大家和睦共处。同庆国泰民安。
牙瓦国善妙国王此时则乘骑一头巨象。率领王公大臣与民众齐来迎接王子回宫。义成看到父王后恭敬顶礼。便跟父王一道回宫。当地百姓各个笑逐颜开。纷纷供上各种鲜花、供品。且洒水除尘。欢迎王子归来。
到达王宫后。义成先去母亲那里恭敬顶礼、问候请安。善妙国王于是便把所有国库宝藏、财富交与义成。让其随意布施。义成终于满了布施之愿。所行布施更胜从前。
释迦牟尼佛如是为义成王子时就广行布施。当时之父母后为净饭王、摩耶夫人;当时之妻子曼德后为耶输陀罗;当时之俄兹达比丘后为目犍连;当时之帝释天后为舍利子;当时之猎人后为阿难;当时之牙日后为罗睺罗;当时之牙娜后为姨母郭达嬷;当时之婆罗门后为提婆达多;当时之婆罗门妻子后为婆罗门女匝玛姿亚娜。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4/536063.html
以上是关于「因陀罗」《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第22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因陀罗」《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第22集;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3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