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佛法典故:死亡,无处可逃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26 05:0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佛法典故:死亡,无处可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法典故:死亡,无处可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法典故:死亡,无处可逃

 

佛教故事动画版大道比丘尼

 讲一讲“四不可得”的典故

  有四个兄弟都是修行人。而且都得到神通。有一天他们预知时至。知道七天后会死亡。就彼此商量以神通力逃避死亡的方法。一个遁入山中。一个沉入海底。一个飞升空中。一个是躲到市区热闹的地方。不过七天一到。无常逼及。此四个修行人。终不免一死。再度随业轮回。

  他们虽然有修行有神通。来去都知道。而且变化自在。能够飞天遁地。但是也没办法永远不死。一旦死亡。神通跟着消失。自然随着过去的业投胎转世。投胎后能否保持修行。再次得到神通。就不一定了!

  所以。修行者最后如果没有解脱生死轮回。或是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只会在六道中轮转。来来去去。过去的无明引起现在的果报。现在的业力又引起未来的轮回。遇到善的因缘就行善积德。遇到修行的因缘就修行。遇到坏的因缘就造业。总之都是在六道中往返来去。

佛教网因果故事大全

  这四个修行人。一个遁山、一个入海、一个飞天、一个避入热闹的地方。最后还是死亡。当时释迦牟尼佛在祇树给孤独园。以神通看到四个修行者的后果。当下开示世间有“四不可得”:

  第一、“常少不可得”。就是说希望达成经常少年的愿望是不可能的。

  第二、“无病不可得”。就是希望长年健康无病也不可能。

  第三、“长寿不可得”。希望长生不老也是不可能的。

  第四、“不死不可得”。想要永生不死。也不可能。

  总之。人都会老、会病。甚至还没老就死亡。再长寿最后仍不免一死。就像这四位有神通的修行人一样。

  这个“山海空市”的典故。就是在比喻无常。告诉我们无常时时刻刻都在压迫我们的身心。

佛教故事集成

如影随形。不管何时、何地。正在做什么。无常从未离开我们。而且也没办法逃避或抵抗。无常一到。非常猛烈。就像洪水、土石流。冲下来的时候。楼房、桥梁会实时崩塌或断裂开来;也好像台风一来。不管多大的树木。多粗的电线杆。照样倾倒;又好像闪电。瞬间被击到。就立即死亡。

  所以。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总是苦、空、无常。世间只是一时种种因缘的会合。不论夫妻、

藏地密码中藏传佛教的故事

父子或眷属。也不论此生是荣华富贵或贫穷下贱的生活过程。既然是因缘的组合。有一天因缘分散。一切就不再存在。

  所以说“世间虚假。唯佛是真”。

  “佛”在这里是指“阿弥陀佛”。唯有阿弥陀佛。唯有极乐世界。是永恒存在。是清净无污染的

佛教爱情故事主题曲歌词

。所以我们以佛为念。以净为归。“以佛为念”就是以阿弥陀佛为我们所念的对象。“以净为归”就是以极乐净土做我们归宿的目标;以阿弥陀佛为我们生命的依靠者。以极乐世界为我们安乐的故乡。(上人于净宗书院为莲友闽南语开示)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4/54077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法典故:死亡,无处可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法典故:死亡,无处可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380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