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9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9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9
清 路坤
路坤。是江宁人。本性慈善。信三宝。他弟弟。在别处做官。路曾经到弟弟的官署。见厨房天天宰割。心里难受。常用因果劝谕弟弟。但仍然不断。路于是发愿吃素。就在官署中。刺舌头上的血。书写《阿弥陀经》。求生净土。随后告辞回来。读书教子。信佛自乐。不久。儿子入县里官学。就让他教书养活自己。从此不问家事。一心念佛。虽然寒暑疾病没有间断。路与周光交好。常用净业互相鼓励。路身体本来肥胖。由于修持刻苦。就越来越瘦。到了晚年。瘦到皮包骨。而课诵更紧密。没有一时没有一事。不回向西方净土。一向喜欢念诵《金刚经》。常在佛前跪诵。虽然困顿趴下。没有读完。也不起身啊。偶然生病垂危。家人为他准备后事。路在恍惚中。见梵僧八人。身高都是一丈多。进他的房间。铺设坛场。代作佛事。路正随着念诵《弥陀经》。忽然醒来。经声还喃喃在口。而病好像消失了。过了一年。没有病态就往生了。(《染香集》)
清 吴允升
吴允升。字常导。是徽州歙县人。少年时在苏杭一带做生意。偶然在虎丘遇到一僧人。仔细看他。然后说:“你很有善根。可惜二十九岁有水难。怎么办呢?”吴很恐惧。求化解避免的办法。僧人良久才说:“从今以后。戒杀放生。每天虔诚念佛。持大悲咒。也许可以避免吧。”吴信受奉行。并常用念佛劝人。到了二十九岁。因为回家乡。经过杭州。在江边搭船。同船的有十七人。船行数十里。这时开始涨潮了。巨浪汹涌。形势危急。吴忽然想起先前僧人的话。急忙合掌念佛。不久。船就翻了。吴掉进水里。在昏沉中。听到有人说:“吴允升。劝人念佛有功。可以免了这个灾难。”睁眼环顾四周。自己已经上岸了。原来是渔民捞救上来的啊。鞋帽都被水冲走了。只有平日念佛的十八颗佛珠一串。还牢牢握在手中。那同船的十六人。已无影无踪了。从此更相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不再回乡里。就在吴山开相馆。说是在这里可以与人谈因果。自已更加精进。曾经燃臂香。写“求生西方”四字。表示行愿。杭人有云栖大师的遗风。大多知道信向念佛法门。但实际修行的。只是老年人。每月一天。在寺中念佛。叫做老儿会。少年就没有。会中也不敢太多人。恐怕有异教的嫌疑。吴慨然说:“念佛的法门。不分老少。佛是正教。我朝崇尚。”就一个一个开导。当时延俭田。正在杭州主管盐政。吴与他有旧交。因此向他募捐二百两银子作为倡导。在紫阳山宝成寺。开启念佛会。每当会期。吴为大家演说念佛利益。广说因果。没有发心的。劝他发心。已发心的。勉励他精进。又在城中仙林寺等处。举办法会劝化。信众越来越多。每期不少于一千多人。都是恭敬严谨。绝没有喧嚣的习气。寺中的西方殿。都是一丈六的像。也是当时重新塑造的。一天清晨。人们都见到大势至菩萨鼻中。放白光如线绳。蜿蜒伸展到殿庭。过了几刻才消失。从此以后。杭城念佛的风气盛行。城乡之间。互相感化。男女老幼。手里数佛珠。口里喃喃念。习以为常了。没有诧异。吴的名声。妇孺皆知。每当会期。没有不站立着盼望他来。西湖有灵峰寺。是伏虎禅师的遗迹啊。荒废已久。吴在道光初年。发愿重兴。经营数年。才告完成。吴六十六岁那年去世。临终时。正念分明。自已说见到无数菩萨经行面前。盘坐着平静往
评说:路坤念佛。本来是求往生。却同时免了现生的病苦。吴允升念佛。本来是为了脱难。而又在临终获得祥瑞感应。谁说念佛功德。只是利在身后呢?看他二位。都是实力奉行。真信不虚。现今的人用少时的力。意想贪求。不能得到万一的侥幸。就认为佛不灵验。放弃了前功。实在可叹
清 范元礼(母余氏、沈妪)
范元礼。字用和。是钱塘人。从小学习儒家。行为诚实。事奉双亲孝顺。父亲有病。割自己的臂肉和药给父亲服用。病就好了。母亲余氏病了。又割肉给母亲服用也好了。直到父母去世。妻子随后亡故。范这时刚刚壮年。就慷慨断离尘缘。去学仙道。经过十多年。很有功效。后来阅读云栖大师的书。有省悟。于是到云栖寺受五戒。专志坚持。至于兽毛蚕丝。不沾身体。放弃所有旧习。专修净土。在观想一法上。尤为精密。先是他母亲临终时。弥留昏乱。范劝母亲专心观想观世音。母亲听从。有一天。忽然说:“我见菩萨接引。要到胜妙处了。”说完。安然往生。所以范深信观想的功效。范本性慈善。好布施。作放生恤贫等事。审慎周详。不惜
评说:观察范元礼提示儿子告别亲友。先期了结各种事务。不能说不是预知时至了。那么为什么不明说呢?答:预知可贵的是。贵在自知。可以安稳心地罢了。不是希图别人赞美啊。何况到时候善友一齐来临。或有助道的益处。但如果眷属围绕。涕泪哭泣。岂不是要成就却反而败坏了吗?范元礼的不说。是有道理的啊。
清 孙复元
孙复元。字敏斯。是仁和的秀才。性情慈善。从小喜欢读《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誓愿遵行。他的住处与屠场相对。有一天早起。见到杀猪。就发愿戒杀。买猪放生到云栖寺。虽然不能断肉食。但常常吃素。蚊虫跳蚤。也不伤他。壮年后。每天课诵佛号、《金刚经》、大悲忏。并且记功过格。刚过了二年。夜里行路没有灯烛。眼前就有光明。于是越来越奋勉。修行功德。尤其把济贫放生作为急务。事无大小。都尽力去做。后来因为管理盐务。尘事纷扰。夜行的光明渐渐消隐。孙这才醒悟道:“我耽误自己太大了!”于是告辞回家。勤勉如前。光明又显现。更相信感应不虚。念佛观想。一心向往西方。数十年没有间断。七十岁以后。更加精进。屡次感应瑞兆。或梦见大星如碗。照耀自己。或梦见长跪白莲。对佛持诵。一天晚上。才躺下。就听到有人说:“德是自己积累的。福是从天上来的。”睁眼什么都没有。但语音明明在耳边。道光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孙正在礼拜时。恍惚见一披袈裟的。站在蒲团前。顶礼时。头碰到他的衣服。抬头时。又见那人在高座上。过了三天。觉得精力疲惫。躺着持念佛号。释迦牟尼的妙相。又出现在窗口。到了三月二日。早上起来。神志愉悦。随意行走坐下。没有什么病态
评说:观想的功夫深。就屡屡感应祥瑞。这是常理。没有什么奇怪的。修净业的人。应当致力全部的诚敬。一心忆念。除此以外不可以妄有别的贪念。这样才可以心与佛合。不至于反而引起魔事啊。
清 张清新
张清新。字六华。是金山的附贡生(太学肄业)。从小孤儿。孝顺母亲。长大后。遍游名胜。乐意与世外的人交往。淡薄名利啊。三十多岁。归依轶群寺灵公。法名真倓。不久拜礼豁然寺开公。戒了荤酒。吃长素念佛。戒杀放生。张一门眷属。都欣愿随他做事。早晚佛声浩浩。三十年如一日。张住的洙泾镇。都是受他的德行影响而善良。有空闲就手数佛珠。称佛名号的。比比皆是啊。张曾在崇福寺。结净制二个七天。解制后。朝山礼海。遍参善知识。心性更透彻。励志依归西方净土。在其他闲余时间。著有“薝蔔居”诗集若干卷。与佛旨契合。道光十一年冬天。示现微病。要儿子到崇福寺建水陆道场。第二年五月。病情加重。说:“我三天内。就回归西方了。眷属们不要悲恼。”吩咐请洪基和尚来。要家人同声念佛。到了初四日。沐浴盘坐就往生了。头顶温暖一昼夜。享年六十二岁。(《染香续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5/545673.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9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9;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3690.html。